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在明代一朝时已经出现,明太祖朱元璋在《承宣布政使诰》中,将布政使看作是“国家磐石”,委以地方重任,掌一省之政事,甚至具体到祭祀神祗、灾贩、表扬善民、养老等社会福利的事情,简单来说,布政使是皇帝在地方的代理人,俗话说“天高皇帝远”,但皇帝却表示:“地方再远,我也管得着。”

而在省级地方上,明朝时期设有三司,便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工明确,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但到了清代,就变成了二司,只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还在,布政使司管行政财政,按察使则管司法监察邮驿。而康熙帝之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过江苏不同,设有两员;并且根据清制,布政使可升为太常侍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巡抚等官职。

李卫是清代的一位名臣,虽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由于长期主管或兼管一方的盐政工作,能力卓越,从而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年,李卫先后担任了直隶驿传道、云南盐驿道,政绩显著,雍正帝十分满意,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在第二年,李卫从云南盐驿道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

清朝皇帝对布政使多有看重,不仅要亲自过问,面授机宜,谆谆告诫,秘密指示,而且布政使抵任后三年,得请旨“陛见”,“以明述职之意”,若是皇帝有什么不解的,还可随时召见布政使了解情况。

从这些方面来看,布政使其实是皇帝安插在地方的耳目,最高决策人还是皇帝,并且皇帝除了正面了解布政使的情况外,还会借助多种渠道,了解布政使。

不过根据史册记载,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进士、举人、荫生、监生为布政使的四大出身,而在四途之中,又以科甲出身为重,其中进士出身最多。

而李卫与清代的许多名臣不同,他不是科举出身,官是捐来的,大字不识几个,但由于能力非凡,最终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

另外,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担任过布政使,他是嘉庆十六年进士,于道光三年署任江苏布政使,期间解决了水灾问题,并且经江苏大吏的举荐,参与了一些海运的筹办工作。

那么清朝时的“布政使”,放现在又相当于什么官职?

如果是放现在,“布政使”相当于是省长,兼省委组织部部长、财政厅厅长。其实在《清史稿·职官志》中,对“布政使”的职能有过明确记载:“掌宣化承流,帅府、州、县官,廉其录职能否,上下其考,报督、抚上达吏部。”

布政使可直接管理到省内府、州以下各官,比如给发棒禄,考核其为官政绩等。另外,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等也是由布政使所负责。在品秩上,布政使为从二品,和未加衔的巡抚同一级别,不过巡抚凡加兵部待郎衔者就成了正二品。

林则徐在道光十二年担任过江苏巡抚,并且进行了改革,通过与他担任江苏布政使时的情况来看,巡抚的实权还是要高些。并且从李卫、林则徐担任布政使之职来看,他们并不会在地方久待,甚至都未满三年。李卫任布政使两年后,任职了浙江巡抚,还兼任两浙盐政使。

道光六年,林则徐以三品卿衔署理两淮盐政,不过当时林则徐在老家调理身体,并且以持服未满,患病体弱的理由推辞了两淮盐政,第二年,林则徐再度为官,则担任了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事,不久后又擢江宁布政使。

林则徐一生为官四十年,有过五次任“布政使”的经历,分别是江苏布政使、陕西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但大多只任职了几个月。

《林则徐传》是以独特视角纪录了晚清名人林则徐的生平,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是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林则徐的入门之书,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1.《怀古品文 李卫、林则徐都曾担任过的“布政使”,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怀古品文 李卫、林则徐都曾担任过的“布政使”,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