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北帝庙因历岁久远,而成为“万庙之祖”。这座千年祖庙,是佛山古老历史的见证,是佛山的象征,更是岭南文化的图腾。其间的辉煌宏大与精湛技艺,无不令见者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漫步祖庙之中,从古朴典雅的万福戏台北行,可见一座气势恢宏的牌坊建筑,即是被称为“岭南圣域”的灵应牌坊。该牌坊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其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惨烈战斗史。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因水患而发生暴乱,佛山成为贼兵攻击的目标。当时,佛山城内守军不足千人,整座佛山城危在旦夕。

就在佛山人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刻,二十二名德高望重的长者,汇聚在祖庙大殿,决定坚守城池。

随后,在各大家族长老的号召下,很快便临时组织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热血男儿在祖庙前立下军令状,誓死保卫家园。

那是佛山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一万多铁血男儿,硬是用了六个多月的拼死抵抗,最终奇迹般地阻挡住了十万叛军的猛攻。

战争结束后的景泰二年(1451),明代宗御赐佛山为“忠义乡”,祖庙被敕封为“灵应祠”,并封二十二名长老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灵应牌坊,也建于同一年。

牌坊为三楼三层,第一层为歇山顶,二、三层为庑殿顶,顶层正中分别悬挂“圣旨”和““谕祭”竖匾,对应的下层,则分别横书“灵应”和“圣域”二字题额。

檐柱间朱红的木构横枋、繁密的斗拱,与贴金大字相映生辉,再配以绿色琉璃瓦覆顶,使得整座牌坊飞檐叠拱,庄重夺目,更成为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

自此,原为佛山民间社区祭祀的祖庙,升格为官方祭祀的灵应祠,当地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在祖庙举行祭祀大典,祖庙也有了“岭南圣域”的美誉。

灵应牌坊旁的锦香池,最早开凿于明正德八年(1513),初为土池,清雍正年间改建为石池。池中央有一座龟蛇合一的石雕像,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往北,两侧建有钟鼓楼。

继续北走,就到了祖庙三门前的广场。三门东西两侧,设有崇敬门与端肃门,两门顶脊都有十分精致的灰塑作品。

端肃门顶脊的灰塑内容为“唐明皇游月宫”,崇敬门顶脊则为“桃园三结义”,两组立体灰塑人像,惟妙惟肖,色彩和谐协调,是佛山为数不多的灰塑精品。

三门建于景泰初年,是整座祖庙的门面,面宽九开间,居中三开间的红色砂岩围墙上,崇政社学、灵应祠、忠义流芳祠三座建筑物的正门,联建在一起,成为祖庙三门。

三门的顶部,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祖庙大修时,安装了一条高1.78米、长31.7米的双面陶塑瓦脊,人物达300多个,题材为《姜子牙封神》、《郭子仪祝寿》等戏曲故事。

瓦脊正中放置了一颗铜宝珠,两只鳌鱼分列宝珠左右,既有防火避灾的用意,又有独占鳌头的隐喻。

三门双面瓦脊,也因其独具匠心的设计、丰富的色彩组合以及生动有趣的形象,成为祖庙三雕两塑的代表作,被誉为“花脊之王”。

这件清光绪年间的传世之作,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长的陶塑瓦脊,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由此可见,佛山的历史中,自有佛山人用忠义刚勇书写的辉煌篇章。佛山的艺术中,自有佛山人用智慧巧思匠造的传世精品。

不然,怎么会有长老号召铁血男儿,奋战六月、打退十万叛军,万众一心只为保卫家园,终成就佛山“忠义之乡”的御赐美名?

怎么会有如此精妙绝伦、题材丰富的三雕两塑,并创造出拥有2项世界之最的“花脊之王”,成为百年传世佳作?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风月书旅

1.《风月书旅 佛山千年祖庙,被皇帝御封忠义乡与岭南圣域,还创造2项世界之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风月书旅 佛山千年祖庙,被皇帝御封忠义乡与岭南圣域,还创造2项世界之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