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得了,但他没必要那样做。

其实汉文帝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莫把他和后世“潇洒”的汉武帝相比,所谓“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靠的正是皇帝“自我克制”的结果。

汉文帝刘恒并不是通过“储君”制度登基的皇帝,而是另类的半路登基,在最初,汉文帝做好了自己只当“棋子”的准备。

所以在为君的德行上,刘恒要比历来放荡的君王好得太多,也是这样的背景,注定了他是一个“传统”的男人,即便再不喜欢妻子窦漪房,也不会废了她。

窦漪房,史称窦太后,她并不是汉文帝的原配,当年汉文帝还只是代王的时候,王后因故去世,汉文帝没有再娶妻。

窦漪房乃是在长安被吕后“分配”给刘恒的“家人子”(当时对宫女的一种称呼),所幸被年少的刘恒钟爱,生下了女儿刘嫖和嫡长子刘启。

可汉文帝一直没有给她封正室,直到了当皇帝,都没有立即选皇后,汉文帝即位处,皇后是谁仍旧是“待定”。

后来经过一系列操作,加上汉文帝没有嫡妻实在说不过去,也为了找到储君,便把刘启推为“太子”,而刘启想要当太子,窦漪房显然当皇后才能名正言顺。

就是这样,窦漪房被众人推选为皇后,可以说是在古代当上皇后中最幸运的一个。

其实一开始,汉文帝也还是很喜欢窦皇后的,不然也不会和窦皇后养育儿女,也不可能把她立为皇后。

另一方面,作为“家婆”,当时的“薄太后”也十分钟爱儿媳妇窦漪房。

在大汉初,太后的道德地位远高于皇帝,所以薄太后位高权重,对于她的“心思”,汉文帝必须遵守,就在各种的加持下,当朝的“宠儿”窦皇后过上了尊贵的生活。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样变故,让窦漪房迅速失宠。

那就是窦漪房因为得病,双目“失明”。

也是自她失明之后,便立即被汉文帝所“厌烦”,这个时候,汉文帝又有了新的宠妃,分别是慎夫人以及尹姬,而前者的“礼仪”规格一度接近窦漪房,慎夫人曾和窦漪房平起平坐,在当时朝堂大臣眼中,窦漪房失宠得严重。

可这就意味着汉文帝会废掉她吗?

其实并不会,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被废的第一个皇后,乃是汉文帝的儿媳妇,汉景帝的皇后薄氏。

也就是说,废掉皇后,改掉“发妻”这件事,最早是汉景帝才会做的,这意味着在汉文帝的时代,未必存在“废皇后”这一个概念。

前文也说到,汉文帝实际上是一个较为“传统”的男人,这种传统,是来自于汉文帝自身的出身和宿命使然的。

比如在对于“慎夫人”僭越一事中,汉文帝的大臣袁盎就曾“警醒过”汉文帝,前有吕后制造“人彘”之事,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戚夫人在刘邦生前太过受宠跋扈,最终酿成悲剧。

汉文帝一听这话,也出了一身冷汗,就连慎夫人都要连连感谢袁盎的提示。

这个事例正说明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汉文帝在内心的“底线”。

即便汉文帝再喜欢慎夫人,但他知道,他不可能立慎夫人为皇后,正如当年刘邦不可能立戚夫人一个道理。

所以汉文帝惧怕慎夫人最后变成“戚夫人”,在他心中,他宠爱慎夫人“过度”,也还是怕家里老婆窦皇后的眼色。

因此汉文帝有心无胆,他终究是个传统的“礼法”男人、皇帝,这也成为了他不会废除窦皇后的最大因素。

另外一件事则是慎夫人的“态度”,慎夫人本来怨恨袁盎指责她“受宠”僭越一事,可“人彘”之言一说出来,慎夫人就吓得连连感谢袁盎。

这也意味着,慎夫人其实看出了汉文帝的态度,她不可能成为皇后,也侧面反映了,窦皇后的确有“炮制”她的能力。

基于种种角度来看,即便窦皇后再不堪,只要没有触犯底线,就不可能是汉文帝废除她的理由。

汉文帝乃是“中兴之主”,但他的负担很重,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影响后世人的重要决定。

但汉文帝不是圣人,要说没有三妻四妾,那也说不过去,可汉文帝再“放纵”,他最大的程度也只是多宠爱两个妃嫔罢了,不存在为了自己的喜欢,废掉皇后。

这便是汉文帝必然也必须的一种克制,也是在这样的克制下,朝堂才有了大幅度的稳定,大臣们不会因为汉文帝私人的“感情”问题天天吵来吵去,汉文帝更不敢麻烦他们。

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的力量便都用来了发展,而不是来理清楚这些统治者的感情之事。

而上述的因素,其实都是他们个人的心理与大环境造成的。

不会废除窦皇后,其实也还要从汉文帝的“羁绊”出发,这份羁绊,指的就是汉文帝的家人们。

后世的皇帝废皇后,其实都是“忍无可忍”的表现。汉景帝的薄皇后、汉武帝的陈皇后,她俩都因为无法生育,最终失宠被废,对于江山社稷而言,皇后无子,是有罪的。

可汉文帝不同,他和窦皇后养有儿女,当时的长公主刘嫖,太子刘启,都是窦皇后的坚实靠山。

这便是“羁绊”的力量,假若汉文帝有什么理由要真的废掉窦皇后不可,那么他还要考虑太子刘启的感受。

一般来说,废掉太子生母,其实就等同于和太子“开战”,这种政治信号太敏感,于情于理,汉文帝都不敢,也不能这样去做。

除了儿女以外,还有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薄太后十分钟爱儿媳妇窦漪房。

不管是在窦漪房当年来到代王宫时,还是在推动窦漪房为皇后时,薄太后都展现出了对她无比的疼爱,仿佛是自己女儿一般。

而薄太后当时可是相当于“半摄政”的状态,汉文帝得以登基,与薄太后和舅舅薄昭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薄太后的“懿旨”更要比汉文帝的圣旨厉害。

再者来说,国家大事是要听汉文帝,可是皇帝的感情、婚姻大事,却是要听太后的,这是大汉的“孝”决定的。

大汉以“孝”立国,汉文帝不可能不听薄太后的话,所以废窦皇后这种假设,到了薄太后这里就过不了关。而窦漪房有可能“触怒”薄太后吗?这显然并不存在,窦漪房失明后的命运和当年失宠的薄太后极为相像,二人可以说是有共鸣之感。

而实际上,在汉文帝的后期,窦漪房一直都是由薄太后关照着,婆媳二人关系极好,算是古代历史上鲜有的太后和皇后的和谐关系。

当然啦,除开了这一切因素之外,窦漪房自身也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稳定自己的地位的。

虽然因为疾病双目失明,可当汉文帝驾崩后,窦皇后迅速把控了朝政,由此可见,窦漪房本来就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和政治思维,这也成为了她后来地位的保证。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他的使命尚未完成,太子刘启顺势登基,继续着汉文帝专注的发展。而窦皇后也成为了窦太后,她拥有了和当年薄太后一样的地位,对许多朝政都有所涉猎。

窦太后成为了人生赢家,她一直活到了汉武帝时代,因为地位太高,窦太后一度压制着汉武帝的决策,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才老去驾崩,最终与汉文帝一同合葬。

而这个当年被认为“差点”被废的后宫,竟见证了后来历史的不断变迁,也看到了儿子废除薄皇后的坚决,可以说,这是她的幸运,也是她得以看见,同样的背景下,另一个不同命的自己吧。

1.《鲜花畅谈历史 窦漪房双目“失明”,失宠以后,为什么文帝没有废了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鲜花畅谈历史 窦漪房双目“失明”,失宠以后,为什么文帝没有废了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