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损失惨重

在界首的临时指挥所里。

朱德和博古、李德过江后,来到了界首的临时指挥部里。

界首是一个有数百户人家的集镇,前临湘江,后倚大界山,堪称依山倚水。小镇有些年代了,古老的麻石街道两旁,多系青砖青瓦的房屋,或雕门嵋,或翘檐角,颇见湘东南小镇的沉古风味。红军的临时指挥所就设在镇中的一所几正连厢的青砖青瓦的大庭院里,院中有两棵桶口粗的大樟树,树干挺拔笔直,枝叶如巨伞遮盖在鳞次栉比的屋顶之上,这使院子里有一种阴沉的气息。

他们进临时指挥部不久,作战局负责人就在堂屋的正墙上挂出了标示得颇是凌乱的敌我态势图,向他们汇报了敌我最新态势。

第一、三军团局势仍在进一步恶化。下午,各军团又有几个山头阵地相继失守,现在他们基本都退入到最后一道防御阵地,人员伤亡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弹药也近告罄,而对阵之敌除加强正面攻势外,又加强了侧翼迂回,再守下去凶险重重。

第五、八军团情况更是糟糕。由于误道,第八军团还在水车方向,追击的敌人已缠住他们绞杀,整个军团陷入了全盘溃散状态,军团部、各级指挥机关和部队均被冲散,连军团领导和机关人员都在各自为战,前途叵测。殿后的第五军团最为艰苦,敌人缠得最凶,打得最狠,损失也最惨重。迄今为止,该军团断后的十四师与指挥部中断联系已达3个小时。

"第三十四师的具体位置呢?"朱德问。

"不详。"作战局负责人作了一个否定的回答,但随即又指着地图补充说:"最后收到他们的电报时,他们刚过文市不久,现在估计在文市至水车之间,距湘江至少有50公里。"

朱德顺着他的指示方向看去,地图上第三十四师的标示处尽是涂改的痕迹,显然,作战局的人曾为把第三十四师标示在何处大费脑筋。

屋子里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沉默。

"大约要损失3万人吧?"

博古嘟哝了一句,用手推了推眼镜框。他的动作言语和脸上扭曲的表情,都显示出内心的极度焦虑和不安,似乎超越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忧虑。这也是自然的。在苏区至今的这段日子里,他的地位是独特的,高踞于众人之上,但他面对的却是理不清的乱麻,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面的抗争,左右的掣肘,敌情的恶化,这都足使他乱掉方寸。

他也不具备统领全局的素质。李德的出现如同给他注射了一支强心剂,他是以李德为擎天巨柱的,一切以李德的眼色行事,其中多少对多少错?他没有认真思考过。可是,湘江一战,让他真正看到了红军命运的危殆,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承负的重大责任。他脆弱的心灵,一下难于承受,就在到达湘江西岸的时候,他有过彻底灰心的瞬伺,产生了长痛不如短痛的念头,正当他拿着枪朝自己比划来比划去时,恰巧被第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发觉,聂荣臻以他的机智化解了:别开玩笑,枪弹无情,防止走火,这不是瞎闹着玩的。博古能领悟聂荣臻的那番善意,却无法抹去掩来的凄苍与悲凉,也无法掩饰对红军命运担忧的痛苦折磨。

李德听博古用中文嘀咕了一声,忙问:"你说什么?"

博古用俄语重复了一遍。

"是有一些损失,但这不是失败,我们已经粉碎了敌人企图聚歼我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这就是胜利。"李德已经从沮丧中转过来,又是从前那个自信的李德了:"关键,的是要尽快与第二、六军团会合,卸下沉重的背负再战斗,只要打几个漂亮仗,一切握失都可以挽回。"可博古已失去了他的热情,也朦胧觉察了这个计划的虚幻,出人意料地没有附和。

二、严重失策

李德又说:"我们是不是议一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博古把李德的意思译给了朱德。

朱德对李德于当前危局心存漠然有些不满,但他是一个厚道稳重而又深沉的人,说话是商量的口吻:

"这个议题是不是稍向后推一推?等总政委过江后再议。当前紧要的是尽快把中央纵队和后卫部队拖过江,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李德对朱德拂逆他的意思颇不高兴,可他又觉得朱德说得不无理由,只得悻悻然:

"那就催恩来同志快些过江。"

朱德遂对作战参谋说:"你立即去一趟,就说我要到前线去,请总政委马上回来。"

朱德的话中透出了一种憨厚的心机,凭着他对周恩来的了解,他知道周恩来听说他要上一线的消息后,绝不会无动于衷。

作战参谋刚走,警卫人员便端来了一脸盆煮红薯,几个人这才惊觉肚子是饿了。朱德先捡两个大的分别递给李德和博古,又给周恩来留了两个,之后才轮到自己。

李德连皮带根大口大口地咬着红薯,那滋味也不亚于吃面包,只是这一刻他的神思出了窍,如同进入了梦魔般,就差点咬着自己的手指了。朱德便又递了一个红薯给他,说:

"多吃几个,这东西能饱肚,在我老家,农民有一半日子要靠它打发。"

李德如梦惊醒,面对朱德的敦厚,他无话可说。

周恩来到达界首临时指挥部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朱德正坐在那里等他。

"总司令,局势发展到了何种地步?"

周恩来忧虑之心甚切,略事寒暄后便问。朱德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又叫警卫员把焖在锅里的热红薯拿来说:"别忙,你先吃,吃完再谈。"

周恩来无法安然:"还是边吃边谈吧?"

朱德无奈地摇摇头,只得把刚收到不久的林彪和聂荣臻发来的电报给他。电报说:朱主席,我军向城步前进,则必须经大埠头,此去大埠头,经白沙铺或经咸水圩。由脚山铺到白沙铺只20里,沿途为宽广起伏夕树林,敌能展开大的兵力,颇易接近我们,我火力难以发扬,正面又太宽,如敌人明日以优势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第一、二师明日继续抗敌。

周恩来看见电报后,沉吟片刻,又抬头问朱德:"第三军团态势呢?"

"8时左右,德怀他们来过一个电报,正承受着桂军巨大的压力。"

周恩来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尽诉的感情,他知道,以彭德怀而言,如果不是压力过大,是绝不会轻易叫苦的。这让他脸上也有了一种苦相。

"局势虽然严重,但还不是最坏的。"朱德保持着他一贯的沉着平稳,脸上不露任何情绪,语气也不疾不缓:"中央纵队过江已不存在大的问题,我们总算达成了一项主要意图。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三军团无论如何都要再坚持一段时间,避免后卫部队全部覆灭的危险。"

朱德的话并没有给周恩来带来多大的安慰,他站起来,走到墙上悬挂的地图前,情势一目了然。他的心立即被文市、新圩间的凌乱揪住了:

"失策,严重失策!匆忙组建第八军团是一种失策,第五军团担任后卫及缺少组织和配合更是一种失策!"

朱德继续安慰他:"这是难以避免的,第八军团大都是猛烈扩红动员来的新兵,军事素质差,作战经验少,战斗力不强;第五军团担负的是最危险的殿后任务。"

三、沉痛的教训

可是,周恩来是一个自责意识极强的人,他的良知不允许他诿于人,不允许他推卸自身的责任。

事实上,当初组建第八军团时,周恩来和李德、博古是有争议的,他主张把招募的新兵补充到第一、三、五、九共4个军团去,以老带新,新兵很快就会成长为战斗力;但博古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新增加一个军团,声势上要壮大得多,对敌人的威慑力也要大得多!博古的意见只不过是李德想法的真实言达,李德自己还用了一个以为很形象的比喻:5个手指捏起来的拳头,总比4个手指捏起来的拳头具有力量。

周恩来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为什么不坚决反对呢?这显然是一个违背军事原则的轻率的决定,如果自己坚持说服的话,是有可能改变的。

"这是沉痛的教训!"

"唉,战争总是残酷无情的!"朱德叹息一声,也不无凄然。少许,他又说:"是不是通报各战斗部队,准备最后的抗争?我想,这一仗兵力上的损失固然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士气受创,目前这种情形,很容易造成军心涣散。因而,加强部队思想的力度,倡导一种精神,很有必要。"

"好。"周恩来立即表示赞同:"我来起草电文。"

周恩来走到桌边,铺纸伏案,正当他准备提笔书写时,一阵眩天眩地的疲惫感突然袭来,只觉天旋地转,双眼直冒金星。他连忙倚在椅靠背上,用力掐了掐人中,又搓揉着胀痛的太阳穴。

朱德留意到了这一细节,连忙用热水泡湿了毛巾递给了他:"你还是先休息一会吧。"

周恩来用热毛巾擦了把脸,又敷了敷额头,自觉清爽多了,说:

"我能坚持住,不能再耽误了。"

电报是致林、聂、彭、杨及各战斗部队的,称—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第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书写完,周恩来略一思考,又在签署处写下了中央局、军委、总政三家单位,之后递给朱德。

"要不要请李德、博古同志看一下?"朱德过目一遍后问,又解释说:"你来之前,我让他们到隔壁房间里休息去了,现在可以把他们叫起来。"

周恩来浓眉紧锁,摇摇头:"不必了!"

"那你也去躺一会儿吧?不然你会被拖垮的,这里你可以放心。"

"不成,"周恩来又摇摇头说:"我还想起草一个电文,发给后卫部队,要他们能战当战,全力突围,尽一切办法过江;万一不成,则保存实力,择地进行游击战争。"

"问题是他们能否收得到,尤其是第三十四师,中断联络这么久了。"

"除此之外,别无良策,我不能放弃一丝可能的希望!"

朱德从周恩来极克制但仍微微颤抖的话语里,看到了那颗隐藏极深的正在滴血的心。

1.《Talk历史 十四师失联3小时,湘江一战损失多少人?博古嘟嘟囔囔,众人沉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Talk历史 十四师失联3小时,湘江一战损失多少人?博古嘟嘟囔囔,众人沉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