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王朝的背影:天士道和西晋、东晋的灭亡
创始人张道陵
天使道势力在曹魏时期逐步发展,在秦朝时蔓延到全国。
历史上,一个宗教对一个王朝的影响,恐怕没有天师道对晋王朝的影响深刻了。天师道的兴起与发展
天师道,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创建,因其被尊称为张天师,因而得名“天师道”,又因入教需缴纳五斗米,又被称为“五斗米教”。张道陵在巴蜀行医传道,百姓师从者众,后历经其儿子张衡、孙子张鲁接力传教,天师道在四川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张鲁时期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号称“师君”,既领导天师教徒,又掌握地方政权,天师道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汉中,由于实力悬殊,张鲁没做多少抵抗,尽将家出以降曹操,张鲁政权就此覆灭。但是张鲁在逃走之前并没有将宝货仓库一烧了之,而是封藏有意留给国家。张鲁的善意得到了曹操的欣赏,其全家也得到了曹操的善待。张鲁本人被封为阆中侯,其五子皆被封为列侯。张鲁宗族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再加上为数众多的信徒,所以天师道并没有因为张鲁政权的消失而受到多大损害。恰恰相反,随着张鲁及其教徒的迁徙,天师道也在更多地域得以流传。
张鲁影视照
两晋时期,天师道势力迅速扩展,在北方和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战争频仍,人民生命朝不保夕,天师道追求成仙的教义,给了他们麻痹自己,有了暂时逃避黑暗现实的幻象,是解脱痛苦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在受众上,更多的上层士族也成为教徒,从事天师道活动。
天师道与两晋皇族、贵族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赵王司马伦。司马伦曾被封为琅琊王,琅琊地区与天师道的渊源很深,信徒众多,再加上司马伦的心腹孙秀信奉天师道,司马伦受环境影响,很容易接受并从事天师道活动。
据《晋书 赵王伦传》记载“伦、秀并惑巫鬼,听妖邪之说。”“使杨珍昼夜诣宣帝(司马懿)别庙祈请,辄言宣帝谢陛下,某日当破贼。拜道士胡沃为太平将军,以招福佑。”
赵王司马伦逢战则祭祀巫鬼,请道士祈福,已经成为天师道的忠实信徒 。
晋朝贵族信教者
此外,上层门阀、士族中还产生了许多天师道世家,如琅琊孙氏、赵王司马伦的心腹孙秀就属于琅琊孙氏一族;琅琊王氏,著名的代表就是王羲之一族,高平郗氏,代表人物为郗愔,郗愔是王羲之的小舅子,官至平北将军、徐州兖州刺史。此外还有义兴周氏、陈郡谢氏等。这些门阀士族们享受富贵生活,精神腐朽、空虚,天师道宣扬精神清静无为,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正好符合了贵族们的追求。天师道在受众人数和对象上都足以对晋王朝政权产生实质性影响。
王羲之也是天师道信徒
西晋与东晋的灭亡都与天师道活动有关
前文说过,随着天师道影响力的扩展,其教徒遍及上层士族和底层农民。这样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皇族内部、门阀士族从事天师道活动者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败,造成中央政权的分裂;另一方面,底层农民在教义的号召下形成反对皇权的统一力量,成为反晋的主要势力。典型代表事件就是西晋八王之乱与东晋孙恩、卢循起义。
1.西晋八王之乱。晋惠帝时期,皇后贾南风专权,但太子非自己所生,她一心想要除掉太子。经过与自己的心腹密谋,将太子灌醉后让他抄写一篇劝晋惠帝退位的文章。晋惠帝自然大怒,将太子囚禁起来。当时赵王司马伦为太子太傅,且掌握禁军大权,他眼看着这场政变,内心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他反对贾后专权,一心要除掉贾南风及其党羽,想要独揽大权;另一方面,他一向被视为贾后一党,如果除掉贾后,太子上位,可能会惹祸上身。在权衡利弊后,司马伦采用孙秀的计策,先联合贾后除掉太子,再利用手中兵权诛杀贾后一党。很快,在贾后的主谋下,太子被杀死。司马伦等人便以杀太子的罪名,将贾后一党收押,最终全部处死。至此,司马伦彻底将朝廷大权揽入怀中,晋惠帝也成为傀儡。司马伦则更进一步,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
司马伦一党从事天师道活动,出兵即祭鬼神,打仗全靠“太平将军”庇佑,其本身政治腐败,没有高明的政治智慧,也没有长远的目光。再加上,司马伦篡位既名不正言不顺,又没有得到其他诸王的支持,基础本不牢固。所以,其他藩王相继起兵,不费多大力气,就灭掉了司马伦。
司马伦影视照
此后的十余年间,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齐王王司马冏等各亲王之间相互征伐,开始了严重的皇族内乱。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的争斗中耗尽了元气,西北边疆防御形同虚设,早就蠢蠢欲动的北方少数民族拥兵挺进中原,进入“五胡乱华”时期。316年,长安失守,西晋在少数民族的合围下宣告灭亡。
八王之乱
2.东晋孙恩、卢循起义。从籍贯上讲,孙恩属于琅琊孙氏,琅琊孙氏属于低级士族,信奉五斗米教,且势力、影响较大。孙恩的叔父孙泰为大教主,他看到晋朝的衰落,很早就集结了几千教众,蓄谋起义。可惜,正当他要趁乱而起的时候,事情败露,自己被司马道子所杀。
孙恩带领教众逃至舟山群岛,继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399年,孙恩带领起义军登陆,攻陷会稽,由此拉开了反晋斗争的序幕。由于阶级矛盾尖锐,贵族对农民的剥削日益加重,佃户的负担越来越重,孙恩起义很快就得到了广大破产农民的拥护,起义军规模由几百人迅速扩大到数万乃至十数万人。孙恩以舟山群岛为基地,数次登陆,一度逼近建康城。
孙恩起义的声势浩大令东晋朝廷深感恐慌,调取大批兵马镇压。402年,孙恩在一次战役中失败,投水自杀。不过,起义军并没有一败涂地,孙恩的妹夫卢循成为义军首领,继续转战各地。
孙恩、卢循起义
在卢循指挥下,起义军顺海而下,攻占广州。410年,东晋后方空虚,分两路北上,一路经湖南,沿长沙、岳阳直抵江陵。一路经江西,连克庐陵(今江西吉水北)、豫章(今江西南昌),所到之处晋军毫无抵抗之力。此时,两路起义军兵合一处,顺江而下,进军建康。这时,朝廷已慌作一团。直到刘裕由北方战场赶回,才有了和起义军对垒额本钱。而卢循的军队和其他农民起义军一样,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起势迅速,但军事素养不足。在和朝廷的主力军对抗中就落得下风。411年,在多次战事不利后,卢循兵败自杀,起义宣告失败。
孙、卢起义搅动了整个东晋
孙恩、卢循起义,宗教色彩很浓,是由教主领导,教众参与的军事活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起义并不以教派划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作为信徒也被杀害。孙、卢起义虽然失败,却给东晋王朝以沉重打击,门阀士族被严重削弱,寒士开始掌握实权,东晋朝廷已名存实亡。最终,在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正式灭亡。
结语
天师道的力量虽然没有直接推翻晋王朝,但不仅把晋朝腐朽的一面呈现给人看,更直接动摇了晋的根基。上至皇族、士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形成了威胁晋王朝的势力,在他们轮番的撕扯、冲刷下,晋王朝已是浩瀚大海中一艘无帆、无桨的孤舟,这时候,历史的浪花轻轻一拍,晋王朝便毫无招架之力的彻底沉入海底。
1.《100幅晋朝灭亡图看这里!一个宗教与一个王朝的背影:天师道与西晋、东晋的灭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幅晋朝灭亡图看这里!一个宗教与一个王朝的背影:天师道与西晋、东晋的灭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