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过去叫历城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北麓。北纬36 20 '-36 53 ',东经116 49 '-117 22 '。
南连泰安市;北临黄河;西邻长清县;东与章丘接壤;从东南两面拱卫省会济南。总面积1381.8平方公里。县境北起遥墙镇大沙滩;南至柳埠镇长城岭;最大纵距62公里。西起党家庄镇杜家庙;东至孙村镇山张庄;最大横距49公里。1964年,历城西郊田家庄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位于田家庄村南,玉符河畔,属北辛文化)表明:距今约6500年至7400年之间,这里已有先民繁居。西周时,属谭国。春秋庄公十年属齐国,称泺邑。战国时,称历下邑。秦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济南国。三国时,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西晋时,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陵迁历城。十六国后燕时,属齐州济南郡。刘宋时,属青州济南郡。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隋代属齐州、 齐郡。 开皇三年(583年) 济南罢郡为州,称齐州。大业二年(606年)改称齐郡。山茌县(今丰齐一带)并入历城。唐代属齐州。太宗时分全国为十道。历城先后属河南道临淄郡、济南郡、齐州。五代梁国时,因避朱温之父的名讳,历城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为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晋、汉、周时,仍属河南道齐州。北宋时,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明朝属山东省济南府。洪武元年(1368年)设山东行中书省。九年,一度废除中书省,改各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历城从明朝开始成为山东省政治中心。清朝仍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年(1913年)历城属山东省岱北道。民国3年岱北道改济南道。民国16年废道制,历城隶属山东省。1929年7月1日成立济南市。历城治所于1937年11月迁至王舍人庄,历城仍属山东省。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历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34年,全省设6个政府办事处。历城属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4年5月成立泰历县。 1944年9月成立历城县。1945年8月成立章历县,均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鲁中行政区泰山专署区。泰历县和章历县分别于1946年和1953年撤销。1948年9月22日历城县全境解放,属泰安专区。1958年1月改属济南市至今。
1929年前的历城县城 位于历山下。中心坐标为东经117°8′13″、北纬36°45′24″。 总面积3.1平方公里。 清末人口86210人(含商埠区) 。民国15年(1926年)120943人,成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山东督办军务公署、山东省长公署、济南道署、县公署。1926年,工业主要行业已有纺织、酿造、化学、编织、砖瓦、铁木石制品等,商号、银行达9000家。1929年济南市成立后,城区划归济南市。历城县政府于1937年迁至王舍人庄。王舍人庄 位于济南东11公里处,县府驻址位于济青公路路北(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址)。四周筑有土围墙。总面积0.15平方公里。
1944年9月9日, 中共历城县委、县政府在西营成立。
1945年5月县政府从西营迁往仲宫。
1948年10月,历城县政府从仲宫迁至东郊杨家屯,县委迁至冷水沟。
1949年夏,县政府迁至王舍人庄。
1951年5月,县政府迁至董家庄。
1951年9月,县政府迁至滩头。
1953年9月,县政府迁至祝甸。
1955年3月,县政府迁至王舍人庄南。
1958年5月, 县政府迁至东郊洪家楼。租用教堂的房屋办公多年。后建县委办公楼、电影院、体育场、工人文化宫、招待所、旅社、百货商店、邮电大楼、照相馆等生活服务设施,逐渐成为历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驻有山东大学、济南钢窗厂和历城中学、历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历城县党校、历城电影公司等单位。(历城县志1985)
1.《1926民国分县地图专题之济南历城县建置沿革和县治变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26民国分县地图专题之济南历城县建置沿革和县治变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