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昭陵部长墓的转会墓中出土了两幅恶舞图,它们的出现是研究当代恶舞的宝贵资料。
一幅《乐伎图》,高 122 厘米,宽 92 厘米,绘于墓室东壁。乐伎三女,中间一人残损过甚,现存两位,左边一人吹排萧,右边一人吹横笛。这二人均梳高髻,着红色广袖衫,黑白相间的条纹长裙。另一幅《舞伎图》,高 152 厘米,宽 233 厘米,绘于墓室北壁。两舞伎相对翩翩起舞,面容俊秀,体态窈窕,梳双环望仙髻,着朱红色广袖衫,束腰,穿条纹长裙,舒扬婀娜,舞姿轻盈。
这两幅壁画在墓室内里呈直角相连,是一个内容的两个部分,以乐伴舞。在绘画技法上,用笔娴熟,线条简捷明快,用色饱满,晕染细腻,人物表情丰富自然,特别是裙裾因动作而形成的褶纹,画家以潦潦几笔就比较成功地表现了出来,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热情、活泼的感觉。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音乐舞蹈胸怀博大,兼收并蓄,使这一艺术之花绽放满园,香气馥郁。这两幅壁画当时一出土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许多专家和舞蹈艺术家纷纷发表文章,并形成一种颇有影响的定论,认为《舞伎图》中所跳的舞蹈是典型的中原舞蹈《清商乐舞》。《清商乐》是汉代以后流传下来的中原乐曲与南方乐曲的组合。如汉代的《相如歌》、魏晋的《清商三调》、以及南北朝时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等。隋文帝时把《清商乐》重新加之整理润色,标本为《清商部》。据史料记载《清商乐》“从容雅缓,犹如古君子之遗风,他乐则莫与为此”。《清商乐》起源于民间,隋唐时经过反复加工才进入宫廷,分为《羽衣曲》、《巴渝》、《明君》、《公莫》等小曲目。杨玉环就曾以一曲《羽衣霓裳舞》使唐明皇“从此君早朝”。
这两幅壁画是昭陵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1.《100幅隋朝壁画专题之咸阳文物精品之唐代乐舞图壁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幅隋朝壁画专题之咸阳文物精品之唐代乐舞图壁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