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盛唐、儿子姓、名楼、又名川,是商部族的首领。
(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又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史书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中称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称作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后人祭祀汤时所称的庙号,史书上尊称为“武王”。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
公元前16世纪,统治了四百多年的夏王朝已到了末日。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倒行逆施,骄奢淫逸,残酷剥削压迫人民,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使国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各诸候纷纷反判。商汤乘机起兵,替天行道,率众邦友国,挥师伐夏,推翻了夏王朝,顺应天意,建立了新商朝,开启了新的王国。
商汤继位后,吸取桀的亡国教训,更加忠厚仁义,体谅百姓疾苦。一个贤德的君主,不仅自己拥有高尚的品格,也要会使用身边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
商汤是个识才之君,慧眼识珠,在位时,任用了仲虺和伊尹为左右相。仲虺是个奴隶主,从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
伊尹,姓伊,生于伊水。幼年随母逃至有莘,不久,其母病亡,由萃仲君庖人收养长大。伊尹虽身为奴隶,貌不出众,但志向远大,聪明好学,有显才用世之志。
夏桀十五年,商汤娶有萃氏为妃,伊尹作为陪嫁男仆入商。一次商汤因菜肴美味召见伊尹,伊尹对汤讲烹饪之法,又言治国良策,汤即惊又喜,感到伊尹非常了不起,是个人才,便让伊尹为官辅政,伊不答应,便隐身荒野,商汤曾两次派人以厚礼迎聘伊尹出山,伊以德行不足而推辞了,第三次商汤不惜委身求贤,亲自驾车去请,终于说服伊尹同意出山辅佐商汤。
入商后,商汤任伊尹为右相,位居阿衡。伊尹向商汤讲述远古帝王的治国方略,劝汤:“替天行道,治理国家,爱惜人才,体谅百姓,安居民乐”。告诫汤:“要常常照一照镜子,看一看自己的容颜,听一听民声,看一看治理的国家好不好”。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广施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戴。
商汤有一次外出,看到茂密的林子里,一个农夫在东南西北四面的树上挂满了网,捕捉飞鸟,农夫把网挂好后,对天拜了几拜,祈求说:“上天保佑,天上飞来的,地上跑来的,都进入我的网里来吧”。商汤听了非常生气,对那个农夫说:“对待世上的任何生灵都要有仁爱之心,不可捕尽捉绝。不听天命,必遭报应”。那个农夫听了深受感动,收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网,这就是历史上的“网开三面”。
商汤时期,公元前约(1760)年前后,连续七年大旱,江河干枯,庄稼树木全都旱死,人们没有饭吃。汤王非常着急,师婆点卦说:“大旱是人间得罪了上天,只有陛下祈求上苍的宽容”。为了祈求降雨,普救众生,商汤身穿白衣,自驾白马白车,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汜水桑林,汤王手捧三足鼎,跪在地上对上苍说:“我治天下,没尽到责任,我用人不当,行不端理不正,害苦了百姓。要怪就怪我一人吧,我愿一人来顶罪,让我的百姓好好活着吧”。汤王的爱民之心,感动了上苍。天空顿时雷响电鸣,黑云压头,暴雨倾盆而下,桑林的百姓高兴的在雨中欢欣鼓舞。从此百姓五谷丰登,国素民安。疆土不断扩大,成为东方大国。
有萃氏女是商汤的王后,史书记载:汤妃有莘者,有莘氏之女也。殷汤娶为妃,生仲壬外雨。亦明教训,致其功。有莘之妃也,统领九嫔,后宫有序,卒致王功。言贤女能为君子和众妾,其有之谓也”。有莘氏贤良淑德,母仪天下,为商汤建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深受百姓爱戴。《汉水巴人民歌》这样歌唱商汤王后:“巴山竹林根相连,商汤来结萃女缘。一女牵连四十国,一举夺得夏江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1.《【1670年周朝】专题商汤:灭夏建商,施仁政德化天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70年周朝】专题商汤:灭夏建商,施仁政德化天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