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九国是香坊。

苏轼小哲兄弟是宋代大文豪,宋代是香明秀。

他们都有自制香品的记载。
但二苏旧局并不是苏东坡原创的。
二苏旧局”是陈云君先生《燕居香语》里的一个香方,为的是纪念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手足情深。


身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亲兄弟,世人给出的评语是“豪放东坡,冲雅颖滨”
虽然同是亲兄弟 两人却性格迥然。
父亲苏洵对于冲动、热烈的大儿子,父亲名之“轼”,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儿子,名之“辙”,字“子由”,望其“动辄由他,自由洒脱”。


只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
虽然性情不同,但兄弟两人的感情很好。
二苏情深,有词为证:著名《水调歌头》是苏轼因思念苏辙而写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同于兄长的挥毫泼墨,在手足情深面前,苏辙是用行动表达的。
“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苏辙将苏轼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
并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但“不准,牵连被贬”。
“乌台诗案”结案,苏轼死罪赦免,活罪难逃,
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则被贬为筠州监酒。
二苏自此天涯咫尺。

1102年,苏轼在常州逝世,葬于河南郏县小峨嵋山。
1112年,苏辙临终时,命子孙将其遗骨安葬在兄长身边,此墓地遂有“二苏坟”之称。
此时,兄弟二人才真正可以“对床夜雨听萧瑟”了。
原来,苏轼少年时,读到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十分欢喜,立刻与苏辙约定,年老后,一定要“夜雨对床听萧瑟”。
“夜雨对床”如此实现,真真应了那句“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
二苏情深,原是如此。

1.《2个宋朝,干货看这篇!香历史-二苏旧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个宋朝,干货看这篇!香历史-二苏旧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