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一直保持低速增长势头。
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但在古代,古人是怎样调查人口情况的?我们又该如何得知古代人口数量呢?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针对于人口调查也是一样的,人口普查是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也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调查方法。
▌调查目的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最初的人口普查,甚至可以说“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也就是说,早在大禹时期,就进行过人口调查。
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很重视人口调查,曾有言:“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经于水,险也。”他不但在齐国大力推动人口统计工作,还十分注重调查人口的素质,比如有专门技能的男人和女人有多少,鳏夫、寡妇、病人有多少等。
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商鞅也十分注重人口调查工作,他下令在秦国将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
那么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的呢?比起今天,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又为何要对于人口进行把控呢?
答案想必大家也能猜出二三,一是为了征兵,征兵在以前一般都是男性,这就需要调查男性的人数和年龄。还有服劳役、服兵役,也需要调查——人口,年龄,太小了不行,太老了也不行。二是为了收税,由于服兵役、服劳役主要是以男性为主,所以基本上忽略调查女性。但对于纳税而说,女性人口调查又是必要的了。
▌汉朝时期
▌概念图
据《汉书·萧何传》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籍册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在当下就知晓人口已由原来的3000万降至1300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后汉书·礼仪志中》东汉年间对户口调查有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规模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八十岁老人,下到六岁以下孩童,身高、样貌都包含在调查范围之内,可以说是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调查。
▌两都赋
东汉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挨家挨户清查登记并核实每户人口通常在每年8月举行。东汉时期的人口数据不见得准确,但对于13-20岁、姿色脱俗的少女记录得却特别认真,至于为什么,这是因为普查员还有一项重要兼职,那就是“选秀评委”。
▌隋朝时期
隋唐延续了对样貌的记录且更为严格,隋朝对户口的管理很是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实行 “貌阅”(貌阅——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确定性别、年龄是否符合。)与此同时还发动了检举机制,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要被发配服苦役。
种种措施之下隋朝的人口普查通常被认为是“最准确的人口普查”据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5年)清查当时的数据是8907546户,46019956人精确到个位数,在那种还未曾大数据的年代,这个水平就问你服不服?
▌唐朝时期
在《旧唐书·玄宗纪》里记载这样一番“怪象”——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骤然增加,而人口数却与增加的户数不符。
唐朝中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从高宗时期开始对户口的管理日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籍人口逃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玄宗开元年间后期,由于长期不做调查统计,“死不除名,生不入籍”,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便上报了,导致户口的管理十分混乱。
▌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政府对户口统计设立了“丁籍制度(丁籍专指用于征役催税的簿籍)”,只调查每户家中的壮丁,对老人、小孩和女子都是不统计的。“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可谓是历史上最具有性别歧视特质的人口普查了。宋朝对户口设立等级,根据等级缴纳税费。
▌明朝时期
明朝以前的人口普查都只存在文献记录中,但明朝却留有“实锤”文物,为了整顿元末战乱后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官方发给徽州府(今安徽省县)祁门县江寿的户口卡
“户贴 ”的用纸长一尺三寸,宽一尺二寸,边缘还缀有一圈花卉装饰,方便卷轴装,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进行核实,对隐瞒或作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核实后再交由户部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
1381年(洪武十四年)户贴制度被黄册制度取代,黄册把户口、田产、赋税三者合一。
详细登记有丁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是明代主要的户口册籍,可以说是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时期。
黄册每十年就重新登记一次,将十年间的变化情况都详细记录在册。
▌清朝时期
▌清嘉庆年间的户籍门牌,其上有该户户籍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职业等详细信息
清朝时期人丁编审又发生变化,为了收税而将人划分等级进行登记——实行摊丁入亩,不收人头税,而是改为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清朝人口激增。
以前多生一个孩子就代表要多缴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口税农民敢多生孩子了,多个人干活多收获,到了清朝末年,人口已超过四亿。清朝时期规定每三年(后改为五年),“逐甲、逐里审察均平”,也会进行人口登记。
▌民国时期
▌民国户籍卡 私人家族藏
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北京政府内务部就进行了一次人口清查被认为是中国有史以来人口普查项目最详细的一次不仅将各省的人口数按性别、年龄每5岁一组,从1岁至110岁编列甚至对死于传染病的人数也按每5岁一组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统计方式,但却只有苏、浙、赣等19省和绥远、京兆两特别区的数据安徽、广东、广西等个别省却未调查,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工作人员主要是警察,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需要各地方人口自行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民国档案 《门牌户次册》 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藏
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却有了“四万万同胞”之说。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收藏》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
1.《古人是如何调查人口情况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人是如何调查人口情况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