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求得政局平稳以及皇权的顺利交替,自汉代以来,以嫡长子制预立太子来继承皇位的办法就一直得到了延续。可以说,嫡长子成为了确立君主继承人的法定标准,得到了历代君主们的“护航”。

但历代君主的“护航”,不一定能使嫡长子们最终抵达“太子的终点”。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断绝了自己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的登帝可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母亲窦氏为出自北周贵族,均为出身显赫之人。而李世民作为其二子后,也自小就享有了充分的教育资源。他开始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和骑射。

李世民的聪明果断、不拘小节在童年时代就多有体现,这使得他在李渊与窦氏的一众子女中,具备了脱颖而出的能力。

在公元615年,也就是李世民17岁的时候,他甚至还在随云定兴军队前往雁门关营救的时候,救下了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为唐氏一族挣来了莫大的荣耀。

一年之后,李世民又随父亲李渊前往太原征战,为平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年轻的李世民极具敏锐的政治眼光。意识到隋朝国运将尽的他,开始利用父亲李渊主政太原的有利时机,积极进行反隋活动。

李世民一方面广交英雄豪杰,联络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官副监裴寂等人奔走谋划,另一方面积极招兵买马,准备起事反隋。同时,他开始积极做父亲李渊的思想工作,劝说其顺应民心,在晋阳起兵。

但李渊一开始并不认同他的观点,甚至在李世民第一次表态的时候,言说要把他押送到官府。李世民在劝说第二次仍未果之后,就想到了其他的方法。

他请来晋阳官副监裴寂商议,裴寂就趁着李渊喝醉酒的时候,选了几个晋阳宫的宫女侍奉他。而侵占皇帝宫女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会迎来杀头之祸的。李世民就在李渊心烦意乱之际,把他们谋划的整个计划都给李渊汇报了一遍。但李渊还是不肯答应。

李渊想法发生变化,是在公元617年。当时李渊治下驻马邑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了兵变,不仅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自称天子,还开始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闻讯大怒的隋炀帝打算以“讨贼不力”的罪名将李渊治罪。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催反小能手”李世民再一次上线。他劝告自己的父亲,“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自己性命受到威胁的李渊在这一次彻底坚定了想法,决定从太原起兵。于是,5月15日这天,这对父子就联手将隋炀帝安插在他们身边的探子斩首了。

7月,李家父子正式从太原起兵,带领三万军队挥师南下,开始了灭隋建唐之路。

反隋

在李渊起兵的时候,他的家族也势必也不能脱离这一活动。其中,均为正妻窦氏所出的几个嫡子也分别尽其所能做出了支持。

排除很小就夭折的三子李元霸,李渊的嫡子还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为避免兄弟相残,就按长序有别给他们划分了职别和名分。其中李建成就当上了左军统帅,李世民成为右军统帅,李元吉则被安排担任中军统帅,留守太原。

在职务相仿,权力相等的情况下,三人可谓是并驾齐驱。但事实是,随着战事的推进,李世民立下的战功要远远超过他的两个兄弟。更不用说早期李世民就在军中积累下了不少的声望。

也因此,在起兵反隋后,兄弟三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李世民作为二子,在军功与声望渐起后,得到了父亲李渊立其为太子的承诺。

但这一承诺在反隋成功,建立唐朝之后,并没有得到兑现。李渊称帝后,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将李世民、李元吉分别封为了秦王和齐王。

除此之外,李渊还将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定位为“对外谋发展”的角色,只给李建成提供了熟悉军国大事,为以后从政积累政治经验的机会。李建成还被安排了礼部尚书李纲、民部尚书郑善果这两个太子太保,得到了他们俩尽心竭力的辅佐。

但这样的安排肯定是适得其反的。常年在外征战的李世民,通过他的一项项举措,一场场行动,成功地在几年的时间里,造就了“天下皆知李世民,而不知李建成”的局面。

本来这个时候已经足以明晰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巨大的差距,顺应实情做出太子人选的调整,但李渊还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了起来。甚至李渊还开始“雪藏”李世民,将更多在外立功的机会给了长子李建成。

而李建成在李世民带来的威胁下,也加速了与李元吉的联合,开始与李世民对抗之路。

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在与李元吉联合之后,势力大增,对自己与李世民的对抗有了更大的信心。

但李世民却并没有很把他们两人看在眼里。他深知,称帝的关键不在太子李建成,也不在齐王李元吉,而在于明显偏爱长子的父亲李渊身上。

所以在发觉李建成与李元吉开始有先下手为强的念头之后,李世民也开始了他的谋划。

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前一天,钦天监夜观星象,说出了“太白见秦分”这五个字。意思是金星出现在了秦的分野。李渊对此非常气恼,认为秦王李世民想要造反。

所以他当夜就把李世民叫进了宫里问话,并开始思考是否要卸掉李世民的兵权,将其软禁起来。

在这样的敏感问题之下,哪怕是早有称帝之心的李世民,都不可能直接言明。所以他转移了话题,直接说出了太子李建成与李渊妃子私通的秘闻,这让李渊开始思考,大唐王朝是否要走隋朝亡国的老路。

毕竟当年隋炀帝与父皇妃子私通的时候,有人就断定了隋朝会亡于他手。惊怒的李渊开始责令李世民三兄弟明早入宫对峙。

但李世民深知李渊会如往常一般偏袒李建成一派。早在李建成集团因为李渊的偏袒逐渐占据上风之际,李世民就只剩下了搏命一击的可能。

因此,在被要求入宫对峙之后,他已经做好了流血冲突的准备。而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兵权势力都不如他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皇帝李渊。

所以在隔天发动的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集团选择伏兵的位置,是李渊经常办公的场所——临湖殿。他的目的是控制住李渊。

在成功控制住李渊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势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所以在他们察觉变故紧急逃往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一系的将士早已做好了拦击的准备。最终两人皆丧于李世民集团之手。

小结: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断绝了李建成、李元吉的性命,也从李渊手中接过了军权大政,并于不久后登上了皇位,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

1.《秦思君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秦思君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