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1949)秋,40多天的烟雨,中韩各县的程度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洪水,汉江两岸的平原“几乎全部被淹没”,农田崩塌,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惨景不堪言。

1949年8月初至9月中旬,在40多天的阴雨中,汉江两岸经常有暴雨出现。从9月2日开始,降雨量逐日增大。9月11日,暴雨持续了24小时,降水量150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过境洪峰流量超过历史最高警界线。

据勉县、洋县等新编县志记载:9月12日,勉县武侯镇洪峰流量高达4120m3/秒。

然而各地过境的洪峰流量,却随着河道的延伸和沿江两岸百余条河水的注入而骤增,南郑(今汉台区)过境洪峰流量达10624m3/秒;城固南门外过境洪峰流量12500m3/秒;洋县渭门过境洪峰流量17400m3/秒。

来势凶猛的洪水,冲开江堤,淹没了沿江两岸的村镇,使其顿时成为一片汪洋。南郑城外的飞机场、幺二拐、河堤街、拜将坛、过楼街一带,水深达1-2米,河堤街最高水位达508.9m;城固县沿江两岸的柳林铺、梁家庵、江湾、柳渡等村镇。

全被淹没,就连南关王爷庙的戏楼也进了水;勉县、洋县“沿江各地几乎全被淹没。”

洪水给汉中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宁强、勉县、南郑,城固,洋县、西乡等县不完全统计,淹没农田(地万亩,淹没和倒塌房屋35503间,受灾群众17.4万人,冲走牲畜,农具和金银首饰无计其数。

洪水过处,房屋,庄稼荡然无存,到处漂流着死尸和农具。沿江两岸人哭喊声震天,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据城固县龙王庙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忆说,江水中的漂物多数是树木、房架和猪牛羊;人们眼睁睁看着那些骑在房项、抱住树干、坐在拌桶或木仓内在水中求生的人,在“救命呀救命”的呼喊声中,被无情的洪水吞没性命的惨景,实在令人难受。

像这样目不忍睹的惨景,沿江两岸比比皆是。仅汉台区就被洪水夺走了100余人的性命。

形成这次洪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季节性降雨持续时间长,暴雨时间集中而且量大,洪水来势凶猛。汉中年平均降雨900毫米左右。1949年春季少雨,夏季干旱,降雨时间集中在秋季,持续40余天,降雨量500多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多。这是60年一遇的降雨。

在此期间,各干支流也同时涨水,汉扛的洪水受到各支流洪水的顶托,使凶猛的洪水去路受阻,所以造成汉江决堤成灾。二是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导致了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植被破坏,降低了森林对洪水的调蓄作用,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泥沙淤塞河道,河床抬高,从而降低了河道的渲泄能力。

据史料记载,汉中人口由1923年的123.5万人,增加到1949年的188.1万人,26年间净增64.6万人。加上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玉米传入后,山区人民习惯于刀耕火种,从而加剧了对森林的砍伐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汉江河道湾道多,角度小,沙洲多,行洪断面不够,抗洪能力低,增加了发生水灾的可能性。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汉江两岸没有一处象样的防洪工程,致使洪水决堤。四是国民党当局只顾加收苛捐杂税,盘剥人民,很少关心人民疾苦,治理汉江。

若遇灾年则以“灾区善后”的名义,又在灾民尸骨上大发横财。建国前汉江沿岸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汉江发水浪滔天,十年就有九年淹,卖掉儿女换把米,背上包袱走天边。”这是汉中人民对旧社会统治阶级的血泪控诉。

汉江,古称汉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年)云:“汉水,亦曰东汉水。初名漾水。《禹贡》:‘皤冢导漾,东流为汉。’东南经沔县为沔水,经褒城县纳褒水,始为汉水。……为长江支流之大者。”是汉中最大的江河。新编《宁强县志》载:“汉江发源于宁强县西北箭竹岭水池亚。近几十年来,经专家多次踏勘论证,《辞海》(1989年版)正式确定汉江源为玉带河。”

汉江自西而东,横贯汉中,北有秦岭,南有巴山。流经宁强、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县的近百个乡镇,东至西乡县茶镇新鱼坝入石泉境内,至湖北武汉市注入汉江。境内流程270km,流域面积1962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3%。

年平均径流量98.8亿m3,占全市径流量的69.2%;最大水流量17400m3/秒,最小水流量1.66m3/秒。沿岸接纳了秦岭南麓、巴山北麓所有河水;河床宽30至1823m。

汉江从发源地至勉县,束缚在狭窄而陡峭的山谷中,湾道多,比降大,水流湍急;穿过峡谷之后,从勉县高家坝进入平原地区,河床宽畅,比降小,水流缓慢:从洋县火龙口又进入峡谷,山势险峻,高出河床200至400m,河床最窄处仅宽30m;从渭门至西乡县茶镇,河谷逐步宽畅,河床宽至500m。

古老的汉江,是汉族和汉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上对汉中人民有过重大贡献。一是哺育了汉中几百万人民和汉中悠久的文明;二是调节了气候,使汉中形成了北亚热带气候带,成为著称于世的“西北小江南”;三是灌溉农田几百万亩,使汉中成为陕西的米粮仓;四是江中舟船川流不息,勉县以下“能行5吨左右的木船,最大能通行50吨船只。”

对物资交流,发展和繁荣汉中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我们为汉中有这样一条伟大河流而深感自豪!

来源:今日汉中网

1.《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民国三十八年汉中大洪灾,这段历史有人知道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38年的民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想说民国三十八年汉中大洪灾,这段历史有人知道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