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重新连接起来
《佛教题材,玉雕文化中挥之不去的历史宿命!》
(点击回顾)
连载讲述佛教题材的故事
明代是工匠们最好的时代,但佛教文化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时代。
关于明朝的很多小说中叙述,明太祖朱元璋在造反前曾当过“和尚”,信仰佛教……对此我一直表示怀疑。
元末,三大宗教都被起义武装利用参与了反元战争,佛教有个弥勒教,道教是白莲教,伊教则收编了波斯人创建的明教。明教起源于波斯的拜火教,唐初由波斯传入中国,后来演变成摩尼教,因为“摩”与“魔”谐音,被中原人称为“魔教”,遭到政府极力打压,为了生存,摩尼教开始本土化之路,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文化基因,改名称作“明教”,摩尼教在波斯地区被伊教消灭之后,中国的明教也开始在波斯地区宗教势力的影响下逐渐伊斯兰化。
朱元璋加入的就是明教,而这个明教,就是伊教本地化的回教。
也就是说,为了反元,三大宗教势力摒弃前嫌共同组建了红巾军,起事后一度横扫元军。但在关键时刻,三股势力开始内讧,最终兵败如山倒,首领韩山童战死,其儿子被明教将领推选为首领,称“小明王”。红巾军内部开始搞四清运动,佛教徒和道教徒被清算,纷纷被排挤出红巾军队伍,而清算后的红巾军武装,其实就是完全伊斯兰化的明教军事武装。
但是,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却没有被清算?不但没被清算,他还因为娶了信仰回教的马秀英而成为明教实际的幕后实权人物。
关于明朝的建立,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朱元璋在指挥20万明军用20天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陈友谅的60万汉军之后,自信满满地在应天(南京)称王,国号为“吴”。但这个国号令明教将领极为不满,他们联名要求朱元璋改国号为“明”,朱元璋不予理会。
朱元璋称王后的第一场战争就是率明军攻打盘踞苏州十余年的盐贩子张士诚,结果……小小的苏州城,主帅徐达用60万大军打了9个月还没拿下,朱元璋问徐达怎么回事?徐达说;“张士诚太厉害啦,咱们明军的士气低落,这仗没法打。”朱元璋问:“怎样才能提高我军的士气呢?”
徐达:“请小明王坐镇苏州,明军定能士气大振,一月便能拿下苏城!”
朱元璋听后心里一千万个草泥马,但还是强忍怒火派人去瓜州请小明王来苏州。可天算不如人算,小明王在途中遭遇不幸,他乘坐的专船忽然被一条大鱼撞出了一个洞,船沉江了。
据说小明王的随从全是波斯旱鸭子,全都随小明王一起被活活淹死了。小明王死后,朱元璋自称“大明王”,改国号为“大明”,令徐达率60万大军一个月内攻下苏州城,消灭张士诚的军事武装。
结果……徐达接到命令后,只用了三天就攻进了苏州城,活捉了张士诚。
大明王朝终于成立了。但是,朱元璋的心里极为不安。作为王朝的老大,连起个国号的自由都没有。军权掌控在一帮回民将领手中,建国没几天,南京城里就涌进了几十万回民,要求建一百个小区和一百个清真寺供他们生活做礼拜,我的天啊?如此下去,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朱元璋思前想后,将部队分散调往全国各地驻守,容许家属随军,并颁布法令;“回男娶汉女,回女嫁汉男。”名义上是为了让回教发展壮大,实际上是想将回民完全同化掉。为了打压回教力量,朱元璋开始重用文臣,清算十大元帅(回民)的不敬之罪。干完这一切之后,朱元璋总算安心了,但他没料到的是,他的儿子朱棣却利用这一切笼络了军方的回民,在朱元璋归天之后向幼帝朱允文发动军事政变,最终取而代之成为永乐大帝。
永乐时期最牛逼的人物当属朱棣身边的太监郑和。
郑和本姓马,回民,自幼随朱棣南征北战,功绩卓著,助朱棣登上帝位的头号功臣。郑和在永乐时期的影响力不止于此,他在朱棣的重用下开创并筹建了大明帝国最强大的海军,七下西洋,打通了中国通往波斯的海上丝绸之路。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回教才真正在中国立足,成为中国最强势的宗教信仰。最牛逼的时候,全国有近万座清真寺,光北京和南京二都的清真寺就多达上百,信徒数百万,可谓盛极一时。
所以,纵观整个明朝前期,从朱元璋开始,佛教是被极力弹压的。比如朱元璋下令规定;各地州府县最多只许有一座大寺院,僧众集中居住,和尚尼姑一视同仁。限各府僧众不得超过四十人,州不能超三十,县必须在二十人以下,男子不到四十不许出家为僧,女子不到五十不许出家为尼……如果朱元璋真的当过和尚,真的信佛,怎么可能如此这般对待佛教?
弘治帝信佛,想扶持佛教发展,但很快被吃药暴毙。
朱厚照登基后开始扶持宦官打压文官,同时调边将入京掌控军权,宣布“禁猪令”,全力扶持回教。过度的发展导致过度的膨胀,最终导致过度的伤害……文官集团开始全面反击。正德皇帝朱厚照离奇落水得了重感冒,一病就是一年,被大明首辅杨廷和与太后张皇后联合软禁在紫禁城。
最终,朱厚照因为吃不到药,年仅三十岁,死了。
嘉靖登基后开始极力扶持道教,但最终演变成一个笑话,差点被一群宫女勒死。自此,大明王朝在严嵩等文坛领袖的带领下,真正成为文人当道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时代。
而这个时代,也是玉雕匠人陆子刚们的大石代!
就如宗教兴盛时期雕刻艺术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全面宗教化一样,文人当政的时代自然是儒家文化影响一切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雕刻艺术,创作题材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文人的日常需求,比如文房四宝,文人随身携带的玉佩,送人的玉镯、玉簪、玉坠,玉(遇)贵人,就是跪着的玉雕裸女,其实就是文人喜欢的玩物。
“文玩”这个词就此诞生。
文人执政的好处是:艺术盛行,百花齐放,诗情画意,遍地大师。
如果说明代的玉雕艺术发展是文人推动的,那么清代的玉雕艺术发展则是两个人推动的,这两个人就是……懂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他们是谁?一个极度喜欢和田玉,亲自组织劳工到新疆采挖和田玉,并派人到西域学习玉雕技艺,创作了大量的大型和田玉雕作品。
而另一个人则被世人称为“老佛爷”,她极度喜欢翡翠。自此,翡翠成为玉石雕刻行业主要的雕刻材料,与和田玉平分秋色。
清末,尤其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一个道士发现并卖给老外之后,中国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瞬间震惊世界。佛教再次兴起,观音像、大肚弥勒佛在民间开始盛行……尤其是观音像,在民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至民国时期,但凡信仰佛教的民众,必请一尊观音回家供奉,用玉石雕刻的观音像成为抢手货。
一时之间,雕刻行业包括玉雕行业都开始雕观音,而且和弥勒佛同时成为玉雕学徒学习人物雕刻的基础课程。
1.《【一件清代的玉雕】大明朝打压佛教?玉雕观音佛背后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件清代的玉雕】大明朝打压佛教?玉雕观音佛背后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1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