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坚强的盛唐十名,天子守国门,国王辞官而死。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有明代,臣子、佛公、不和亲、会不会吹、晕倒的坚定者逃不出其右。(莎士比亚)。
从1367年发布《谕中原檄》北伐,1368年定都南京称帝开始,到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享国276年。在这两百多年里,历任皇帝性格之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各种能人、牛人、奸人、宦官、混人、外国人等层出不穷。总之,有明一代,故事很好笑,历史很奇葩。今日不谈其他,只侃侃“明十七朝十六帝十三陵”的故事。
一、有明一代,历十七朝,皇帝十六位。
洪建永洪宣,天景成弘正;嘉隆万泰天,崇弘隆绍永,这就是明朝十六庭十六位皇帝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顺口溜。但说来有趣,“天景成弘正”中的“天”指的是1457年-1464年的天顺朝,“景”指的是1449年-1457年的景泰朝。若按时间实际排序,1425-1435年的宣德皇帝朱瞻基之后,应该是1435-1449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再之后是1449-1457年的景泰皇帝朱祁钰,接着是1457-1464年天顺帝朱祁镇,最后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之所以未按时间排序,也正是十七朝只有十六帝的原因。
明朝正统年间,蒙古族奴隶主乜先为了掠夺财富,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山西大同吃紧,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深得皇帝宠信的太监王振的“英明指挥下”,大明朝五十万大军被瓦剌二万人打的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正统皇帝英宗朱祁镇被乜先所掳,史称“被狩”。 虽说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可能有所夸大,但全军覆没的队伍里面却有赫赫威名的神机营。
消息传到京城,满朝皆惊,下一步怎么办?国不可一日无君,另立皇帝吧,英宗朱祁镇只是被掳;不立皇帝吧,移动取款机(据估计,乜先是想把朱祁镇拿着当取款机用,有事没事的向大明朝要物资)又在别个手上。于是,满朝文武在于谦的带领下又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称代宗,改国号为“景泰”。
之后,乜先趁势进攻北京,在德胜门外被于谦率领的明军打得大败,史称“北京保卫战”。乜先为了求和就放回了掳去的英宗。英宗回到北京后,被景泰帝尊为太上皇。
再之后,“太上皇”朱祁镇乘景泰帝朱祁钰生病的时候发动了宫廷政变,重新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天顺”,史称“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
话说白了,明朝之所以十六帝十七朝,是因为英宗朱祁镇的复辟。英宗朱祁镇,一人主掌两朝,一为正统,二为天顺,这就是“十六帝十七朝”的原因所在。
二、十六帝十三陵
有明一朝,十七朝十六帝,但耳熟能详的确实“明十三陵”,那么是何缘故?剩下的三位在哪?
(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逝世的时候,都城仍在南京;迁都北京是靖难之役后永乐帝朱棣在位时的壮举。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后,是与皇后(马皇后)合葬的陵墓,因皇后马氏諡 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二)是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后,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号永乐。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直至今日,依旧是迷。
(三)是景泰帝朱祁钰。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
三、天无双日,国有二君
正所谓名正言顺方可事成。靖难之役时,朱棣久攻济南三个月而不克,亲至城下劝降。铁铉率众诈降,暗在城门上置千斤闸,燕王进城时铁闸突然坠落,几乎将他砸死。朱棣大怒,以重兵围城,并用大炮轰击,城将破,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燕军不便开炮,城得以保全。
古人对名之看重,可见一斑!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还出现过一国两君的闹剧!不是那种自封的皇帝,而是两个明正言顺的皇帝同时在朝。
1.《【13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吗】明十七朝十六帝十三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3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吗】明十七朝十六帝十三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