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道路交通很发达,但由于车速高、重量大,对道路的质量要求很高。

公路的建造一般都是混凝土或者是沥青。其实在我国的秦朝时期,就已经有“高速公路”了。当然了,当时并没有混凝土,只是土地,但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那条路都寸草不生。

这条公路叫做秦直道,长七百多公里,跨越了陕西、甘肃、蒙古三个省。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喜欢全国出巡,但当时的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秦始皇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有长远眼光的帝王,因此就下令修建一条坚硬、平坦、宽阔的大路。

秦始皇修建这条道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自己出巡,也是为了运兵、交通比较方便。在秦始皇看来,修建这条道路的意义仅次于修建长城,因此秦始皇将这件重要的差事交给了最看重的大将蒙恬。

秦始皇对这条路的要求非常高,除了平坦宽阔,还要下雨太难不能变软,不要长杂草。刚开始的时候,负责修建的工匠非常为难,毕竟那时候没有混凝土,都是土路。但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工匠们想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把修建道路用的土彻底烤熟或者是经过烧制,再掺入盐碱。经过这样加工的道路既不会有植物生长,硬度也达到了。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全部依靠人力,而且地势险峻,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直到秦始皇去世,这条路都没有修完。秦二世登基之后又接着修。

后来这条路从秦朝到唐朝,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到清朝的时候,这条路才被慢慢废弃。如今公路四通发达,这条路虽然早已没人走,但现在还有很多没被破坏的路段,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依旧是跟坚硬平坦,而且没有什么杂草。

其实类似的道路在商朝的时候就有了,比如说在河南郑州,至今保留着商朝时期的古城墙,它也是用土建成的。近三千年过去了,只要不遭受人为刻意破坏,依旧坚固如新。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让人佩服。也正是因为古人的智慧,才让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至今,古人的智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掘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想要学习古人的智慧首先要对我们的文化有所了解,5000年的文明传承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而身处传奇当中的我们,对于传奇伊始以及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所以在此我建议大家多去学习一下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体验一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多去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比如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就非常好。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希望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如果你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的话,就点击下方购买吧。

1.《2000多年的秦朝,干货看这篇!秦朝的“高速公路”,2000多年不长草,古人的智慧真令人佩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00多年的秦朝,干货看这篇!秦朝的“高速公路”,2000多年不长草,古人的智慧真令人佩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