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举国震惊的土木堡发生了变化,明军主力在长城外全军覆没,也先木马北京城下,幸好谦卑地力挽狂澜,打败了瓦拉。
土木堡之变后,精锐尽丧的明军战斗力究竟如何,随着一大帮勋戚的阵亡,军队战斗力是否随之下跌,本文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五个多月的沙窝之战来入手分析。
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战斗力
首先我们回看一下土木堡之变中两军的交锋。
正统十年七月初,也先犯境,大同右参将吴浩领兵出击,在猫儿庄迎战也先,兵败阵亡。
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右参将都督石亨各领兵一万出阳和进行防御作战,又大败,宋瑛、井源、朱冕皆战死,石亨败还大同。
八月十三日,英宗回师,也先尾追。英宗派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引兵万人拒敌,结果大败,吴家兄弟阵亡。
又派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人马至鹞儿岭与也先交战,结果中伏,全军覆没。
这是没到土木堡前,明军还没有处于缺水状态的战绩。
沙窝之战
也先在北京城下吃瘪后,并不死心,他其时锋芒正盛,获得如此大胜,还俘虏了明朝皇帝,怎么肯就此罢手。
瓦剌继续不断犯边,也先也打算再出重拳,给明军重大打击,选来选去,瓦剌再次把目标选在了大同。此时距土木之变仅有五个月,距北京保卫战只有两个月。
景泰元年(1450年)刚过完年,瓦剌的数千精骑就从阳原县东北的顺圣川入寇,在沙窝扎下营寨,这一切早已被明军哨探发现,报告给了大同守将郭登。
《明史》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
沙窝在哪呢,它就在现在大同市大同县沙窝国家沙漠公园一带,这里距离大同城池不到百里。
数千瓦剌骑兵战斗力不容小觑,并且这可能只是前锋部队,后面说不定还有大军。
按照常规操作,大同守将郭登该做的是收紧兵力,加固城防,防备瓦剌攻城,同时侦骑四处,严密监视瓦剌军的动向。
然而郭登并没有这么做,他亲自率领八百精骑主动出击,衔枚疾进,连夜到达瓦剌军驻地沙窝附近。
同时,郭登撒出去的明军哨探夜不收也带回了瓦剌军的确切情报,人数确实是十二营三千多人。
瓦剌军人数是明军的四倍左右,联想到土木之变中前任大同总督宋瑛、总兵官朱冕等的惨败,即使是主将郭登亲自统兵,部下也有人动摇,有人提议退兵,郭登的答复是“敢言退兵者,立斩”。
入夜后,郭登亲自带头冲锋,直冲瓦剌营帐。黑暗中,瓦剌骑兵们搞不清楚明军到底有多少,纷纷溃败,郭登一直追杀到五十多里之外的栲栳山才收兵。
栲栳山就是今天的大同阁老山
此战斩首瓦剌二百余级,夺回被抢走的人口和牲畜八百出头。可别小看这二百余级,这只是斩首的数量,根据比例推算,瓦剌的伤亡至少在千人以上,称得上大胜。
此战被称为沙窝大捷,主将郭登由此晋封定襄伯。
再战大同
不明不白遭到大败,瓦剌怎么肯善罢甘休。才过两个月——当年四月份,数千瓦剌军再次入寇大同,郭登率兵出东门迎战。
《明史》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
在土木堡之变中,吴克忠吴克勤和成国公朱勇都曾率军阻击也先,不幸都是中伏兵败身死。
在大同,明军同样给瓦剌下好了套。
明军诈败,把瓦剌引入设好的圈套,敌人入彀,伏兵四起,瓦剌败走。
《明史》佯北,诱之入士城。伏起,敌败走。
击退瓦剌,明军接下来的操作,更是脑洞大开。
他们带着酒肉纸钱,出城祭奠阵亡将士。瓦剌兵并没有走多远,看到有机可乘,掩杀而至,明军丢下祭品,仓皇逃走。
看上去是不是正常反应?
瓦剌身处塞外,日子经常过得苦巴巴,看到满地的酒肉,实在控制不住食欲,下马争抢,就地野餐。
这些酒肉才是关键,酒肉中早就被明军下了毒,瓦剌兵填饱了肚子,却丢了性命。
管不住自己的嘴,早晚要吃亏。
《明史》登度敌且复至,令军士赍毒酒、羊豕、楮钱,伪为祭冢者,见寇即弃走。寇至,争饮食之,死者甚众。
连吃两次亏,也先也坐不住了。六月份,他亲自率领两千骑兵入寇。这次,郭登更不客气,直接率领明军正面硬刚,把也先击退。
《明实录》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
战力未失的明军
从二月到六月,短短四个月里,瓦剌三次大举进攻。一次被明军突袭大败,一次中伏惨败,一次被正面击败。
可谓败得明明白白,不掺一丝水份。
这样的战绩,使得明军士气大振,瓦剌野战无敌的神话再也不复存在。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将领得力,战术正确,明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出现直线下降。
土木堡前野战的惨败,多半也是由于瓦剌兵力强大,也先狡黠狠辣,明将有勇无谋而导致,比如断后的吴克忠吴克勤,“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
随后出战的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也是在鹞儿岭中伏,全军覆没。
从沙窝大捷到大同之战,其实只是个缩影。
土木之变后,明朝西北边境虽然直到隆庆年间达成和议后才基本实现和平,但蒙古部落们也只是小打小闹,不管是瓦剌还是鞑靼,除了一次偶然性极大的庚戌之变,蒙古再也没有取得大的胜利。
反而连达延汗之妻,号称蒙古传奇女英雄的满都海,也在太监汪直的猫儿庄夜袭中遭到惨败,从此销声匿迹,很可能在战斗中重伤而死(满都海的故事,详见本人其他文章)。
反倒是明军颇有斩获,比如明朝三位因战功封爵的文臣中的王越,就是凭借在成化、弘治时期统帅西北,三次出塞的军功晋封威宁伯。
如此对比看来,显然明军的战斗力,并未在土木之变后下降多少。遭受惨重损失的是明军的京营,大明的边军,只要有优秀的将领统帅,还是颇能一战的。
1.《【1449年明朝精锐全军覆没】专题明军的反击——从沙窝之战看明朝中期明军的战斗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449年明朝精锐全军覆没】专题明军的反击——从沙窝之战看明朝中期明军的战斗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