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又是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我们下定决心回头,历史上的那些“20年代”在历史的迷雾中消失了太多的东西。(莎士比亚)。
但有的事件却轰轰烈烈,或立或变,或破或生,改变了历史走向。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维汉等在蒙达尼公园合影。
◆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这一年,距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魏蜀吴鼎立之势基本已经成型。但还有重要的一步,却始终没人迈出。这一切,将在公元220年的春天,迎来破解的契机。
没有一点征兆,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突然在洛阳病故。噩耗迅速传到邺城,曹魏上下惊慌失措。随之,秘不发丧、易诸城守为谯人和沛人等五花八门的建议沸沸扬扬,局势一片混乱。就在此时,还算清醒的中庶子司马孚站了出来,掷地有声地说道:“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
其实,经历了漫长的继承人之争后,曹操早已为曹丕铺好了路。经司马孚提醒,沉浸在慌乱中的群臣才如梦初醒,立马拥戴曹丕继承丞相和魏王之位。汉献帝也及时派人,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完成了权力的转接。这本是常规操作,却顺理成章地带来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当年三月开始,传说中的黄龙、白雉、凤凰等圣物轮番登场,为一场改朝换代的大戏拉开帷幕。在这些祥瑞的“召唤”下,群臣纷纷上表请求曹丕代汉:“定天下者,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群臣的反复请求、曹丕的百般推辞与汉献帝的屡次下诏让贤,构成了这幕禅位戏的主要内容。终于,在这一年的十月庚午,汉献帝第四次下诏禅位后,曹丕接受了,改元黄初,建立魏国。
随后,短短几年内,刘备、孙权相继称帝立国。中华大地之上,曹魏北领中原,蜀汉独占西南,孙吴盘踞江南,正式开启了一段长达60年的三国角力的精彩历史。
◆变: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
从时间维度来看,国祚289年的大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算不得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唐”是中国人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这个王朝,经历了无数荣耀加之一身,又承载了国破城毁的屈辱心酸,到了唐宪宗时期,一度迎来回归正轨的机会。但王朝兴衰自有规律,变局依然难料。
这是唐宪宗执政的第十五个年头。元和初年,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不听话的藩镇收拾了一些,明面儿上暂时掀不起什么波浪了,备受诟病的宦官监军也被取消。似乎再这么发展下去,恢复往日荣光并非痴人说梦。但这场元和中兴,却在公元820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戛然而止。
也不是没有预兆。元和后期,唐宪宗似乎陷入了有为帝王后期刚愎自用的窠臼之中。自平定淮西后,他“以世道渐平,欲肆意娱乐,池台馆宇,稍增崇饰”,不仅大炼仙丹以求长生,性情还愈加暴虐,时常鞭笞杖杀左右,宫廷内侍人人自危。加上太子李恒不受皇帝待见,太子母亲郭氏迟迟未被封后,老套路的帝位之争又给唐宪宗平添一份危险。
那是元和十五年的正月底,看似获得新生的大唐帝国刚迎来新的一年,中兴之主唐宪宗此时也并没有意识到,死亡的阴影已经将他笼罩。史籍对唐宪宗之死多语焉不详,后世的司马光指出,“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王夫之更是一针见血:“宪宗之贼,非郭氏、穆宗而谁哉?”
被后宫嫔妃与身边宦官联手害死,并暴毙于富丽堂皇的中和殿中,应该是唐宪宗没有想到的死法。这场持续了十五年的中兴,也在谋杀中谢幕,成为日薄西山的大唐帝国的一次回光返照,终化成了泡影。
◆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时间又来到一个王朝的中期。
宋徽宗统治之初,宋朝表面的状况一度呈现出不错的态势,与西夏、辽国的交涉也一改之前的消极被动,转向了积极进攻的趋势。而就在此时,南方的一场起义久经酝酿而爆发,揭开了所谓盛世背后的衰败不堪。
无论从哪方面看,宋徽宗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因为沉迷艺术,喜欢花石,一个名叫“苏杭应奉局”的机构就建立起来,东南各地的花石奇珍都被搜刮殆尽,用大船运往汴京,时称“花石纲”。方腊所在的睦州,是被剥削得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百姓敢怒不敢言。
宣和二年十月,一场起义誓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仿佛往干柴中扔进了一把火,冲天烈焰穿破了一个名为“盛世”的遮羞布。这一年底,方腊起义军势如破竹,短短两三个月就迅速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
方腊出身贫寒,依靠自家的漆园勉强度日,正是在宋廷的剥削压迫下才选择揭竿而起。但正如以往数次起义的失败,方腊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没有结果,宋廷在摇摇欲坠中仍然坚持了下来。
不过,破局既开,各地起义也随之纷纷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大宋王朝的万里河山。无论是宋江、张迪,还是高托天、高托山兄弟的起义,都消耗着宋廷仅存的国力。加上邻国在外虎视眈眈,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已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静静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生:公元1920年
这一年承接着刚过去的将载入史册的一年——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巴黎和会期间中国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眼看着,曙光已初露端倪。
1920年初,蔡和森抵达法国。这次赴法勤工俭学,他还动员了母亲葛健豪与妹妹蔡畅随行,临行前引发了轰动,上海《时报》称之为“中国女界之创举”。
尽管是趁着法国政府招募中国工人的机会前去,但在巴黎公社革命的故乡,了解欧洲工人运动的状况,接触新思想,才是蔡和森等人的主要目的。
这一年的7月6日至10日,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和部分工学励进会会员,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史称“蒙达尼会议”。为了向会员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蔡和森在会议前废寝忘食地“猛看猛译”大量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著作,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转变,坚信“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的对症之方”。
蒙达尼会议为在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创建党组织的工作揭开了第一页,而在与会者萧三看来,初步提出了建立共产党主张的蔡和森,成为了“留法会员中的先驱者”。
会后,蔡和森多次致信毛泽东与陈独秀,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而毛泽东的回信,亦十分赞赏:“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这一年,距离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很近了,东方欲晓,新生将临。
链接|蒙达尔纪见证永恒的佳话
法国小城蒙达尔纪的雷蒙特列街15号,是一幢三层楼的法式建筑,前面临街,后面靠河,总面积260平方米左右,共有6套房间。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李立三、蔡畅、罗学瓒等革命先辈,有的在这里居住过,有的在这里活动过。这里成了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
1920年7月6日至10日,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20余人,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史称“蒙达尼会议”,会后在蒙达尔纪杜吉公园合影。
2014年11月,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杜家毫在法国考察,发现了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这幢有故事、有温度的寓所,随后委托巴黎华天代表省里购买了这幢寓所,并要求将其作为湖南走向世界的窗口来打造,建成一座小型纪念馆。
2016年8月27日,“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上世纪初那一群心怀救国救民志向追求真理的中国青年和蒙达尔纪这座小城一道,再次栩栩如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蒙达尔纪成为了欧洲联系中国、联系湖南的桥梁,成为了一扇历史之窗、文化之窗、友谊之窗和开放之窗。(资料来源:《廉政瞭望》邓苗苗/文、《湖南日报》张志初/文)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1.《那些改变历史走向的“20年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那些改变历史走向的“20年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