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商朝历史进程

商朝(公元前1600年左右-公元前1046年左右),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先商","早商"和"晚商",共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辅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与禹同时。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桀率军与商汤带领的商军战于鸣条,夏军大败被灭国。灭夏后,商汤以"商"为国号 ,在亳建立商朝。商汤时期,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已逐渐稳固,奴隶主为贵族统治阶级。商朝的王位继承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父死子继。

帝相十五年,契的孙子相土在趁相由商丘迁都于斟灌之际,迁回商丘。此后,相土驯服了马,发明了马车,开始向东方泰山附近发展。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驯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还发明了牛车,用牛拉货物,开始发展以物换物的商业贸易,使商国逐步强盛起来。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汤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称大乙)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

灭夏前,商处于氏族社会末期。但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早已产生,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汤以德立威,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汤的活动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一时间商群龙无首,十分混乱,灭夏大业深受影响。紧急关头贤臣伊尹站出来稳定了商部族内部事务,他下令在商部族中大量寻求美女珠宝,以此来讨好夏桀,让其放松对商族的警惕,同时又重金贿赂夏桀最信任的大臣赵粱为汤求情,最后成功地说服夏桀放回了商汤。

汤在与桀决战之前,先灭掉了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部落(伐韦、顾、昆吾)。汤乃兴师率诸侯伐桀,此时桀并未做好战备,在鸣条与商军决战,大败,夏桀逃奔南巢而死。灭夏后,汤回师亳邑,正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仁政爱民,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商朝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黍、稷、稻、麦、桑、麻、瓜果等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奴隶制社会。

商朝迁都频繁,王室内部权利和利益斗争不断,经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六代,到雍己时期,国力开始衰弱。

雍己病死后,其弟太戊继位(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太戊在位的75年里,勤政为民,启用伊尹之子伊陟担任国相,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太戊时期,商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内廷事务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和外服官(分为百僚、惟亚、宗工,百姓里君四类)之别。最高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高级官吏统称卿士。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称“史”,掌管占卜的“卜”、掌管祈祷鬼神的“祝”,掌管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太戊离世后,其子仲丁继位。自仲丁起,经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世,期间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亳、嚣、相、邢、庇、奄),使王朝中衰,史称“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在位28年(约公元前1300-公元前1277年)。盘庚在第三年(前1298年)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定迁都于殷(殷墟),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盘庚去世后,他的弟弟小辛以及小乙两代君主并没有延续盘庚的业绩和品格,导致商朝再此走向衰落。

小乙去世后,其子武丁(子姓,名昭)继位(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武丁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深知百姓疾苦。即位以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体恤百姓,决定振兴商朝。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扩大了领土疆域,消除了边患。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武丁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雷劈身亡),太丁(杀周侯季历,即姬昌父亲)这几位君王在位时,商朝国力持续下降,六位君王加起来仅仅五十九年,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诸侯反叛。商王帝辛(纣)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虽为保全商朝,但是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反而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荒淫无道,重刑(炮烙之法)厚敛,拒谏饰非(狂妄自大),亲佞(费中)远贤(比干忠谏却被害),嬖于妇人,爱妲己,对妲己言听侍从,设酒池肉林,与夏桀并称"桀纣之君",是典型暴君 ,终致众叛亲离。(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正史在编撰中,难免带有商人对帝辛的讽刺,对于帝辛这位君主,也存在诸多争议。)

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周武王趁机率诸侯联军伐商。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军队开赴牧野迎战。这批由奴隶战俘组成的军队突然倒戈,溃不成军。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将金银宝玉都穿戴在身上,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回顾商王朝的历史进程,兴于方国,败于方国,与夏王朝的历史进程何其相似。在后人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亲贤远佞,仁政爱民,远离骄奢淫逸是一个朝代兴起的主要原因,反之则会误国,甚至灭国,而夏朝与商朝的兴衰也恰好证实了这点。

感谢耐心阅读!!!

1.《商朝历史进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商朝历史进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0336.html

上一篇

12周朝君主世系图看这里!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下一篇

18路诸侯周朝看这里!《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西周,又灭东周,东西周为何会同时存在?

【14代商朝】原创首发  商代的商王世系、迁徙与古都

【14代商朝】原创首发  商代的商王世系、迁徙与古都

14代商朝相关介绍,第一,商朝商王的家系目录。 商朝帝王序列为:大乙、富兵、中任、大甲(泰甲)、华丁、大庆(泰京)、小甲、翁琪、大南(泰安)、中丁(中正)、副任。 二、商的迁徙与都城。 商的始祖,有的称是“契”,有的称是...

14代商朝专题之中国各代王朝--商朝

14代商朝专题之中国各代王朝--商朝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盛唐、子城、明楼、又名川(殷河甲骨文、唐、大阪、宗主甲骨文和徐州金门)、商九人、唐是契据的十四大手。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

14代商朝专题之商朝崛起,第一次朝代更迭

14代商朝专题之商朝崛起,第一次朝代更迭

14代商朝相关介绍,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录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

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穿破历史的迷雾,解读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轨迹密码

关于14代商朝我想说穿破历史的迷雾,解读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轨迹密码

14代商朝相关介绍,01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同时期有文字记录的王朝。 夏朝商国君主汤(成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河南商丘) 建立...

14代商朝,干货看这篇!穿破历史的迷雾,解读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轨迹密码

14代商朝,干货看这篇!穿破历史的迷雾,解读五百年殷商,揭示3000年“家天下”轨迹密码

14代商朝相关介绍,01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同时期有文字记录的王朝。 夏朝商国君主汤(成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河南商丘) 建立...

【14代商朝】专题殷商帝王那些有趣的名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4代商朝】专题殷商帝王那些有趣的名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4代商朝相关介绍,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有两段历史,那很难整顿。一段是明清,史料太多,意见不一致。 一段是先秦时期,就是秦以前,史料太少,研究资料十分匮乏。 到了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三皇五帝已经成为传说。最近的夏...

【14代商朝】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

  • 【14代商朝】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
  • 【14代商朝】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
  • 【14代商朝】皇帝档案商朝总结:历554年传17代31王,6次迁都5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