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成都是座桥密集的城市。清末时期,成都全城仍有20多个池塘,桥近200座。
时光荏苒,成都已不复旧日模样,许多桥已经消失,仅作为地名存在。今天锦江上,依然卧着很多桥,静静讲述成都故事。成都人的记忆,也仿佛时刻走在桥上。
△旧时成都码头
落虹桥:清末处决犯人必经之地
落虹桥在市区东门水码头附近的四圣祠北街,四圣祠边有府河流过,河水由东西走向猛转为南北走向,落差加大,水流湍急,穿行至此形成追尾之势,所以这个地方叫做猛追湾。
府河上架桥直通东较场,较场不仅是演兵练武之地,清末时,华阳县府还常在此处决犯人。死囚被押上桥,由阳世走向阴间,民间把这座桥称为“落魂桥”。
这样的称谓令文人雅士们颇为不满,四圣祠前岂能出现这样的桥名?此桥便更名为“落虹桥”,少了血腥恐怖,多了诗情画意。
另据《成都大词典》说法,落虹桥因状如彩虹落地,式样美观,故名。
桂王桥:据传是王府花园残存小桥
桂王桥位于落虹桥之西,再西为梓潼桥,双庆桥,总汇桥、状元桥、通顺桥,以至青龙街的青龙桥。
据传,桂王桥本是明代桂王府花园内的一座残存小桥。但实际上,成都的明代藩王王府名为蜀王府,而明代的桂王府位于衡阳,成都从无桂王府。从桥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和王府似乎也扯不上太大关系。
要知道,蜀王府位于现在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始建于1385年,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椿的行宫,又称“成都皇城”,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媲美。
桂王桥得名的真正原因已经很难稽考,上述这些桥也随着排水沟渠的淤塞,消失无踪,唯留地名。
△明朝天启年间成都地图
十二桥:以“二十四桥”之半为名
十二桥修建于1913—1915年间,现在的十二桥为修建蜀都大道时拓宽而成,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
十二桥起初是一座木桥,数年后,木桥被改造成廊桥,到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修132公路,廊桥改造为石墩桥。
据传,这座桥之所以取名“十二“,是因为这座桥周围的景色怡人,有人提出取扬州24桥之半命名。(因杜牧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诗句)
十二桥真正被人熟知,是因为解放前夕在十二桥附近牺牲的先烈——1949年12月,国民党特务将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内的30多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杀害于通惠门外十二桥附近,史称“十二桥惨案”。
△旧时成都十二桥
万里桥:成都最早的桥梁之一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由此可以想见万里桥年代之久远。
学者许蓉生在《成都通史》中称,万里桥(今老南门桥)在唐代是“酒吧一条街”。民俗学家袁庭栋也曾说,万里桥建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李冰担任蜀守期间,万里桥便是他在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间修建的七桥之一。
但万里桥的得名或许与诸葛亮有关。蜀汉时期,曹魏欲兴兵灭蜀,诸葛亮决意与东吴修好,派费祎出使东吴,在桥上为费祎饯行。诸葛亮挽手相送并感叹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旧时成都万里桥
洗面桥:刘备下马洗尘之地
洗面桥的得名同样与三国有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在当阳被吴兵所害,身首异处。刘备只能将关羽的衣冠迎回成都,在城南建立衣冠庙表示纪念。
每次刘备到衣冠庙祭拜,都会在衣冠庙前小河桥畔下马,洗去脸上风尘,以示对亡者的尊敬。洗面桥由此得名。
虽然洗面桥和衣冠庙一样,现在仅剩地名,但老一辈成都人在日常语言中,依然习惯将洗脸称为洗面,将洗脸用的毛巾称为面巾。
青石桥:曾是宋代书籍集散地
青石桥可追溯到唐代。为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官府挖了一条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叫金水河。金水河上面有8座桥,其中一座桥名龟化桥。由于龟化桥是用青石建成,俗称青石桥。
宋代,青石桥是官方木版刻书集散地,多以教科书为主,所出书籍大都运往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等地。
清末保路运动中,同志军从这里出发进攻督院,很多先烈从这座桥头走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如今,青石桥也仅剩其名,而无实物。
△旧时成都青石桥
平安桥:曾见证成都水上盛世
成都老皇城御河上曾建有七座桥,平安桥就是其中的一座。
当年御河沿河商肆繁盛,货物随处起卸,甚至在船头购物,俨然一幅明代版清明上河图。
今天的平安桥只剩名字不见桥迹,但在明代,却在城西外置闸门以防洪水,在东外建闸门以备水枯时蓄水,东闸门按时启闭,贷船次第出入,可直达少城水关及旧皇城北面的后子门桥,由此也可想见当时河道之宽阔。
御河在“文革”中被废弃,先建防空洞,后建地下商业街,从此永远消失。
磨子桥:因桥有水磨而得名
磨子桥曾因桥有水磨而得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现在横跨一环路的磨子桥依然存在,但已不是最初的磨子桥了。
磨子桥两边刻有石碾、石磨盘、石磨棒、卖豆花的挑担、热腾腾的豆浆缸等浮雕,栩栩如生。桥侧刻有谚语:“磨子上睡觉——想转了”,“蚂蚁上磨盘——条条是道”等,诙谐幽默,充满了老成都人的风趣。
“我小时候常去磨子桥看那些字画,它们点缀在桥的通身,字体泛着青绿的磨色,让我似乎嗅到豆子经磨盘碾过的清香豆腐脑,直流口水啊。”民俗摄影家刘明国这样描述。
九眼桥:古人送别之所
九眼桥修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位于府南河两江汇合处。九眼桥自古建有水码头,也是古人送别之所。
四川作家王跃《成都百年百人》一书中说:“九眼桥在成都的桥梁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席。它因为有九个桥洞而得名。”
“当年郭沫若从家乡乐山沙湾到成都求学就是乘船而上,在九眼桥停靠的。历史上无数的江南才子上访长江之首的大城成都,并在西蜀采得文气,都是在九眼桥上岸的。”
据称,今天的九眼桥并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属于异地重建,成为全国知名的酒吧一条街。
△旧时成都九眼桥
从前的成都,河道池塘密布,桥梁众多,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并非虚妄,但随着城市变迁,这些大都成为过往。
如今的成都依然是由桥梁串联起来的城市,只不过,曾经的河上桥梁变成了高架桥和立交桥。
1.《【12.13唐朝酒吧长沙】专题「成都冷知识」在唐代 成都“酒吧一条街”竟然是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13唐朝酒吧长沙】专题「成都冷知识」在唐代 成都“酒吧一条街”竟然是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