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约2070~ 1600年)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最早出现在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由于当时是多氏族共同生活在一起,为了能更好的生存,联盟首领就在各个氏族首领中通过民主的方法推举出来。(这应该是最早的民主选举法了)。
当然了跟我们现在是一样的,被推举的首领一定是要能力强,有勇有谋,大公无私的才行。而且在选择下一任首领时第一任首领也是有优先推举的权利(当然被推举人的品德和各方面都是要合格能得到各个部落认可的)。
于是在远古时期,尧舜禹三期就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禅让制!
在大禹之后他把位置传给了儿子启,由此完美的禅让制也变成了“世袭制”“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网络来源:夏朝疆域图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曰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看夏朝的存在。
一、活动于“崇”的有崇氏。
《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鲧:有崇氏部落首领,称“崇伯鲧,善于治水,但历时九年而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治水方法为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
禹:禹是鲧的儿子,称“崇伯禹”。继承父亲治水的意愿,联合共工及其他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开始治水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二、成立封建王朝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以前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的居民,迁移到较低的原野中,来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地方,也成了原始居民乐于定居的地方。
由于洪水在当时是危害部落安全的第一因素,所以大禹治水成功的意思非凡,不但彻底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大大的提高了自己在部落联盟中的威望。
由于大禹治水有功,切治水之后有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生态环境,农业就有了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显著提高,这就为成立封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大禹治水
三、农业的高度发展
在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都发现有黍壳、稻壳的遗存。
古文献中记载到的“杜康造酒”、“仪狄作酒”、“太康造秫酒”、“少康作秫酒”等传说都可以佐证酒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文化中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的夏代,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
夏桀
四、青铜器的发展
文献记载:“禹铸九鼎”和夏王启“昆吾铸鼎”。有出土铜器遗存可以求证。
郑州牛砦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
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6.5、残高约5.7、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
其器形有可能是青铜鬶,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
山海图
五、考古发现
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夏朝二里头宫殿遗址
1.《【0夏朝】专题夏朝真的存在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夏朝】专题夏朝真的存在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