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市民李军喜欢收藏高等,他家有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到汉代的陶乐灯、南宋的黑曜灯到清代的郑耀灯、民国时期盛行的煤油等,一千个高等跨越千年历史聚集在一起。
◆李军正在欣赏藏品。5000盏灯具摆满3层楼
走进李军的藏灯室,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灯具,上至春秋战国,下到解放时期,造型千奇百怪的各类灯具让记者大开眼界。李军告诉记者,每一盏灯在他心里都不只是一件用过的旧物,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个故事,记录着时代变迁。李军对他所收藏的灯具如数家珍。 “古代的灯很多都是单品,好不容易才能碰到一个。近代的马灯、玻璃油灯、美孚行油灯则比较多。 ”而他目前收藏的灯具已经超过5000盏了,应该有2000多个品种,3层楼都满满的。
“上小学时,我就喜欢收藏各种东西,那时候收藏邮票、钱币,所以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去古玩市场。后来发现灯与其他物品不同,它有很多版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品牌、型号,有了兴趣后收藏灯这一爱好便上了瘾。 ”每到一个地方,李军必会去当地的古玩市场逛逛,每买到一盏喜欢的灯,他便会兴奋好几天。
寻觅二十载爱灯如痴
21年前 ,受长辈和朋友的影响,李军逐渐喜欢上油灯,每见到一个样式精美、造型奇特的灯就爱不释手,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大都买下来细细观赏。那时候收藏比较冷门,所以他经常能淘着好宝贝,每一盏油灯都是他历尽心血搜集而来,自然也十分珍贵。 2002年,他的收藏便不再局限于油灯,逐渐扩展到青铜灯、石灯、陶灯、烛台、手电筒等。也是从那以后,他的寻灯、求灯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收藏是一件费心、费力、又费钱的事情,但因为钟爱,李军一直乐此不疲,多年来,他寻遍全国各地,为了买灯省吃俭用。
在李军的藏灯中有一对汉代陶鸭灯,打眼一看,甚至觉得它略显粗陋,仅由鸭首鸭颈和灯盘简单的几部分构成。但仔细观察,虽造型简约,但其鸭嘴、眼、形态均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当时在莱西古玩市场的陶器摊上的一大堆陶器里一眼就看中了这对灯。 ”李军回忆道,当时古玩市场老板要价很高,但自己实在是喜欢,转了一圈后又跑回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用了4个月的工资买下了这对古灯。
在藏灯阁里,他按照“灯”的历史沿革对它们进行分类、排列。如今,5000多盏灯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白色的架子上。李军对待每一盏灯都像对待一个孩童般悉心照料:“有空就给油灯做维护,比如铁的要按时上油以免锈透,金属灯有断掉的地方要赶快焊接起来,坏的及时修理 ,新买的铁灯也要除锈、上油。 ”
盼开古灯博物馆
因为接触得多了,李军逐渐生出了“识灯”的能力,一盏灯放在面前,立刻就能根据样式判断它所在的时期。李军向记者展示了几件自己收藏的灯,一盏战国青铜灯铜锈斑驳 ,灯座和灯盘完整,灯盘一侧有一鸟呈衔盘状,造型精巧传神。李军说这盏灯哪一年买的、花了多少钱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有很多人想买。 “招远和青岛的朋友都出过上万元的收购价,我都没卖,当然不能卖。 ”他说,刚开始收集灯是一种爱好,现在已经对灯有了感情,从没卖过一盏灯。
21年来,李军花在古灯收藏上的费用高达上百万元,收藏是一件很费心、费力、费钱的事情,但因为喜欢,李军乐此不疲。 “每一盏灯都是时代的见证,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李军告诉记者,古灯的器形虽然有的古拙、有的粗率,所用的燃料从动物脂、植物油到工业油,这些均和所处的时代丝丝相扣、互相印证。在他的眼中,灯具不仅是藏品,还是历史和艺术家的智慧缩影。他说,“以后还会继续收集下去,有机会想开一个博物馆,让更多市民看到这些灯。如果学生们能从中学习到中国的照明史就更有意义了。 ”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崔倩男
1.《想开博物馆!平度一市民耗资百万收藏5000盏古灯,最早到春秋战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想开博物馆!平度一市民耗资百万收藏5000盏古灯,最早到春秋战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