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8年,在捕鱼儿海(今黑龙江西陲之贝尔湖)东北80里处,正驻扎着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彼时正是黎明时分,不见星月,而草原戈壁,风沙四起,巡逻士兵眼不可尽看,口不可尽开。而营帐之内,北元皇帝天元帝正酣睡其中,好不惬意。

不料此时,在营帐百步之外高草丛中,一些鬼祟之人忽而跃起,刀光一现,便有一元军身死当场,其势有如迅雷,元兵甚至来不及示警便咽了气。而在高草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静步而出,仔细一看,这居然是一支军队。

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元军营帐,眼见离元军外围营帐仅仅几丈之远时,他们忽而高声大叫,直喊着“杀!”,便冲入了元军兵营之中。正做着美梦的天元帝忽而乍起,此时兵卒进账来报,袭营者乃是明朝大将蓝玉之队伍,兵力不可数计,声势滔天,无可抵挡。

天元帝深感大事不妙,当即与帐中大臣、长子逃向北方。待天元帝远遁之时,原先的营帐已经化为一片火海。此一战,天元帝数万大军几乎全灭,仅天元帝与其长子及部分臣子总计几十人得以逃出,可谓是死伤惨重。

而此一役,主要败在未能察觉明军行动。但这却怪不得天元帝,主要是蓝玉太强了。在进攻之前,草原上已是风沙大作,如此恶劣之天气,正常人都会选择扎营休息。此外,草原之上水源难寻,明军并不熟悉草原地形,只能迂回行军,以求水源,否则且不说战事杀人,光是饥渴就足以毁掉一支大军了。

但是蓝玉却命士兵星夜兼程,为了不让元军提早发觉,还偃旗息鼓,封穴而炊,借着地形与草地悄然进兵,最终抵达元军大营百步之外,而因为风沙之扰,大意之心,此时的元军依然没有察觉到明军的动向,更料不到蓝玉的打算。结果被蓝玉大军一触即溃,仓皇逃窜,兵败垂成。

这一仗的胜利,跟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奇谋善断、果敢勇猛是不无关系的。事实上,蓝玉除了这捕鱼儿海战役之外,还曾经立下过诸多功绩。

蓝玉乃是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妻弟,因其姐姐嫁人的关系,蓝玉得以进入常遇春帐下效力。《明史》记载——“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短短14字,便将蓝玉百战百胜、所向无敌之勇猛写了出来。

明朝建立之后,蓝玉继续驰骋沙场为朱元璋南征北战。1371年,蓝玉克四川。1372年,蓝玉下漠南。1378年,蓝玉胜吐蕃。1381年,蓝玉定云南。1388年,蓝玉破北元。1391年,蓝玉夺西南。

此般功绩,在整个明朝众将之中也是屈指可数,因此自然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但朱元璋之所以用蓝玉,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太子朱标铺路。

徐达、常遇春、汤和、傅友德、李善长、刘伯温等等人士都是老人,待朱元璋百年之后,他们也将要西去,因此朱元璋早早就开始培植朝廷新班子,为太子朱标建立一个可信的新朝廷。

而蓝玉本身文韬武略,跟朱标亦相交颇深,值得信任,因此朱元璋才重用蓝玉。可不料蓝玉因功高而心高,常常不将国法与军法放在眼里。蓝玉在府中养了很多义子、庄奴,平时便纵容这些乌合之众当街为非作歹,而蓝玉自己也曾侵占民田,御史尽职查问,居然被蓝玉赶了出去,这乃是视国法与皇威而不顾,早已令朱元璋不悦。

但为了朱标,朱元璋只是多次敲打蓝玉,希望蓝玉明白为臣之道。但蓝玉却屡教不改,令朱元璋心生厌恶。同时,在1392年时,太子朱标因风寒去世,再继续培养蓝玉已经没有太大价值,加上锦衣卫之人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便顺势而为,以谋反之罪诛灭蓝玉三族,受牵连者更是达到1.5万余人,史称“蓝玉案”。

但朱元璋此举也为明朝埋下了一个隐疾,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新班子,半数都毁在了他手中。以至于后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之后,却面临朝中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最终才会在靖难之役中被燕王朱棣夺走了皇位。

而假若蓝玉并未身死,以其跟朱标的交情,对朱标的忠心。虽然蓝玉颇有些嚣张跋扈,但到底是忠心一片,彼时定当竭力效忠朱标之子朱允炆。蓝玉之才能,新班子里头无人能出其右,朱棣连在靖难之役中能够获得胜利,本身就是靠着一些运气的,如若蓝玉还在,朱棣必然不敢造反,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削藩政策了。

1.《怀古品文 蓝玉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说只要他不死,朱棣就不敢造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怀古品文 蓝玉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说只要他不死,朱棣就不敢造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