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养犬于公元581年成立隋朝(581年隋文帝养犬建-618年结束),结束了160多年来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隋文帝在称帝之前,深感暴虐不得人心,所以上位以后对所有事情都考虑再三,小心谨慎。隋文帝即为后,修订新的刑律和制度, 多次减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使得隋朝的经济发展一度繁荣起来。直到隋朝灭亡后的二十年里,仓库的粮食还没有吃完。可如此繁荣昌盛的隋朝为何会在短短的38年间就灭亡了呢?

一、夺权立国,建功立业

  •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一名大将,公元559年被正式封为隋国公。所以说杨坚也算的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了,在父亲杨忠死后杨坚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隋国公。这也可以说是他赢在了起跑线上,为未来建立隋朝打下了基础。576年杨坚跟随周武帝出征,大获全胜,立下战功,被封为柱国。后又与齐王宇文宪在冀州大破任城王高湝,被封为定州(河北省定州市)总管。
  • 578年周武帝死后,宇文邕长子宇文赟即位,很快由于杨坚是杨丽皇后的父亲,他又晋升为大司马。但他对北朝的刑罚很是不满,便谏言上奏,宣帝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反而对他越来越忌惮,便产生了除掉杨坚的想法。杨坚意识到了周宣帝要至自己于死地的想法,便主动申请调离都城,表达了自己想要戍守边疆之意。这也正符合了周宣帝的心意,便立马封他为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杨坚这才保住了性命。周宣帝日益沉迷于酒色,不问朝政,579年2月下诏传位给长子宇文阐(北周静帝),但仍执掌朝权。由于整日纵欲过度,身体健康恶化于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
  • 杨坚随后被召入宫,任大丞相辅佐朝政,执掌大权。此时的杨坚便开始了篡夺大权的计划,周宣帝时期,刑法残酷,民不聊生,朝野重心不归附,杨坚掌权后放宽了刑罚,躬行自俭,深得民心,文武百官也都听命于他。这也就造成了北周宇文家族诸王对杨坚的不满,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脾气暴躁的“出头鸟”---相州总管尉迟迥。他举兵东夏,与此同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 、益州总管王谦也相继起兵反抗杨坚,当然杨坚也不是什么“软柿子”,立刻起兵对其进行镇压,由于民心所向,结果也可想而知。
  • 581年杨坚被晋封为隋王,同年,静帝让位给隋王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立杨勇为皇太子,后又亲手废了杨勇立杨广为继承者,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这个我们问题到后面会详细的去了解。至此,杨坚完成了建国称帝之路。

二、励精图治,深得民心

  • 在隋朝建立之初,因为南北朝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的纷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民不聊生。隋文帝鉴于此前南北朝时期货币的混乱,首先对货币进行了统一。开皇时,对度量衡进行了统一。杨坚又接纳了司马苏威的建议,对盐贩、小商贩多次减税以使人民的经济更好的发展。由于隋文帝深恶以前律法中一些残酷的刑罚,从而他下令制定了"隋律”,废除了许多残酷的刑罚,使自己更深得民心。杨坚在位时期,非常注重人民的生活,对百姓很是宽容,对皇亲国戚、大臣将领却是十分的严格。
  • 隋文帝的三儿子杨俊,因为灭陈有功,被封为秦王,便越发的骄傲起来,生活也越来越奢侈。他经常指使手下放高利贷,敲诈勒索,使得很多百姓家破人亡。隋文帝听说以后,就派人去查处,把杨俊手下十几人全部抓起来。谁知,他死性不改,不求上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大肆修建宫殿,还到民间去搜求美女,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样子。隋文帝听后很是气愤,便免去他的职务,并将其禁闭起来。
《隋书》记载“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个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寡如也。”
  • 他对百姓的宽容、仁慈不是随口说说而已,民众如有冤情便可像本县县官上告,这就如同今天的初级法院,如果县官对此案情不予处理,那么便可像州郡上告,这个就如同今天的中级法院,直到告上朝廷,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中央。可能说平民百姓未必会将案情顺利告到朝廷,但这一律法着实对一些整日不作为的地方官员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了。
  • 592年,杨坚又下令,死刑犯必须送到最高司法机关复查,最后送尚书省请奏皇帝,由皇帝来裁定。594年,关中闹饥荒,杨坚便命人去查看灾情,回来听说百姓吃的却是豆粉伴糠,责备自己无德无能,便下令饥荒期间不得因就吃肉。亲自巡视灾情期间,他带领灾民到洛阳吃饭,期间命令士兵不得驱赶灾民,还命随从帮助受灾的老幼病妇,自己上前抚慰。因为他深知,只有得到了百姓人民的支持,自己的统治才会得到巩固,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可以说,隋文帝是最爱惜百姓的帝王,没有之一!

三、一世英名,晚年倾轧

  • 一世英明的隋文帝在晚年却犯了糊涂,他逐渐喜欢听信谗言,由于生性好猜忌苛察,到了晚年更是乱杀无辜,其中就就包括为之建功立业的功臣史万岁,虞庆则等老一辈的功臣。期间,隋文帝所建立的法律也渐渐的变得失去了原本的权威,遭到破环,竟一度出现“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的荒唐的事情,官宦不作为,百姓不能安居乐业,隋文帝还喜欢廷杖,就是说在朝廷上用行杖来处罚官吏,以致宫廷之上无人再敢直言上谏,留下的都是谗言之辈。
  • 上面我们提到了隋文帝亲手废了长子杨勇太子之位,杨勇被贬为庶民,为什么杨勇会被贬为庶民呢?其实最最致命的原因就是,这个皇太子实在是太过执拗,爱上了一个自己不应该去爱的人。独孤皇后本已为太子选好了太子妃,但是太子就是不按照父母的意愿“竟不以夫妇礼待之,专宠云妃。”这可真的是气坏了独孤皇后,加之杨广生性善于矫情饰诈,在自己的母后独孤皇后面前再诋毁几句,这不最终导致了皇后产生了想要废太子的想法。
  • 但想要废太子可不是简单的说要废就能废掉的,此事事关国家的未来,独孤皇后固然不敢贸然行事。除了征求皇上的同意还有朝廷各重臣,其中就有两个重要的人物---杨素、高颎,这两个人都是太子的心腹。但杨素在此之前早已被杨广拉拢过来。但高颎固然不会被拉拢到杨广这边,因为高颎的儿子娶的是杨勇的女儿!他再糊涂也不会去害自己的儿子吧?当隋文帝问他对废太子的看法时,他义正言辞的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搞得杨坚一时无言以对。没办法,没有征得重臣高颎的同意,只得暂时作罢。
《隋书列传十》记载高祖寝疾于仁寿宫,征皇太子入侍医药,而奸乱宫闱,事闻于高祖。高祖抵床曰:“枉废我儿!”因遣追勇。未及发使,高祖暴崩,秘不发丧。
  • 不久,高颎因为征高丽的事情得罪了杨坚的儿子杨谅,又莫名其妙的卷入王室反案,最后种种原因堆积到一起,导致高颎被贬为民,至此,杨勇这个太子的位子也就坐到了头了。600年,杨勇被贬为庶民,次子杨广被立为太子。这也是把隋朝推向了灭亡的道路,公元604年,杨坚身患重病,太子杨广趁此机会也顺利登基即隋炀帝。

四、分崩离析,走向灭亡

  • 杨广登基后完善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其实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开凿大运河的成就我们不可否认,直至今天还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一直沿用至今。可是他性格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连年发动战争,以致百姓流离失所,哀怨声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隋末民变”。
  • 隋炀帝的人品具体也不需要找《随书》中的记载了,从历史发生的事件“三征高句丽”、“冤杀薛道衡”等,都很形象生动的表现了隋炀帝是个名副其实的心胸狭隘之人。在杨广执政的十四年间,国家人口锐减四分之三。
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通典卷第七·食货七》
  • 对于百姓来说隋文帝是历史上最爱惜百姓的皇帝,没有之一,而其儿子隋炀帝却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昏君暴君的“代言人”。所以隋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最后一位皇帝隋恭帝杨侑只是执政了不到一年的傀儡而已,所以在这里也不做过多的介绍,其实此时的隋朝可以说是实际上已经灭亡,只是名义上又存在了一年,后李渊逼隋恭帝禅让,建立唐朝,从此隋朝完结。

1.《【559年隋朝】隋文帝英明一世,却因一事为隋朝的衰亡埋下伏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59年隋朝】隋文帝英明一世,却因一事为隋朝的衰亡埋下伏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