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发师舅舅、2月李龙抬头理发”的风俗考试。

门:古树

旧风俗是“正月不剪头发,剪头发,舅舅”,很多人在正月不理发,所以在2月李龙抬头之前,去理发部(现在叫美容院)剪头发,认为意义很好,龙出头,大展宏图,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那么,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古人基本上是不剪发的。上古五刑从夏朝开始“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从周朝开始,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髡刑可以说是很严重的刑法,对于古人来说,被髡刑意味着极大的侮辱。

这在《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有明确记载。受传统影响,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和胡须不能剪,否则被认为不孝,被人剪去须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春秋时屈原在《涉江》里有“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描述的就是当时的隐士“接舆、桑扈”不和统治阶级合作,宁愿冒着不孝和被人侮辱指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懑,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髡刑在西汉时由于“缇萦救父”事件,感动了汉文帝,于是将髡刑变为“城旦、舂”,就是指犯了轻微法律本该处以黥面割发的侮辱刑法,变成了守城或者筑城的劳力。但是髡刑还是存在,并没有消失。众所周知的故事就是魏武皇帝曹操“割发代首”,由于行军曹操自己的战马受惊踩坏了庄稼,按律当斩,但“刑不上大夫”,于是以发代首,割掉一绺头发来惩罚,这让当时的军队立马军纪严明。虽然有人讽刺曹操,但是也可看出髡刑是多么的严厉,古人对自己头发是多么的爱惜。

故人不剪发不代表不理发,注意“理”和“剪”是有区别的,《诗经》“予发曲局 ,薄言归沐。”意思是说当头发卷散蓬乱之时 ,快去把它梳洗一番,说明古代就注重梳理。“沐”专指“濯发”,而濯发清理就需要用篦子和梳子,统称“栉”,成语中“栉风沐雨”就是用梳子和篦子来形象的比喻风雨。其中梳子是用来梳理,篦子则用来去虱子和虱卵“虮子”。头发长自然容易脏,长虱子也是正常现象。比如,像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唐朝的白居易都留下过捉虱子的诗句。嵇康是这样写的:"性复多虱,把搔无己",杜甫的《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耳聋须画字 ,发短不胜篦”之句,宋朝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篦子

唐代银鎏金梳子

“理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谢安傅在《晋书》七九卷中曰:“(桓 )温后诸安 ,值其理发。”。由于一个人长时间不剪发,头发会很长,里边藏污纳垢,不容易清洗,这就需要清理。在古语中“沐浴”就是指洗发和洗澡,所用的“浴液”自然没有现代东西,而是现在追崇的天然产物皂角树的“皂角”,把皂角晒干捣碎来用,怎么也没想到现在我们又回归到古代,讲究天然绿色,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皂角

古人头发基本上是不会剪的,只可能修理和养护,但是胡须古人是会剃的,据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说明至迟在南北朝以前就有剃面一说。到了唐宋时期,专门整理发髻,编辫子,剃面的手艺人便开始盛行,据记载最晚在宋朝就有了理发坊,并且用老以前的官职“待招”来尊称,“待招”也指宫廷画师等一类有技艺的匠人。

汉代剪子

唐代银剪子

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色目人等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而且少数民族喜欢剃发留辩,所以剃发剪发开始流行,但是汉人还保留着传统,不剃发,只略微刮面。到了明朝,也只是篦头梳理,剃头只是针对小孩子一类,如《金瓶梅》第五十二回描述了理发铺“小周儿”给西门庆“蓖头梳发”,给“官哥儿”剃头情节,也说明了明朝是束发戴冠,不会剃发。

明代剪子

到了清朝满族人入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在清顺治四年开始强制实施,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改削发为剃头 ,从此便改“理发”叫“剃头”。意图保持满族不被同化,不少汉人为了保留头发惨被杀害,但是也因为鸡蛋碰不过石头,最终两百多年的奴化,最终形成了剃头发型。不过可笑的满族却被同化了,只是留下了头型和旗袍。

辛亥革命后,男子再不用留辫子 ,于是人们纷纷剪头发而成时尚 ,理发也随之改称为“剪头”了。随着和国际上文化交流,头发于是和国际发型开始接轨,几千年的长发不见了踪影。理发行业从清朝开始迅速发展,到了现代理发铺更是遍地开花。这些年从业人数激增,老技师变成了年轻人,“理发铺”变成了“美发厅”。

清朝剃头

但是不管怎样变,“正月不剪头,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却颇为盛行,据传这来源于清朝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汉民心怀故国,于是在正月相约都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称为“思旧”。因为谐音变化,思旧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成了不剃头的一个理由。

当然,这只是人们表示反抗的一个小手段和变相的表示不满。而且春节传统习俗,“有钱没钱,光头过年”,意思是再没钱,在春节前也要沐浴换衣,梳理头发,喜庆新年,意味着新的开始,所以,在腊月理发剪发成为常态,以至于到了正月没人理发,然后人们以讹传讹,吓唬那些腊月不愿意理发的子弟,让他们赶紧在腊月理发。

民国剃头刀

而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来历,和前边正月不理发有很大关系。古人喜欢观天象,并且结合农事稼作。而季节则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来判断。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崇拜,人们潜意识都认为自己是一条龙,龙抬头再加上正月不理发,正好二者结合,所以就成了二月二理发,人们都把自己看成有出息的龙的传人,这一天理发代表要正式开始新的一年的创造和收获,期望老天保佑,大富大贵,成就斐然。

总体来说,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这个传统没有什么坏处,反而有利于人们心理暗示,振奋精神。至于正月理不理发就看个人爱好了,也不必要太过于讲究太过于拘泥,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2017-2-27龙抬头

榆木斋出品

1.《【8唐朝理发】专题“正月理发死舅舅,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习俗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8唐朝理发】专题“正月理发死舅舅,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习俗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