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其实不是简单的世代交替。史学界有固有名词3354唐宋变革论。

这一概念,最初由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所提出,并被史学界所广泛接受。比如,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就曾经这样说过:

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史学家钱穆也曾写到: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唐朝到宋朝,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原因有很多,本文当然也不可能全部展开,但我想从唐太宗和宋太宗二人的遗恨这一角度来看一下唐朝和宋朝为何会如此不同。

太宗,一般来说是一个王朝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如果说太祖是开国立业,那么太宗就是守成令主,发扬光大。事实上太宗,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性格”和历史的走向,比如本文要说的唐太宗和宋太宗。

01唐太宗的遗恨

唐太宗,即李世民。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李世民一生征战,其不仅是大唐帝国的主要开创者,同时也是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可谓内战内行,外战亦内行。

隋唐之际的群雄割据,北中国由李世民平定,南中国由李孝恭、李靖终结。称帝之后,李世民虽在渭水之滨曾受到东突厥的城下之盟,但不过四年年的时间便能北上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一统大漠草原。

接着,李世民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向西攻灭吐谷浑;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领军入西域灭高昌,拉开了与西突厥决战的序幕。

到这里为止,李世民是战无不胜的,大唐巅峰时期的版图其实就是李世民所奠定的,公元646年的大唐已经拥有了安西、安北、单于三大都护府。

可是,李世民也有遗恨,就是晚年折戟高句丽。

不过,这所谓的遗恨只是跟李世民自己的赫赫战功相比而已,此战,李世民连克高句丽十余城,高句丽军伤亡超过五万人,被俘七万人以上,唐军缴获高句丽的马匹、铠甲、兵器无算,而唐军仅损失两千余人。

也就是说,李世民征高句丽只是没有完胜,没有灭国而已,战果还是不错的。但高句丽,毕竟成了李世民的遗恨。

02宋太宗的遗恨

大宋王朝,由太祖赵匡胤所奠基,由太宗赵光义完成了燕云十六州以南的中原地区。客观的说,宋太宗当然并非庸主,其军事能力也还行,只不过放在一个王朝的“太宗”位置上,就差了点意思。

赵光义即位后,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福建的陈洪进于公元978年纳土归附。次年,公元979年,赵光义亲征太原,攻灭北汉。

因此,是赵光义结束了我国中原地区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基本上统一了中原。而对于北方,赵光义并非从一开始就只想着守,否则他不会再灭了北汉之后乘胜北伐契丹。

假如赵光义北伐成功,那么他成为第二个李世民的可能性便很大。然而,赵光义失败了,他先后两次北伐契丹,但最终都铩羽而归。

宋朝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但统帅也就是赵光义军事能力不足一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当时的宋朝才刚刚开国,大宋的种种弊病尚未完全展现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此战之后,赵光义再无北伐之心,宋朝对辽国也由攻转守,至北宋灭亡而不曾改变、

燕云十六州,成为了赵光义真正的遗恨。

03高句丽和辽国

高句丽之于唐朝,犹如契丹之于宋朝。

高句丽并非游牧政权,而是仿照中原王朝在我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农耕政权,并且占据了辽东,长远来说对中原王朝始终是一个威胁。

关于征伐高句丽,李世民曾说过:“不遗后世忧也!”

隋唐之所以历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四代帝王一定要征服高句丽,其因便在此。

最终,唐高宗李治在李世民的基础上灭高句丽,时间是公元668年。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对于宋朝的威胁,大宋官家们也都很清楚,所以才有赵光义的两次北伐。

然而,赵光义之败,使得之后的宋朝皇帝再也不敢有北伐之议。

“太宗皇帝当年都搞不定燕云十六州,你觉得自己比太宗皇帝更强吗?”曹太后便曾这样训斥小皇帝。

赵光义之后的宋朝皇帝,与李世民之后的唐朝不同。李治并未因为父亲李世民没有征服高句丽便放弃,而是能以其父为鉴,终灭高句丽;但赵光义之后的大宋官家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畏敌如虎,从此只想着以岁币换和平。

试想,假使唐高宗李治也这么想,那么大唐还能攻灭高句丽,收复辽东吗?辽东与燕云十六州一样重要,辽东的重要性,从后世的明朝也能看出来。

高句丽不灭,辽宋南北对立之局或许就会提前到来,唐朝在开国之初便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为后世忧。而宋朝始终无力也不敢改变这一困局,终北宋一朝一直是南北对立之局。


如何解决唐太宗和宋太宗的遗恨,使唐宋两朝最终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个开拓进取,一个内敛守成。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唐诗和宋词中其实也能体现出来,诗言志、词抒情。唐宋两朝的王朝性格完全不同,唐代能够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而到了宋朝,形成了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其文化精神及动态逐渐趋向于单一和内敛。

宋朝道统思想的建立,使民族本位文化日益增强,并开始排斥外来文化。这一特点,在华夏文明强盛之时当然没有问题,而一旦落后于外来文化,便变成了清朝的天朝上国和固步自封。

1.《【5个隋朝到宋朝的故事】从唐太宗和宋太宗的遗恨,看唐朝和宋朝为何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个隋朝到宋朝的故事】从唐太宗和宋太宗的遗恨,看唐朝和宋朝为何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