“伐者,击也,从人持戈。”——《说文解字》
战争自古至今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当下和平年代,世界上都还存在着冲突。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爆发的战争更是不计其数。自古作战讲究“征讨”二字,其中东南西分别使用“征”,唯独北用“北伐”,这是为何?
想要了解东征、西征、南征和“北伐”的不同含义,就必须先知道“征”与“伐”之间的区别。
征:为正行
从“征”这个字可以明显看出,是由“正”和一个“行人旁”组成。其实“征”的本意也就是指“正行”。后来“征”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有了许多动词词性,比如远行、出征等等。在《易·谦卦》中有“利用行师征邑国。”的记载,这里的“征”就是征讨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征”是一个褒义词,在古代“征”一般指的是“以上攻下”、“以有道攻无道”的意思。“《易·离卦》:王用出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由此可见,在古代人心中,己方的出征都是占据道义的,因此大多数都以“征”命名之。
伐:为人戈
“伐”的组成也非常明显,一个人手持一把长戈,因此伐的本意就是作战、砍伐、敲打。只不过比起“征”,“伐”则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正式的战争,因为不是天生的褒义词,一次伐的出现一般都是“师出有名”,或者大张旗鼓的。
比如《孟子·梁惠王下》中记载的:“汤放桀,武王伐纣。”武王和商汤只是商纣王和夏桀的下属,但是他们却以下犯上攻打自己的君主,因此他们不能使用“征”,但同时他们又存在道义,是师出有名的,因此也不至于用“侵”和“袭”,所以孟子用“伐”来代替。
北伐
那么为什么偏偏向北进攻时要用“伐”呢?这就不得不结合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北伐战争。最出名的自然是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在世时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他死后弟子姜维继承遗志,九伐中原。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一直都以为蜀汉是正统,但是事实上,曹魏才是继承汉室的正统王朝。
说起三国之后的时代,只有魏晋南北朝,没听过有蜀晋南北朝的说法。因此诸葛亮的北伐并不是以上伐下,只能算一场正式的战争。不过同样的,也正是因此,诸葛亮才会在《出师表》中讲述自己北伐的原因,以做到“师出有名”和“大张旗鼓”。
征伐一体
当然在历史的演变中,征伐慢慢就成为了一体,你我没有了区别,都是指的征讨、讨伐。而“侵”和“袭”则成为了贬义词,以此来和“征伐”作区分。可是因为习惯问题,人们依旧将向北进军称之为“北伐”。
诸如宋朝时期的岳飞北伐、雍熙北伐、明朝时期的徐达北伐等等。宋朝和金朝是两个对立的王朝,从公正的眼光来看,双方并没有上下之分,所谓的宋朝代表着正义,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因此岳飞北伐和雍熙北伐其实没有“以上伐下”的成分。
而徐达北伐讨伐的是北元,明朝和北元也没有上下之分,无非是对立的两个政权。甚至双方都声称自己是正统。无非不过是称王败寇而已。不过有着诸葛亮北伐的例子在前,人们普遍对北伐有着好感。
但实际上,无论东征、西讨、南侵还是北伐,都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战争。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看似是荣誉和光辉,背地里却埋葬了多少枯骨,流干了多少血泪。也因此才有了那句令人感同身受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海叔说春秋 古代战争讲究东征、南征、西征,为何唯独“北”却要用“北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叔说春秋 古代战争讲究东征、南征、西征,为何唯独“北”却要用“北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