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1周朝专题之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西周简史

三感之乱

周武王熙率领联军攻赵家,商周王大势已去,挂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商朝从此灭亡。

纣王是死了,可是纣王的儿子武庚还活着,商王朝的不少贵族还活着,这些人该如何处理?有人建议杀掉得了,毕竟是纣王的党羽,留着终究是个隐患,也有人建议不应杀掉这些人,应该特赦他们,以此笼络人心,彰显武王的仁义,再说商朝刚刚灭亡,新的政权也尚未稳固,这时候如果大开杀戒,必定不得人心。

武王思来想去,觉得后者说的更有道理,为了稳定大局,他决定采取一个怀柔措施,他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封他为殷侯,让他继续管理朝歌的政务。

但武王也担心武庚不是真心归顺大周,还存有异心,于是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朝歌周围建立了封国以监视武庚,因为这三个人的封地分别在管地、蔡地和霍地,后面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之后,就称这几个人为管叔、蔡叔和霍叔。

武王的怀柔政策表面上稳定了政局,但实际上商王朝残余的贵族势力还在蠢蠢欲动,准备伺机反扑,恢复商朝。更重要的是,几百年的商朝统治留在百姓的观念中,总觉得它才是正统。

恰逢这个时候,当年曾半道阻拦武王伐纣的两个迂老头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在了首阳山上,这两个人认为周是诸侯,商的天子,武王伐纣有违天命,并且还发了个毒誓,如果武王坚持伐纣灭商,那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

没想到一语成谶 ,这两个老头真的给自己饿死了。死了就死了呗,但是也不知道哪个缺心眼的,还专门给他们写了首《采薇》的诗,歌颂他们的美德,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这说明百姓人心还不完全归顺周朝。如果商朝贵族们利用和蛊惑民心,那刚刚建立的政权就岌岌可危了呀!

为了巩固政权,武王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找来最亲近的大臣周公旦、太公望和召公奭商量对策。这里的周公旦和召公奭和上面提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一样,都是武王的同辈兄弟,太公望就是姜子牙。

言归正传,武王找他们商量对策,太公望主张向各地派驻军队,毕竟每个地方都有商朝残余势力,军队可以震慑他们;召公奭主张施仁政,毕竟刚刚建国需要笼络人心。

但这两个提议都让武王否决了,派军队确实可以震慑商朝残余势力,但现在民心不稳,武力只会激化矛盾,让商朝残余势力有机可乘;施仁政?算了吧!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也感化不了一个装作臣服于你的异类。

最后周公旦提议把在朝歌设立监国的模式推广开来,让武王分封周王室的亲属和可靠的大臣到各地区建立诸侯国,一来这些人武王信得过,二来也可以帮武王监视各地方商朝余党的动静,有利于稳定政局。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这种分封延续到成王的时候已经有70多个诸侯国了。武王跟这些诸侯约定,诸侯的地盘可以自主管理,但他们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号令,按时向天子纳贡。

武王继位仅过了两年就病死了。死之前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姬诵,这就是周成王,但姬诵当时只有13岁,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管不了国家大事,武王就委托弟弟周公旦辅政。

武王:老弟呀!你是我所有弟弟里面最有才干的,我儿子姬诵就拜托给你了!

周公旦:兄长请放心,为了大周我会尽心尽力辅佐侄儿的。

再说周公挑起这个辅助成王的重担,但他觉得现在大周人心还不稳,百废待兴,如何进行朝政改革,协调好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思路有了,但是该怎么实施呢?周公旦决定广开言路,先做下问卷调查,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为了这个事情,周公旦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据说他在吃饭时有人有要事禀报,他就立刻吐出来与之攀谈,周公吐哺成语的就是这么来的。

问卷调查做完了,下面要宣布具体措施了,周公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要紧的有三条:

1、废除了商王朝遗传下来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改由嫡长子继承。

周公看到商王朝由盛转衰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王位继承制度不明确,商朝的传位制度是先兄弟后儿子,但是何为先后,且多个兄弟时到底应该传给谁并不明朗。所以贵族们经常围绕王位继承吵来吵去,甚至大动干戈。现在位子直接传给嫡长子,你们这些叔叔伯伯和小弟弟就甭想这个位子了,给你们封块地,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2、将王室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并对他们的祭祀、婚丧、会盟、宴饮等均作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称之为“周礼”,周礼明确王室贵族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

3、针对下面不安定的屁民,周公则制定了3000多条很多严苛的刑罚,这些刑罚大到杀人放火,小到偷鸡摸狗,均有所涉及。这些刑罚仅仅是针对底层平民,不适用王公贵族,我们现在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就是这么来的。

周公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周天子这边的支持,但是也遭到了不少王室贵族的反对。首先是他的哥哥管叔就对他很不满。因为管叔是文王的三儿子,武王是老二,周公是老四,如果按过去的继承法,本可由他继承王位,而周公颁布的新继承法则完全破灭了他的希望。

再说武王不让他这个老三,而是委托给了老四当辅政大臣,他心中不服;再加上周公事无巨细,几乎将什么权都握在自己手里,管叔心里一合计,认为周公旦一定是欺成王年幼,想将来取而代之。

于是,管叔便联络了两个小兄弟蔡叔和霍叔,一面在朝中散布周公独揽大权,马上要发动政变夺取王位的谣言,一面又和武庚勾结起来,怂恿他起兵反叛,想以此逼周公下台。

三人成虎,谣言的传来传去,搞得太公望、召公奭和年幼的成王都有点相信了。周公也是心累,自己为这大周兢兢业业,劳心劳累,还落得个谋权篡位的“下场”。一狠心“辞职”不干,回到自己封地去了。

结果周公旦前脚刚走,商纣王儿子武庚,就联合东夷准备起兵反叛。成王看到武庚反叛,心里非常着急,忙问他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怎么回事,毕竟这三个叔是自己老爹派去监视武庚的,他们应该知道些情况。

本来周公旦改了王位继承制就让他们心中十分不满,现在又被自己的小侄儿这么一问,气不打一处来,异口同声答道,“我不知道呀!”

这就好比监狱发生了暴乱,狱警说我啥也不知道,不要问我。这怎么可能呢?发生这种事,要么是狱警玩忽职守,要么这本来就是狱警一手策划的!

为了应付眼前的危险局面,成王忙把周公请了回来,“叔叔我错了!我不该怀疑你的,快帮我想想办法对付武庚吧!”周公一看,这孩子认错态度还算诚恳,就原谅了他。

再说周公辞职期间也不是啥也没干,而是暗中观察武庚和管叔他们几个的动向,并掌握了不少他们互相勾结的证据。带着这些证据,周公马上起兵征伐武庚,最终凭借兵力优势,将武庚杀了,又将勾结武庚的管叔处死,蔡叔流放,霍叔贬为庶民。这件事历史上称为“三监之乱”。

跌落神坛

平定了三监之乱,再也没有人给自己穿小鞋,周公终于能安心辅佐成王,为了告诫成王戒骄戒躁,勤勉朝政,周公还写了篇《无逸》的文章给他。周公的勉励成王记在了心里,表现在了行动上,在成王的统治下,西周王朝开始强盛起来。

成王死后,由他儿子姬钊即位,这就是周康王。康王从小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长大,又有召公等人不停给他讲父辈艰苦创业的故事,因此也格外珍惜在位的日子,将朝中大小事务都治理的井井有条,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经济繁荣,犯罪率极低,西周王朝的强盛达到了顶点,成王和康王统治的这段时间历史上被称为“成康之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贤明的君主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傻帽儿子,当这些傻帽当上国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悲剧就开始了。

康王之后,继位的是他的傻帽儿子姬瑕,这也就是周昭王,周昭王继位之后,完全忘却了先王遗训,他沉湎酒色,尤其喜欢观赏珍禽异兽,哪里稀奇古怪的动物,总是想办法弄到宫里来。

周昭王:谁也别拦我,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动物园!

昭王知道分封的诸侯楚国出产一种名贵的白雉鸟,就让楚国每年进贡。随着连年进贡,白雉鸟遭到捕杀滥杀,后边都快灭绝了,但昭王还是要楚国继续进贡。

楚国诸侯:现在白雉鸟已经很难捉到了,用雉鸟(野鸡)行不行?反正都是鸟,叫声也差不多,就颜色有点区别……

昭王:这也叫差不多,你当我傻啊!一种是拿来观赏的,一种是拿来吃的,能一样吗?速速进贡过来,否则我就起兵打你!

楚国诸侯:可楚国实在是没有白雉鸟了呀!都在您宫中了,要不您把它们放了,我们再捉回来?

昭王:混账东西!天下之大居然捉不到几只鸟,再不捉来,我真的就起兵了!

楚国诸侯:……

为了彰显天子的权威,治治不听话的楚国,昭王真的起兵了。昭王头脑简单,认定的事情,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所以大臣怎么劝谏都没用。

去攻打楚军也就算了,结果昭王的军队,像鬼子进村一样,所过之处百姓必定遭殃,不仅家里的口粮被拿去充公粮,男的还被掳去拉粮草,女的则被掳去洗衣做饭。

你去打楚国关百姓什么事?可你这么整,百姓可就恨透你了。

再说楚王知道昭王要来攻打自己,就提前做了准备,让百姓都到深山老林里面躲了起来。昭王扑了个空,心里非常窝火,想打架对方却躲起来不跟你打,你又没法在这地方久留,怎么办呢?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昭王无奈只能下令班师回朝。

那些被祸害的百姓听说昭王要回去,知道昭王军队回去必定要渡过汉江,就想出了一个“妙计”整他们,百姓们先将船做好,又把船底部劈开用粘合剂粘合起来,这种船咋看之下跟正常的没什么区别,但是载的人多了粘合剂支撑不住就沉了。昭王来到河边,看到几条大船,附近却空无一人,他也不起疑,直接下令军队上船渡江。结果船刚到江心就沉了,昭王是旱鸭子一个不会游泳,结果就这么给溺死了!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了一只鸟下令攻打别国,结果不仅没成功,还把自己给搞死了。这怎么听都非常魔幻,而且说出去简直是丢大周的脸。经过朝中大臣商议,对外公布的是昭王暴病而亡。

大周因为昭王的胡作非为,开始步入衰落。

昭王死后,儿子姬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周穆王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他施展雄才大略的手段就是不停的征讨,谁不进贡,打!看谁不爽,打!除了喜欢打架,周穆王还喜欢到处游历。

这是一个被王位耽误的军事家和旅行家。

常年的征伐让大周的疆域扩张了不少,但由于天子常年不在朝堂,能治理好国家才见鬼了。

虽说征伐没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长期奔波作战却能锻炼身体啊!所以穆王在位55年,活了100多岁,也是夏朝以来活的最久的皇帝了。种瓜得豆这样的结果怕是周穆王自己也没想到。

穆王以后,西周王朝又经历了几个王,首先是周共王。他继位时,由于穆王远游,耗费了大量财富,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维持。

没钱怎么办呢?周共王也曾尝试进行改革,如他将土地私有化,靠“卖地”过起了日子,他将土地大量分封给诸侯和奴隶主,鼓励他们创造财富;另外,为了开源节流,又着手裁剪军队。

这个方法看似非常成功,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军费支出,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土地主的积极性,但是这个政策就像大力丸一样,药效猛见效快,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显。

由于分封大量土地给了诸侯和奴隶主,共王能自己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天子的权威也日渐消失,这为后来春秋和战国群雄争霸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裁剪军队,大周的武装力量十分薄弱,西戎认为有机可乘,便反叛西周,组织军队向西周领地发起进攻。

西周军兵微将少,无力阻击敌人,被西戎军连续攻占十几座城池,直逼镐京。后面共王紧急调集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击,才把西戎军击败。小小西戎就让大周如此伤筋动骨,可见大周的国运已经衰落成什么样!

共王之后,其次是周懿王,这个吊毛生性懦弱,迷信鬼神,没有丝毫建树。据史料记载,当时发生了日全食,这个屌毛高喊,天狗食日啦!大凶,不吉利啊!整天疑神疑鬼,絮絮叨叨,还嚷嚷着要迁都,大臣们不同意啊,结果没几年就挂了。

然后是周孝王和周夷王,这两人本来是叔侄关系,周孝王(姬辟方)是叔叔,周夷王(姬燮)是侄子。周懿王死后本来应该由他儿子姬燮继承王位,但叔叔姬辟方觉得侄儿像他爹,太过懦弱,就设计夺取了王位,这就是周孝王。

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老爹那么懦弱,看你长得跟你爹一样磕碜,目测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妨把位置让与我?

侄:过分了啊!你这是谋权篡位!

叔:你看看有哪个大臣拥护你上位,大家都觉得你是傻帽,觉得你不适合当皇帝你就认了吧!给你封一块地,让你做个地主难道它不香吗?!

侄:……

周孝王原本雄心勃勃想要复兴大周,但是在位仅6年就挂了,复兴计划也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

就在大家商讨下一任君王该立谁时,这个傻帽侄子姬燮又跳出来了。

这个位子本来就是我的,是叔叔设计夺取王位,现在他死了,位置也该还给我了吧?

诸侯们看看姬燮,觉得他虽然傻帽了点,但是除了他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王位候选人了。再说叔叔夺取侄儿的位置原本就是破坏了规矩,现在侄儿拿回位置也是理所应当。于是,在诸侯们的拥戴下,姬燮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周夷王。

周夷王,因为位置失而复得,对拥戴他的诸侯非常感恩,诸侯和贵族们每次觐见时,夷王都要下朝堂跟他们把手言欢,之前周公旦费尽心力才将贵族诸侯按照周礼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有不可触碰的禁忌,像天子与诸侯把手言欢这样的事是绝对明令禁止的。但周夷王不顾周礼触碰了禁忌,让天子的威严大打折扣。渐渐的诸侯们越来越不尊敬他,加上北边的戎狄趁火打劫,不断骚扰边境,周王室更加衰落了。周夷王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不久之后生了场大病就挂了。

国人暴动

周夷王之后,继位的是周厉王,他是西周的第10位君主。周厉王继位的时候,周王室经过前面的折腾已经衰败不堪,但周厉王仍不思进取,只知道奢靡享乐。

为了满足私欲,他抓紧了对奴隶和普通百姓的剥削和劳役,终于弄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是,周厉王还嫌收上来的赋税不够他挥霍。于是,他听信宠臣荣夷公的主意,在全国实行“专利法”。

这“专利法”的大概意思是,我是大周的天子,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我的,你们是大周的子民,仰仗我提供的自然资源活着,因此你们必须得向我纳税!

“专利法”规定了需要纳税的各种情形:

上山砍柴?柴火是周天子赐予的自然资源,纳税!

下河捕鱼?鱼也是周天子赐予的自然资源,纳税!

卖烧饼?你摊位占据了大周土地资源,纳税!

……

这专利法一出台,立刻遭到了底层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先议论纷纷的是“国人”,在当时,人们称在乡下耕作的农民和奴隶为“野人”,称在国都、城里居住的平民,包括做买卖的商贩和手工业者为“国人”。

有的说,山川河流这些自然资源在大周以前就形成了,这些百姓生存的根本都要征税,还让人活不活了?

还有的说,这样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皇帝真是活久见了!

大臣召公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劝谏,让周厉王取消专利法,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荣夷公有了厉王的支持,就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专利法。以前是砍柴、捕鱼、买烧饼需要纳税,现在连走路喝水这样的事情都要纳税了!

喝水?水也是大周的自然资源呀!纳税!

走路?土地本来就是大周的生存根本,纳税!

……

凡此种种,反正只要你活着,即使啥都没做,也需要纳税!因为你呼吸了大周的空气,占用了大周的空间,你吃了大周的食物……正是因为有了大周的自然资源你才能活着!

我见过薅羊毛的,也见过为了薅羊毛把羊薅秃噜皮的,但是把羊往死里薅的,还要吃羊肉、喝羊血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这回底层人民的反对声更大了,为了表达对厉王暴政的不满,他们创作了一首歌谣《硕鼠》,原文如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意思是说,你这拼命剥削和掠夺我们粮食的大老鼠啊,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尽力供养着你,你却对我们一点也不肯照顾。我们只好离开你了,我们要去寻找那能给我们自由和幸福的乐土。乐土啊乐土,你究竟在何处?

很明显,百姓将厉王和王室贵族比作偷吃粮食的大老鼠,表达了他们的失望和离心倾向。

这歌谣终究是传到了厉王那,厉王火冒三丈,这他娘的是谁创作的,叫他粗来,我保证不打死他!同时下令民间再有胡乱议论朝政者,斩!

厉王派奸臣卫巫及其党羽到民间,专门抓那些私下议论朝政,表达不满情绪的人。渐渐地,大家在街上都不敢大声说话了,人们见面了往往使个眼色就匆匆离去。厉王见这招“管用”,就令荣夷公和卫巫抓紧盘剥,要把百姓这头羊往死里薅!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人?公元前841年的一天,国人终于忍无可忍,他们纷纷拿起自制的武器,潮水般涌进王宫,他们要杀了厉王这只“偷吃粮食的大老鼠”。

周厉王想派出兵镇压,可是晚了!造反者已经冲进了王宫。而且士兵也是周厉王的盘剥对象,他们本来对厉王也很不满,于是纷纷倒戈。厉王只好带着家眷,与荣夷公等一起逃出京城,前往彘地(今山西霍州东北)避难,几年后就死了。

厉王逃走了,国人们扑了个空,心里的怨气没处发泄,得知太子靖被召公虎藏在家中没来得及逃走,他们又包围了召公虎家,要求召公虎交出太子靖。召公虎为了保住大周的血脉,忍痛将同龄的儿子冒充太子靖交给众人处死,才算平息了怒气,而真的太子靖被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下来。

造反的国人杀了“太子靖”以后,因为没有明确的组织就散了。这时候诸侯卫武公才姗姗来迟带兵赶到镐京,一看这暴动也平息了,啥事没有,正想往回走。

召公虎拦住了去路说,厉王被国人逼到彘地去了,估摸着短时间之内没法回来,太子靖被我藏起来小心翼翼地呵护其长大,目前还不能暴露身份。国都需要一个贤明的人代行执政,我看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还是留在这代理执政吧!卫武公以大局为重,留在了国都代理执政,因为卫武公名和,封地在共,也叫共伯和,因此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共和行政”。

骊山烽火

共和行政持续了十几年,太子靖长大以后,召公虎向国人道出了真相,和共伯和拥立太子靖为天子,这就是周宣王。周宣王早年是个贤明的君主,他整顿朝政,复兴生产,衰落的周王朝又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史称“宣王中兴”。但召公虎等老臣死了以后,他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意见,朝政又衰败了。

宣王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姬宫湦,这也是西周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

周幽王继位的时候,大周已经衰败不堪,估计是看这大周颓势已定,自己也没法子改革,幽王索性破罐子破摔。

他不管国家大事,只顾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女。大臣褒珦劝他上点心,好好管理国家,幽王一气之下把他投进了监狱。

为了营救褒珦,他的家人被迫买来一个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褒姒,并教会她唱歌跳舞,训练好了赶紧送到镐京给周幽王。幽王是个老色鬼,一看褒姒长得很漂亮,心情一好就把褒珦放了。

得到褒姒以后,周幽王就跟丢了魂儿似的,天天围着她转。可是褒姒并不喜欢幽王这个糟老头子,于是每天唉声叹气,经常皱着眉头流泪。为博美人一笑,幽王不惜放出悬赏公告,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馊主意,何不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来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镐京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幽王命士兵点燃烽火,诸侯看到烽烟以为犬戎入侵,快马加鞭赶来救驾,谁知到了那一个犬戎都没看到 ,只看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幽王叫人对诸侯们说,“各位辛苦了,没有敌人,我跟娘娘闷得慌,来放烽火玩玩,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肺都要气炸了,这个糟老头实在是坏得很!耍咱们呢!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骂骂咧咧回去了。

褒姒瞧见许多兵马急哄哄来,又乱哄哄走了。便问幽王咋回事,幽王说这是为了逗她发笑,褒姒觉得幽王这个糟老头实在是闲的蛋疼,就冷笑了一声。幽王当褒姒笑了,大大赏赐了虢石父。

幽王寻思着点烽火这招可以让褒姒高兴,还想着过段时间再和褒姒来玩玩。但没想到刚回到王宫不久就听到犬戎入侵的消息。

原来幽王宠幸褒姒后不久,褒姒就给幽王生下了儿子伯服,爱屋及乌,幽王越看伯服越觉得喜欢,最后竟要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王后申氏怀恨在心,就勾结犬戎,里应外合,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

以前只是玩玩游戏叫“狼来了”,没想到这回狼真的来了!

幽王忙命士兵点燃烽火,但各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救驾。王宫守城的士兵不多,没有诸侯帮忙根本无法抵挡,犬戎就这样攻进了王宫,幽王和伯服被犬戎乱刀砍死,褒姒则被犬戎掳去。走之前,犬戎还不忘把王宫的财宝洗劫一空,并放了一把火把宫殿也给烧了。

这时,诸侯们才确信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前来救援,然而大局已定,幽王已死,前来救驾也已经没有什么卵用了,犬戎早已经跑得没了影子。

周幽王死后,大臣们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一看,王宫因为犬戎的入侵被损毁得这么严重,镐京西边的土地也被犬戎占去了大半,镐京这鬼地方是待不了了,咋办?

迁都呗!于是大周的国都就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因为镐京地处西边,历史上就把国都在镐京的这段时期叫做西周,把国都迁到洛邑之后的这段时期叫做东周,而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的权力和威望越来越小,最后跟东汉末年三国分立一样,天子只是个打酱油的存在,诸侯争霸的时代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下期就讲讲他们的故事。。。

1.《1周朝专题之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西周简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周朝专题之一文了解中国史系列之西周简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4089.html

上一篇

15年的秦朝和800年的周朝专题之中国各朝代统治年数 终于搞清楚了

下一篇

【1046什么建立周朝】专题周朝(Ⅰ)(孕育社会变革与转型的朝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关于1周朝我想说王道仁政的周王朝其实很血腥,周人怎么用154年杀出1个王朝的?

关于1周朝我想说王道仁政的周王朝其实很血腥,周人怎么用154年杀出1个王朝的?

1周朝相关介绍,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两个王朝之间的命运决战,周武王率领的龙、鲁、彭、傅、蜀等部落联军和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臣仓促召集的应战士兵在木野开战,最后商朝失败最后一位王帝臣在赵家绿台上自焚而死。 ...

【1周朝】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1周朝】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1周朝相关介绍,[x zh u] 徐州 (中国历史朝代) 编辑讨论34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是关中的一个古代部落,西光照抛弃,栽培良好,尧舜被封为“后稷”(今陕西武功县和杨陵区一带)。 公刘时由邰迁...

【1周朝】八百年周朝史,君主简介

【1周朝】八百年周朝史,君主简介

1周朝相关介绍,武王熙发 姬氏,明发,周文王熙昌和太书的嫡子,周周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9年。 约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

1周朝看这里!八百年周朝史,君主简介

1周朝看这里!八百年周朝史,君主简介

1周朝相关介绍,武王熙发 姬氏,明发,周文王熙昌和太书的嫡子,周周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9年。 约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

1周朝看这里!周朝的建立和对后世朝代的影响

1周朝看这里!周朝的建立和对后世朝代的影响

1周朝相关介绍,之前谈论商朝灭亡,主要是因为商王遏制了贵族的权力,使贵族接近厨房国。 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商朝和周方国关系慢慢变化的过程。 人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我们说到了周方国由于常年征战,导致了方国内的大量“...

1周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之周朝(一)周朝的概况

1周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之周朝(一)周朝的概况

1周朝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一)周王朝概况 在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建立第一个王朝到清朝灭亡,共有25个王朝,这些朝代中最短的朝代是五代十国中的东汉,只有三年存在,但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从周武王建立到周州王...

1周朝看这里!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入主中原800年的王朝-周朝

1周朝看这里!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入主中原800年的王朝-周朝

1周朝相关介绍,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夏商侯的王朝,史书上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周武王熙发定了道锄头,侯周成王熙朗诵了建路邑,侯周平王熙义节区东移,定都路邑。 东周和西周以公元前770年为准分开,也就是周平王元年时...

【1周朝】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入主中原800年的王朝-周朝

【1周朝】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入主中原800年的王朝-周朝

1周朝相关介绍,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夏商侯的王朝,史书上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周武王熙发定了道锄头,侯周成王熙朗诵了建路邑,侯周平王熙义节区东移,定都路邑。 东周和西周以公元前770年为准分开,也就是周平王元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