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战国时期秦朝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度王朝,公元前361年由陈孝公继承,从商鞅的两次变法开始,秦始皇横扫六合,可以说是“粉六世余热”。
然而秦始皇病故沙丘的次年,陈胜、吴广就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一时间天下响应,项梁、刘邦等纷纷起兵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统一仅维持十余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在其最强大的时候崩溃,所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秦的崩溃可以说是空前,但却并不是绝后,下一次有着相似轨迹的王朝是隋。秦朝的灭亡给了后世中原王朝竖起了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后代君主谨慎理解皇权使用的边界。那么,强大的秦朝究竟是何原因,在最强大的时候却崩溃了呢?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虽然汉朝对秦朝的制度和治理天下的思想采取了继承和接纳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对秦朝灭亡做过思考。汉高祖刘邦曾对他的臣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毫无隐瞒地指出秦朝灭亡而自己却以草莽之身获得天下的原因。
汉高祖听取大臣们的回答,并专门让一位士大夫陆贾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新语》,来详细解释了秦亡汉兴的教训。这本书也代表了许多传统史籍中的观点,即秦朝的覆灭源于滥用民力、严刑苛法、垄断资源等等。这些当然是秦亡的重要原因,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不过本文将从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筑长城、南开灵渠,夺河套、伐岭南,文韬武略不可一世。然而这样一种强大场面的背后,并不是短短十几年时间造就的,从秦的崛起、兴盛到统一总计用了550余年的时间,然而从崩溃到灭亡只经历了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那么秦朝行将崩溃之际,哪些人最希望秦朝灭亡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浩瀚史籍典故中的“亡秦三叹”聊起,从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统一天下之后,嬴政登基,加冕为皇帝,即秦始皇。秦始皇从统一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修筑“驰道”,以“示疆威,服海内”,并先后6次巡视全国。巡游期间,秦始皇曾来到会稽郡,会稽郡的郡治吴县(今苏州)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项氏的所在地。当时在观看秦始皇巡游车队的人群中,项氏一族的项梁、项羽叔侄就在其中,项羽见秦始皇车队威风浩荡的模样,英姿勃发的说了一句话叫“彼可取而代之”。项羽见到皇帝仪仗,不仅没有敬畏之心,反而想要取代他,他所代表的战国时期六国旧贵族正是当时想要灭秦的第一股力量。六国旧贵不甘心屈从于秦的压迫,想要回到先秦时期旧秩序的时代,重掌权柄。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制度比六国严苛的多,统一之后这种严苛刑罚和徭役赋税被强行推广到了全国。据说秦始皇为修建自己的骊山陵墓,前后动用了72万人劳役,对民力的过度使用对社会秩序耗损太大。当时负责押送本县服徭役的人去咸阳服役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在咸阳看见秦始皇的威武排场,不禁发出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所代表的是战国时期以来的商贾、豪强、游侠、市井、底层官吏等,这些社会秩序中的中下层精英被秦朝法度压迫的同时,也是遭受底层百姓反抗冲击最大的群体。刘邦的赞叹与项羽不同,他的话语中既蕴含了取而代之的雄心,同时也有对秦始皇丰功伟绩的肯定和崇敬。不过也正是这群人,才是联结底层百姓和上层精英的枢纽,最了解社会秩序中的方方面面。
秦朝的法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讲道理的,由于秦地和山东六国旧地的民风差距甚大,一蹴而就的将曾经在秦国推行百年的制度推广整个天下,必定会引发百姓不满。严苛的刑罚甚至干涉了楚、齐等地传承千年的民风民俗,击碎了所有人的不安全感。陈胜、吴广之所以走上大泽乡起义的道路,不过是因为他们押送一批刑徒去服徭役,因大雨阻断道路而无法按时抵达,根据秦律是要被诛杀问责的。走投无路的陈胜、吴广发起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感慨后,决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项羽、刘邦和陈胜、吴广代表的是秦朝统一后,整个社会秩序中的三个不同阶层群体,即六国旧贵族、底层百姓和中下层精英。在仇恨、崇敬、不安全感的刺激下,他们都想要推翻秦的法治。秦的强权不仅击碎了所有人的安全感,同时也堵住了人们自由发展的上升空间。因为严苛的军功爵制度,人们要想获得社会认可、获得富贵,就必须在官僚体制内活动。统一天下之后,甚至就连老秦人也无仗可打、无军功可夺、没有战利品可分了。焚书坑儒之后,儒门同样走投无路。大泽乡起义后不久,曲阜孔家的几个儒生甚至抱着孔子传下的礼器投奔张楚政权,孔子嫡孙孔甲不仅成为陈胜的臣子,最终也与陈胜一样死于乱军之中。
所以,从“亡秦三叹”中我们可以发现,秦的崩溃和灭亡源于社会秩序中的三股力量,他们分别是希望重回战国旧秩序的六国旧贵族、承受君主压迫和底层反抗双重压力的中下层精英、在严刑徭役下缺乏安全感的底层百姓。之所以大家想要击碎秦的法治社会秩序,不仅是因为极大的不安全感,还因为这种法治并不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保护百姓权利,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强权、加强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和资源垄断。
秦朝的覆灭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3年,但它在推行强权君主秩序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树立了太多的敌人。当整个天下超过了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后,覆灭的时间也就不远了。类似于秦始皇这样滥用民力的例子还有很多,汉武帝和隋炀帝都做过“罪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只不过汉武帝及时谨醒,颁布《轮台罪己诏》,并于晚年修养民力。至于隋炀帝,虽有贯穿大运河(大运河许多河道,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凿完毕)、崇尚科举等举措,但因不注意与民休息,最终促使隋朝重蹈秦朝覆辙。当“罪在当下”犹如一把利刃悬挂天下百姓头顶之时,“利在千秋”也就成为了一句笑话。
1.《207年的秦朝,干货看这篇!从“亡秦三叹”的典故,了解秦朝为何在最强大时候崩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7年的秦朝,干货看这篇!从“亡秦三叹”的典故,了解秦朝为何在最强大时候崩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