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丫鬟的话还没说完,已经有一个年轻的儿子进来了:头上扎着头发,戴着薄宝金冠,杰米伦李龙抢走了珠子金石液,穿着双色金白蝴蝶,花大红箭袖,扎着五彩线,攒着花,扎着长长的穗弓箍,从外衣石青开始,穿着八色集团倭短上衣,穿着青团粉底靴子,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宝玉束发,带冠是典型的汉族男子的装扮,“峨冠博带”即被用来形容汉人士大夫形象。满族男子当时的发型是“金钱鼠尾”的小辫子,有别于清末即我们现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一个大辫子甩在脑后的形象,脑门与双鬓后面一圈都是剃光的。
清初即颁发了剃发易服令,男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曹寅”家的“贾宝玉”是万万不能作束发带冠打扮的,因为彼时曹寅为清代高官,家族中人也早已应该是满清的装束,更不可能留发。
关于“箭袖”的记载,引用明末叶绍袁(1589年~1648年)所撰《崇祯记闻录》:“丁亥新正,城市俱服大袖,月余,因贝勒王自浙回兵,复经吾苏,仍点民夫以俟护送,抚按有司申饬衣帽有不能备营帽箭袖者,许令黑帽缀以红缨,常服改为箭袖。由是人尽加红绒一撮于帽顶。”
丁亥新正是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的元旦,南明尚存,但苏浙已经成为满清统治辖区,巡抚史命将常服的大袖改为箭袖,由此推断箭袖即是满人的马蹄袖,另外加红绒在帽子上,仿效满人官员的红缨顶戴。
另有关于小袖的描写,是史湘云扮男装的时候,她穿的正是小袖袄,所以有必要把小袖与箭袖区分开来。小袖即窄袖,在明朝常服中会有大量使用。(影视剧中的锦衣卫穿着窄袖飞鱼服的样子大家也不会少见。)
“加红绒在帽子上”的做法也正好解释了北静王水溶的银翅王帽上为何有“洁白簪缨”,只不过因为是丧礼而将红缨改成了白缨。
银翅王帽很像明代的翼善冠,翼即翅,但是翼善冠是没有缨的。《大明会典》记载了皇帝常服的形制:“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北静王所穿衣服的描写也很奇怪,蟒袍上绣着五爪龙。明沈德符《野获编》:“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五爪龙是帝王专用,蟒袍上的龙只能为四爪。那么这个北静王水溶究竟是帝王还是郡王?是汉人还是满人?
第十四回写四王八公之时插进了一个貌似无关的批语:“牛,丑也。清,属水,子也……”
从批语就不难理解了,水溶,喻清,原来彼时已到了清代。但是此时南明尚在,所以水溶的装扮亦明亦清,也能理解贾宝玉为何会一时束发带冠,一时又会结一根辫子垂在脑后了。
宝玉头戴紫金冠,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穿蟒服,是个皇子的造型。紫金冠在戏曲里表现三种人物:太子,王孙,及能干的年少将领。戏曲饰物来源于明代生活。
我们已知龙在明代可以用在帝王,太子,亲王身上,蟒服皇帝以下的王,王孙、官员都会用到,所以以此推断贾宝玉身份为皇子。(书中贾宝玉一直被称为二爷,所以不太可能是太子。)
这个时代正是明清易代,从以下的描写也能清晰地看出来。
第三十三回,贾政说到:“今日再有人来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就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贾政也是带冠的!交出“冠带家私”,剔去“烦恼鬓毛”(如果是做和尚就不会只是剔去鬓毛了)不正是比喻剃发易服吗?书中借“以镜为鉴”一再强调反着看,正是表达了如果剃发易服就是辱没祖先的意思。也明白了为何会“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因为清廷的这个举措遭到了汉人拼死的反抗,“末世”、“地陷东南”,林黛玉的“风霜刀剑严相逼”也不难理解了。
第六十三回: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纂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这正是剃发后的形容。
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又说:“咱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一时到了怡红院,忽听宝玉叫:“耶律匈奴”,把佩凤、携鸳、香菱三个人笑在一处,问是什么话,大家也学着叫这名字,又叫错了音韵,或忘了字眼,甚至于叫出“野驴子”来,引得合院中人无不笑倒……
中国古代以汉人政权为主,对周围的外来侵略民族一向视为蛮夷,从汉代起就一直与匈奴交战。明代,入主中原的满清也是侵略者,作者借众人之口把“犬戎名姓”者一番作践,同时也骂了那些没有气节的二臣为猖獗的跳梁小丑,以此为“君父生色”。身为君父的崇祯虽然已死社稷,但是新的君王和监国却率领着众多不愿降清的遗民仍在做誓死抵抗。
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那葵官本是长刮剃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李纨探春见了也爱,便将宝琴的荳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短袄红鞋,只差了涂脸,便俨是戏上的一个琴童。湘云将葵官改了,换做“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做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唯大英雄能本色”……
折袖就是马蹄袖,湘云时常会做满人打扮,黛玉曾笑她为“小骚达子”,她的丫鬟葵官也是剃发的满人装束。所谓韦大英,并不是“唯大英雄能本色”,而实在是“伪大英”,假的大英雄。这里又暗骂了一回。
倒是宝琴的荳官的琴童装扮,是完全的做回了汉人装束。
第六十四回的这一段本写一群女孩子在一起玩闹,却又很莫名其妙地穿插出一句话:“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
原来是点明满清的来历,当年努尔哈赤不过是李成梁的马夫,原来这传说是真的,在《红楼梦》书里居然坐实!难怪《红楼梦》成为禁书。
清代文学家、楹联学家梁恭辰(1814年-?)曾说:“《红楼梦》一书,我满洲无识者流每以为奇宝,往往向人夸耀,以为助我铺张者……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书为污蔑我满人,可恨,可恨。若果尤而效之,岂但《书》所云‘骄奢恶佚,将由我终’哉!我做安徽学政时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及远,徒唤奈何……”
那绎堂说:“《红楼梦》一书为邪说卜行之术,无非糟蹋旗人,实堪痛恨。我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
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原来此中藏真意,须得会看者“巨眼”观之。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1.《关于丁亥清代我想说从《红楼梦》里的服饰,看明代的服饰特点与清代的剃发易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丁亥清代我想说从《红楼梦》里的服饰,看明代的服饰特点与清代的剃发易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