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东都以洛阳为中心,北分为朱军(现在的北京),南分为余杭(现在的浙江杭州),共四段。

第一段是控制水道(也叫鱼纲)。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战国时期,魏国就已经开凿了鸿沟,就是引黄河水到汴水,再折向南循沙水入颖水。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现在已湮塞)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拓宽而成的。

通济渠从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从板渚(板城渚口的简称,在现在的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水入汴河,又经河南开封东南引汴水入泗水,最后再入准河。

第二段是邗沟(又叫山阳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淮南民十余万”疏通邗沟。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下令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因这条运河流经吴国的邗城(现在的江苏扬州),所以称之为邗沟。

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段,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拓宽而成的。邗沟沟通了淮河南岸的山阳(现在的江苏准安),以及长江北岸江都,再绕过江都入长江。

第三段是江南河。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引长江到余杭。

“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以上三段是大运河的主体航线,主要用于从江南地区向关中和洛阳漕运布帛、粮食与财物。

此外还有一段是永济渠。公元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万,开凿永济渠。男丁不够,就征发妇女补充。

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淇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再到现在的天津附近,最后经沽水(白河)与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现在的北京)。永济渠是专门为对辽东作战而开凿的。

隋朝大运河全长达2000多千米,河面宽30米到70米不等,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以及浙江等广大地区,使得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我国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之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征发了大量民夫,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1.《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各有千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各有千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