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文字记录历史各不相同。比如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印度的印章文字、埃及的纸草文字,今天我们的主角是我们中国人从考证发展到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及其衍生的发达时代的中国文字艺术。

说到甲骨文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同时它也是作为人类幼年时期观察,记录社会关系,自然变迁的主要手段之一,殷人尊神,平民以事神,先鬼神而后礼,但正因如此其记载的内容也较显幼稚,以占卜活动为主,是一种巫卜文化,殷商时期的统治者们对甲骨占卜甚至达到了狂热的境界,上至帝王,下达平民都会进行占卜活动,他们大到领兵出征,任命贵族要占卜,小到吃饭喝水也要占卜,在今天看来是略显无知,但也正是如此,当时的占卜体系也以相当的完备,占卜分为卜辞(何时何地占卜),命辞(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以及验辞(检查卜辞是否准确)。如此完备的占卜活动体系也正从侧面反映了占卜时的工具文字-甲骨文也已经形成体系,且具备一定的数量,来满足日常大量占卜活动的需要,当然它也指明了社会公民意识到不可能从想象中支配统治自然,也就是要在实践层面上来探索,控制自然的方法。但可惜的是,碍于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极端不匹配,落后的奴隶主制度经济将其功效限制在了占卜活动中,所以说甲骨文是适应奴隶主统治下的生产活动的简单工具。

当然甲骨文也不是一种彻底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的文字,其文字数量简单,承载用具脆弱,都在催生一种更为便捷文字的产生。在殷商末期,还有一种记述在青铜器上的金属铭文,所以其也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但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这种文字的使用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的宗庙祭祀中,并没有的到大面积的使用,其使用量远不及使用成本极低的甲骨文。当然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完善的宗法关系下,对青铜器的使用激增,同时金文的使用量也在扩大,虽然使用的主要方向仍是祭祀宗庙,但周天子在享孝大宗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铭功记德,也因此出现了如《大充鼎》,《禹鼎》等成篇著作,其采用了韵文的形式,有的甚至成篇成韵,有的甚至已经整篇用韵已然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从商到周文字的使用变化,也放映了,此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正逐渐地从鬼神向人本身上转移,这比欧洲的智者运动早了将近五百年的时间。

文字的产生的副厂品就会是著作,比如就像是《周易》,其成书于殷商末西周初,是一部周人创作的古老吞筮书,由六十四卦符号及分属在各卦各交后面的卦辞驳辞组成。这些卦辞在这时看来可不是简单的占卜,其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某些历史故事,捕捉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在《蒙》中写道;纳妇吉,其表示了娶妻纳妾的父权婚姻,《困》写道;劓刑,困于赤跋,这代表当时的社会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刑罚出现了。当然《周易》从文学本身出发,也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其以短句为主,对大押韵,有的部分甚至出现了比兴的手法,如《明夷》中的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不行,三日不食。其写法也与《诗经》颇为相像。但《周易》在内容是仍停留在过去的内容,只是一本筮书,尚不可成为真正的文章,在殷周这一时期真正形成文章形制度的是《尚书》。

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尚书》,其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尚书》是以记言为主地古史,今文29篇,古文58篇,其中25篇为东晋人的伪作,《逸周书》被认为是《尚书》的余篇或逸篇。《尚书》的内容在很大一部分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和观念意识,也就是宗法制下的孝悌伦理观念的凸显在其文章中极其的明显。但也正是这种种的因素,也导致我们今人研究《尚书》也充满了困难。

以上便是,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字极其演变后的产物,但殷商西周数百年的时间发展,文字及艺术产品真的就仅有现存记载的几种吗?我们无法得知,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历史的发现了。

1.《【1.从商朝甲骨文演变】随便写写--殷商西周时期甲骨文、金文(钟鼎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从商朝甲骨文演变】随便写写--殷商西周时期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