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儿女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伟大时刻,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萦绕在大家心间,好些天都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而国家初立,如何获得他国承认也是重中之重。哪曾想两天过后,我们就得到了第一个“承认”,来自“老大哥”苏联,中苏也是在这天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苏之间早在二战之前,就有过不少交集,所以从建交时刻起,必然会让人们开始期待,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未来展开的一系列合作。然而当时间走到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后,中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次年6月,苏联决定停止对中国核事业的援助,并逐渐撤走来华支援的核专家。而后虽然没有彻底断交,却始终在累积矛盾与冲突,也在1969年达到了顶峰,“珍宝岛战役”就是诸多矛盾下的一次正面交锋。

中苏交界处本身就属于“历史悬案”,只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关系甚好便一直被搁浅。进入60年代后,两国逐渐产生矛盾,苏联便开始向交界处增兵,并不断制造事端。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再次遭遇侵扰。在造成我军6名边防巡逻人员伤亡后,我军只好发动自卫反击战。

战斗一直打到了17日,这期间中国军队再次证明中华儿女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性的决心。苏军也在增兵被灭大半后,选择撤离岛屿,反击战到此结束。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苏之间的矛盾并未因此画上句号,反而彻底撕破脸。

战役过后,苏联很快就开始调集兵力,甚至还企图通过“核打击”的方式,去解决两国“矛盾”。也就是说,新中国不仅只遭受过来自美国的“三次核讹诈”,苏联也曾想过以此“痛击”中国。

苏联国防部很快就制定了详细的战略“打击”方案:百万大军兵分四路,直奔我国内地战略要点。而“核打击”是在这“4条路”之前,因为只要使得中国军事政治力量陷入瘫痪,苏军的“4条路”也就畅通无阻得多。

一条是苏军从东北入侵,通过哈尔滨跃进沈阳;一条是直攻新疆省会乌鲁木齐;一条是挑选王牌空降部队降落于兰州;最后一条,是派驻扎于蒙古国的苏联机械化部队,从我国内蒙跃进直逼北京。按照苏联方面的计划,如果不出意外,这支部队将只用一周时间控制住我国首都北京,扼住我国政治中心。

虽然当时人民的生活始终照旧,没有感受到任何不同,但实则党中央领导因此已经好长时间睡不得一个安稳觉。光是屯兵百万,就足以令我国倍感压力,更别说“核武”了。

不过最终苏联还是自行放弃了计划,所屯的百万大军未曾南下。这显然是令人意外的,完全就不像苏联政府的风格。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其,在大费周章制定了详细计划和大规模调兵遣将后,以不了了之收场呢?

先从苏联自身上分析原因,可以有两个。其一,地大物博有时候也不见是绝对优势。如今的俄罗斯依旧享有着“拥有最大领土面积国家”之名,更别说当时的苏联。

况且,当时的苏联对于西伯利亚的建设并没有太高的重视,铁路仅有一条。平日靠这条路送些远东军队所需的生活物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一旦战争打响,补给必然就成了难题。

其二,“冷战”使得苏联分身乏术;美苏为了争霸,在各方面不断较量着。而美国素来擅长“拉拢人心”,这也是为何苏联不敢将冷战变为“热战”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美国身后“小跟班”多着呢!

如果苏联真的将战略重心方向向亚洲靠近,那么欧洲各国大抵也不会闲着。况且,当时中美关系有缓和迹象,从美国释放的多种信号中,也不难发现其有意想和中国搞好关系。这点苏联自然也要考虑。

再从中国方面找原因,依旧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当时的中国已经完成了“两弹”试爆。遥想当年苏联撤走专家时,那一句“没了苏联的支援,你们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的不屑,苏联多少有些打脸了。

虽然对标美苏的“两弹”技术,中国尚有欠缺,尤其是在射程上,完全没法与之做比较。然而中苏是邻国,就算中国的“两弹”到不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抵达苏联还是可以的。

其二,察觉到苏联有战略部署变化后,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也在不断调整解放军的战略部署。核武防御是一方面,数条纵深防线也十分坚固。

而且中国民族历经百余年风霜依旧不倒,曾经面对列强时的不屈不挠,苏联也是了解的。所以,说到底还是苏联没有足够把握可以在短时间的进攻上获得回报,自然就得三思而后行。

1.《燎原视角 珍宝岛战役后,苏联号称“一周攻到北京”,为何最终不了了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燎原视角 珍宝岛战役后,苏联号称“一周攻到北京”,为何最终不了了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