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人物报道
人物介绍:崔道植,著名刑事技术专家,参与处理1200多起机中特大案件,困难痕迹检查鉴定没有错误,在本职工作中引起空难,努力奉献,是新一代公安干警的榜样。
6月29日,痕检神探崔道植获颁党内最高荣誉奖章“七一勋章”。这位87岁的老人穿着80年代的老警服来现场领奖,他面容清癯,满头银发,腰杆笔直,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作为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崔道植屡屡在大要案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至今仍在坚持工作。
有公安系统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崔道植在刑事案件侦查中一直是“大神”级人物,他所侦破的案件、在痕迹检验方面的技术和发明,都成为公安警校课堂上的案例。崔道植更动人之处在于他的精神风貌,“崔老对工作非常敬业扎实,生活上又特别简单朴素,每次给我们讲课他都会讲到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自己是‘党养大的孩子’,只要国家需要,一声召唤,他将立即起身。”
南都记者了解到,崔道植对党的真挚情感,与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紧密关联。从警60多年来崔道植参与办理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但他的心中还一直有一个悬案未解。
崔道植是谁?
首席枪弹痕检专家退休20年后“出圈成名”
崔道植的“出圈成名”,是在他退休二十多年后。
2018—2019年,年逾八旬的痕迹检验专家崔道植仍坚持在一线工作,他曾在震惊全国的甘肃白银案发生后独自乘坐火车赶赴现场,成功进行指纹同一认定、为案件侦查打开突破口的事迹,引发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在媒体一篇篇报道的“发掘”之下,崔道植在一起起大要案侦破中发挥的“定海神针”作用逐步为公众所知;他的宝贵品格和敬业奉献的感人精神,也随之呈现在世人面前。
熟悉崔道植的黑龙江公安作家冯锐在《共和国刑警崔道植》一书中写道:2019年之前,除了对他深深佩服的办案民警,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综观崔道植从警生涯,七千多件痕迹、物证的鉴定结论,大多成为疑难案件侦破的点睛之笔,除了学术研究、课题攻关成果获得的奖项,他的三等功、二等功及各种荣誉称号少之又少。
参军入伍的崔道植。资料图
崔道植的立功证书。
崔道植的公开履历也显示,1934年6月,崔道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1951年,17岁的崔道植放弃保送高中的机会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他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也是当时黑龙江省公安厅唯一的刑侦技术人员。其后,崔道植一直穿梭忙碌在各个案件现场、鉴定实验室,直到53岁被提拔为副处、57岁时被提为正处。1994年6月,崔道植退休后被黑龙江省公安厅返聘;1999年,他又被公安部聘为“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
他所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也是在退休二十多年后陆续到来。2018年12月,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揭晓“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崔道植获评为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2019年,他又先后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同年7月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崔道植长时间握手并交流。而今,崔道植又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借用《百年孤独》中的经典表述,冯锐评价崔道植是“生命中曾有过的所有寂寞,最终都以灿烂来偿还。”
“真正的战士”
17岁申请上战场,年近9旬申请重返案发现场
不同的犯罪现场,分别有不同的“表情”。崔道植的神奇之处,就是能够精准捕捉犯罪现场绝无雷同的“表情”,它有可能是枪弹痕迹、也有可能是一个足迹、半枚指纹或者是一个咬痕,透过对这些“表情”的分析,崔道植能够准确还原现场作案过程、进而圈定犯罪嫌疑人。
从警60多年的崔道植,他的工作笔记也犹如一部共和国刑侦要案大事记: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白宝山袭军袭警案,郑州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重庆周克华案,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这些案件侦办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正是崔道植从一个个不眠之夜中所发现的细小痕迹成为全案突破的决定性因素。
屡建奇功的神探,是如何炼成的?崔道植的秘诀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专注、敬业。这四个字也概括了崔道植一生的工作状态。
崔道植的工作照。资料图
崔道植的弟子、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副队长李新明回忆了一个细节:2013年,崔道植已经79岁了,那一年,吉林省公安厅的办案警察来到黑龙江,两地警方一起研究系列跨省案件。吉林警方怀疑其中一起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地区的案件与吉林系列案件类似,需要拿出准确的鉴定结论,才能并案。但在此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枪支无法确定与吉林案件的枪支是否同一把。这个时候,哈尔滨市公安局请崔道植出山了。
79岁的崔道植,早晨8点多来到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工作了整整一天。当时针对该疑难案件的枪弹痕迹,刑事技术人员意见不统一。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李新明亲自把崔道植送回了家。李新明清晰地记得,他下午6点多把崔老送到家,自己也回家休息了,因为白天工作一天很累了。第二天早晨5点,李新明被电话铃声叫醒,半梦半醒当中听到崔道植在电话那边兴奋地说,鉴定结果出来了,一点问题没有,可以百分之百地并案,崔道植又滔滔不绝地解释痕迹是如何形成的——79岁的崔道植为了这个鉴定,竟然一夜没有休息,他回到家后又研究了整整一夜。
从警60多年来,崔道植经常为了一项研究、一个鉴定连续熬夜;不论大案件还是小案件,不论是公安部部长批示要求侦办的,还是普通技术员来找他解决的问题,他都一样认真严谨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个子不高的崔道植话语非常少,凡事都是一股劲儿地亲自去干,但凡能去案件现场的,他都坚持去勘现场。
崔道植这样的工作状态,被称作是“真正的战士”,也许也是全国唯一依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志愿军老战士”——1951年,崔道植在朝鲜战场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参军,17岁的他一次次递交请战书,申请上战场。这样昂扬的斗志,伴随他的一生。即便在退休后、陪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伴住进养老院,崔道植也“不甘寂寞”。在老伴病情稳定时,年近9旬的崔道植反复申请重返工作现场:“我争取重返案件现场,很多案子不到案发现场勘查是不行的。单纯这样通过检材做鉴定是不行的。”
南都记者了解到,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一度震惊全国,2016年崔道植在82岁高龄之际,独自乘坐火车赶赴甘肃白银案发现场,成功进行指纹同一认定为案件侦查打开突破口。84岁时,他还接受公安部指派飞往云南执行一项疑难枪弹痕迹鉴定任务。
这两年,由于老伴病情日益严重,崔道植已鲜少外出,趁老伴熟睡之际他依旧坚持工作:鉴定部里传来的相关痕迹材料,将自己参与办理案件的现场资料、经典案例整理成PPT分享给年轻人。
神探的终身“悬案”
81年前,6岁男孩玉米地里追寻妈妈的身影
退而不休、从警60多年如何能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
日前,在中宣部召开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崔道植坦言:“我从小失去了父母,是党解放了我、养育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可以这么说,我的生命、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所以我永远对党抱着一种感恩、报恩的感情。”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段话,崔道植对中外记者如是说,在工作系统内授课时他也常常这样讲。这段话背后,是崔道植童年的苦难经历。
1934年,崔道植出生在吉林梅河口。那时,一列列日本兵、“满洲国”兵满是肃杀之气,一粒白米都不许中国人吃,一粒白米都不许流落民间。日本人那时候的口号是“中国人多一粒粮食就多一粒子弹”。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崔道植一家住在极其简陋的草房里,乱窜的老鼠肆虐。崔道植3岁那年,父亲被老鼠咬伤感染鼠疫身亡;母亲在守灵3年后,流着泪钻进玉米地离开再未回来。其后,崔道植由爷爷抚养长大。
崔道植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一幕:绿油油的玉米地里,一个6岁的男孩满眼泪水、慌张地奔跑追赶,前方妈妈的身影在一大片绿色里若隐若现。这段记忆,让他难以名状的恐惧,这种恐惧让他永久难忘、难以释怀。母亲的消失,是他八十多年来心头的一桩“悬案”。八十年来,崔道植像分析案发现场一样,反复揣摩分析妈妈的失踪事件,后来他意识到,妈妈在玉米地里进进出出,是为了故意甩掉他;妈妈外出奔往长春的方向,是为了外出打工养家。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分析都成为徒劳,人没有回来,一切都永久成“谜”,成了凶多吉少的“悬案”。
父母都不在了,幼小的崔道植牢牢地记住了饥饿的滋味,去地主家山上打柴还一度遭受地主少爷的殴打。直到1945年吉林梅河口光复、共产党军政人员进驻,崔道植才可以吃上白米饭、也可以上山打柴,还被共产党送进学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这一年,也成为崔道植信仰的起点:不足16岁的儿童团团长、朝鲜族少年崔道植手握红缨枪,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软磨硬泡让爷爷带着去到临江县政府表达从军愿望:崔道植要参军,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他要入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伍参军,转业后加入警队,无论在什么岗位,崔道植一心想着报效祖国。
考虑到崔道植年纪小,身材也瘦小,县里的征兵人员拒绝了他,跟他约定2年后再来。1951年冬天,崔道植如约而至,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但由于身体孱弱体检时未能通过,崔道植一直守在简陋的县政府门口不肯离开,直到午夜集合时刻,接兵车汽笛声响,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朝他跑来:“你也去集合吧,有个体检过关的孩子没来,错过了报道时间,军列不等人啊,你通过了,入伍!”
那一刻,崔道植永远难忘。这一次等待,也成为崔道植命运新的起点,也让中国警营在后来收获了一位神探。
南都记者 程姝雯 实习生杨语之 发自北京
1.《神探崔道植穿着老警服领“七一勋章”,他心中还一直有个悬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神探崔道植穿着老警服领“七一勋章”,他心中还一直有个悬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