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数量猛增到130多个,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近200个国家。
从趋势上看,二战后,世界上的国家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国解体,分裂成若干小国,二是一些地方和民族独立建国。南亚政治格局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以前都是一家,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才分别独立建国,到了1971年南亚危机,东巴基斯坦又从巴基斯坦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
1971年的南亚危机,是自印巴分治以来,南亚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次危机不仅导致了巴基斯坦分裂、孟加拉国独立,还造成了印度一家独大、南亚格局失衡,甚至影响了美、苏、中三大国的全球战略。
01
南亚危机,始于巴基斯坦内部危机。
二战之后的印度,犹如一个装满沸水的铁壶,民族主义高涨、宗教纷争不断、政党对立激烈,英国殖民统治者已无力捂住铁壶的盖子,只能放弃印度。
1947年,印度总督蒙巴顿搞了一个印巴分治方案,其基本原则是: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归属印度,穆斯林居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各土邦归属由土邦政权自己决定。
印巴分治
几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肯定不是一个分治方案所能搞定的。果然,印巴分治之后,两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界纠纷、教派仇杀以及难民潮等问题。
克什米尔是一个土邦,77%的人口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王公却是印度教徒,因此两国都认为克什米尔应该归属自己。为争夺克什米尔,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惜兵戎相见,由此爆发了以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0月-1949年1月)和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1966年1月)。
两次战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问题悬而未决,积怨越积越深,双方不约而同地走上军备扩张道路,期望在下次战争中击败对方。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
就在巴基斯坦与印度暗中较劲时,其国内问题也越来越糟糕。
由于当初印巴分治是按宗教信仰人数多寡分的,没有怎么考虑地理问题,所以巴基斯坦建国时就被分成了两部分:西巴基斯坦(以下简称西巴)和东巴基斯坦(以下简称东巴)。东巴和西巴之间隔着印度,只能通过海运联系,有点像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
东巴和西巴
东巴和西巴的关系并不好,虽然两边都是穆斯林,但东巴以孟加拉族人为主,西巴则为信德、旁遮普、俾路支族,双方语言、文化、风俗各异,彼此不是很来感。
另一方面,西巴面积占全国面积的80%以上,人口为4500万人,东巴面积占全国的不足20%,有超过7000万人口。但是,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均在西巴,西巴人占据了政府官员中94%的名额,占据了军官中95%的名额。
西巴人主导政府和军队的结果就是,东巴的税收和外汇收入,大部分被用到了西巴的建设上(仅东巴每年出口的黄麻收入就占巴基斯坦外汇收入的近一半),东巴与西巴的差距越拉越大,此外,巴基斯坦政府不顾东巴的强烈反对,将西巴的乌尔都语定成了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这意味着东巴人(东巴人讲孟加拉语)以后在政府中将更加边缘化。
西巴基斯坦地形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厚此薄彼,必然导致受欺负的孩子心生怨恨,对家庭没有归属感。国家也一样。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损东肥西,引起了东巴人的心寒和愤慨,分家过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全国大选,选举的结果是,在东巴,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在西巴,阿里·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获得了胜利。在国民议会291个席位中,人民联盟获得了151席,人民党获得了81席。东巴人多的优势显现出来了。
孟加拉国国父穆吉布·拉赫曼
人民联盟是东巴人选上来的,自然要代表东巴人的利益。于是,穆吉布·拉赫曼提出了《六点纲领》,要求变巴基斯坦为松散联邦制国家,东巴高度自治,自治政府可拥有自己的军队、货币和财政大权,联邦政府只管国防和外交。其实就是分家过。
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党当然不能同意《六点纲领》。1971年2月,军人出身的总统叶海亚·汗宣布解散文官内阁,无限期推迟国民议会召开,想以此阻止人民联盟上台执政。
穆吉布·拉赫曼见状,振臂一呼,要求东巴人团结起来,反对总统肆意破坏民主。3月,叶海亚·汗命令军队武力镇压示威抗议的东巴人,宣布人民联盟为非法组织。一时间,恐怖气氛笼罩了东巴上空,到处血流成河。
政府军抓捕反政府武装
结果,穆吉布·拉赫曼被政府军逮捕,人民联盟其他成员逃到了印度,建立了名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流亡政府,战败的反政府武装也撤到了印度,在边境打游击。此外,这次镇压还造成几百万难民,这些难民多信奉印度教,因担心巴基斯坦穆斯林迫害而逃往印度避难。
叶海亚·汗
02
巴基斯坦的内乱,对印度是个天赐良机。
从表面上看,印巴关系的症结是克什米尔,实际上不然。争夺克什米尔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印度的野望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建立大印度联邦,成为世界性大国。
三哥可不是只会手抓咖喱、隔空飞饼的搞笑大叔,关键时候也是会露出獠牙的。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经曰过: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他还说:我们还是潜在的伟大民族和强大国家,这不是我们的什么野心,这仅仅是个事实。
自尼赫鲁开始,印度历届政府都沉醉于大国梦中,不能自拔。而在现实中,阻碍印度成为南亚霸主的最大障碍就是巴基斯坦。所以,印度不仅要争夺克什米尔,甚至还想重新统一巴基斯坦。
尼赫鲁
早在印巴分治前,印度国大党就不认可蒙巴顿提出的分治方案,只是迫于形势,勉强同意了。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分离出去,极大地削弱了大印度的领土和人口,还给印度树立了一个不小的敌国,导致印度被东巴和西巴夹着,严重影响了印度星辰大海征途。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扩充军队,磨刀霍霍,等待时机向巴基斯坦出手。到1971年,印度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扩军计划,陆军总数达82.5万人,不少武器实现了自制和仿制,还从苏联和西方获得了大量武器支援,形成了对巴基斯坦的绝对军事优势。
由巴基斯坦内乱引发的南亚危机,为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提供了绝佳机会。
现在,摆在印度面前的问题,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外交问题。在冷战背景下,发动战争无法绕过美国和苏联。从地缘政治考虑,印度打巴基斯坦绕不过中国。只要美、苏、中不干涉,印度打巴基斯坦手到擒来。
英迪拉
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对此成竹在胸。
英迪拉是尼赫鲁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叫费罗兹·甘地(非圣雄甘地)的人后,被称为英迪拉·甘地夫人。此人精明强干,雄心勃勃,堪称南亚地区著名狠人,后来甚至被抬升到了“印度铁娘子”和“印度国母”的高度。
苏联是印度的盟友,两国在1971年8月9日签订了《印苏友好和平条约》,这个条约带有军事同盟性质,苏联还答应帮助印度摆平联合国,一旦联合国作出对印度不利的决议,苏联就使用一票否决权。
中国在中印战争中曾痛击印度,又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大力支持巴基斯坦,是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英迪拉分析,这次印巴交战中国绝对不会出手。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国内动乱不已,且正处于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关键时期,无力支援巴基斯坦。
至于美国,还在越战的泥潭中挣扎,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要印度军队速战速决,美国想干涉也来不及。
越南战争
三大国都不会干涉。但即使这样,印度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出兵理由,否则会很被动,容易遭受国际制裁。
于是,英迪拉进行了穿梭外交,访问西欧、美国、苏联,挨个公关。她声称,巴基斯坦的军事独裁统治和镇压行动,造成了900多万难民,这些难民大多流入了印度,给印度造成了沉重负担,难民问题是国际性问题,不应该由印度一国来承担,希望大家劝说巴基斯坦政府收拾烂摊子,否则印度只能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英迪拉还不断授意军方给东巴反政府武装提供军火,支持它们打游击,战争越激烈,印度越好在国际上做文章。
巴基斯坦的那些武夫不会搞公关,只会直来直去。英迪拉一番游说下来,成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理解。
这样,阻碍印度出兵的障碍都被一一排除了。
英迪拉与勃涅日列夫
03
印巴分家时,印度人口是巴基斯坦的10倍,经济是巴基斯坦的6倍,主要工业和矿产也都分布在印度境内。从综合实力上讲,巴基斯坦远不及印度。所以巴基斯坦独立后一直在找大哥,以抗衡印度。
50年代,巴基斯坦与美国缔结了《巴美共同防御援助条约》,又先后加入了欧美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样,巴基斯坦与西方结成了同盟。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正是美国的大力援助,巴基斯坦才与印度打成了平局。
理论上,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安全负有条约义务,如果美国坐视印度进攻巴基斯坦,那其他受美国保护的国家也会有想法:大哥靠不住。美国的声威和信誉会缩水。苏联也会看到美国的软弱,进而更加肆无忌惮扩张,形成连锁反应。
基辛格
此外,巴基斯坦既与美国是盟友,又与中国友好,这使它成了中美关系破冰的最佳渠道,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就是从巴基斯坦转道去的北京,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是中间人。
中美接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同对付苏联,而苏联之所以力挺印度,也是为了牵制中国,排挤美国在南亚-印度洋的影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巴基斯坦是联系中美两国联合对付苏联的纽带。
尼克松非常想支持巴基斯坦,但美国总统并不是一言九鼎,民众被越战搞怕了,反战情绪高涨,而且巴基斯坦政府确实有压制民主选举的行为,给美国朝野留下了较坏的印象,国会也反对支持巴基斯坦和彻底得罪印度。
尼克松太难了,巴基斯坦只能靠自己了。
巴基斯坦空军的强-5攻击机
此时,印军总参谋长马克内肖已经做好了一切参战准备,静待11月的到来。11月不仅避开了东巴的雨季,还有大雪阻断喜马拉雅山通道,中国没法出兵。
按照“东攻西防”的战略,印军在西巴集结了13个师约30万人,还有300架飞机,20艘军舰,以牵制西巴支援东巴。又在东巴集结了7个师约16万人,以及200架飞机和26艘军舰,包括“维特兰克”号航空母舰,兵分4路向东巴发起向心闪电攻击。
巴基斯坦在西巴投入了约25万人,以及200架飞机、20艘舰艇,在东巴投入了9万人,17架飞机。
12月3日,不堪骚扰的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战,当天夜里印度海陆空三军出动,向巴基斯坦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南亚危机发展到顶峰。
印度“猎人”式战斗轰炸机投弹
在东巴战场,印军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又切断了东巴的港口。15日,印军对东巴首府达卡形成了合围,16日,东巴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巴基斯坦被迫释放了穆吉布·拉赫曼,在印度的支持下,穆吉布·拉赫曼在东巴成立了孟加拉国。要不是美国出动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到孟加拉湾游弋,警告威慑印度,巴基斯坦恐怕连西巴和克什米尔也难以保住。
失去东巴,意味着巴基斯坦失去了60%的人口,50%的外汇储备,以及20%的税收。实力大幅度下降,已难以阻挡印度称霸南亚次大陆。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的尼亚齐少将在投降书上签字
此后的岁月里,印度为迈向世界性大国,开始进行核试验,巴基斯坦为抗衡印度,也极力发展核武器。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5次核试验,巴基斯坦则以6次核试验作为回应,双双迈入有核国,世界为之震惊。
现在,巴基斯坦已向孟加拉国道歉,二者的历史结早已解开,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结依然没有解开,边境对峙和冲突经常上演。
印巴士兵对峙较劲
【参考资料】
《美国与1971年南亚危机》
《1971年南亚危机与苏联的政策与反应》
《第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中美未能阻止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探析》
《浅谈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关系的发展》
1.《1971年印巴战争,干货看这篇!1971年南亚危机:巴基斯坦遭肢解,孟加拉国诞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71年印巴战争,干货看这篇!1971年南亚危机:巴基斯坦遭肢解,孟加拉国诞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6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