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赛就失去21条生命,这也太过惨烈。巴勒斯坦对着以色列打出去几千发火箭,也才炸死10多个人。
而且,这次真是死的都是高手,马拉松比赛我也参加过,是属于群众打酱油、跑个几公里就算了的那种。
能跑完全程的高手都在前面,一眨眼就没影子了。这次也是,前六名就活下来一个。看一下幸存者的自述,我全文引用以示尊重:
02
主要原因当然是天气,可能在大城市或者内地的人,很难想象西北极端天气来的有多突然。我有个老哥在甘肃兰州当大学老师,他跟我讲述了一段关于西北的极端天气:
以前知道失温这回事,但总是把失温和有浮冰海水联一起,再就是听说以前东北抓到贼,大冬天浇一盆水就不管了,能不能跑回去看他的命。总之根本没有夏天失温的理解。
夏雨隔牛背,局部地形就能导致强对流。几年前,自驾游黄河石林,路上两次摆渡,车坐船过黄河,那时私家车能进到饮马沟口。
进去时艳阳高照,走了一段,到村民驴车集中的地方,继续深入饮马沟可搭驴车,称为“打驴的”。我人懒,回返。
然后驱车上二十一道拐往景泰县城走。在二十一道拐上,下起大雨,一路上如此。
安顿下来,微信上许多朋友连番呼叫我,因为当日饮马沟山洪,四辆车被冲入黄河。朋友们从我发的三四幅拙劣手机照里,知道我那段时间正在黄河石林。
甘肃出古怪天气概率很大,尽管每一种古怪天气概率很小。若干年前,五一放假,出游的都是衬衫出行,结果五二来一场大雪。
今年五月中旬,石佛沟银装素裹,引得许多市民前去。六月雪也见过,下雪时调侃一句“哪里有人受冤屈了?”我没到西北之前,根本想象不到这种古怪天气。
03
天气是主要因素,但组织的涣散等“人祸”成份,也绝对不能轻巧放过。如果这次跑步的人里有什么重要人物,当地还会这样懒散么?当地人还不知道本地气候的多变么?
事先的气象判断,沿途的保障措施,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如果每隔三五公里就能设置一个固定保障点,我相信以这些选手的身体素质,不会那么轻易失温死亡 。
那么,马拉松怎么突然就成流行了?再怎么简单的马拉松,都需要参与者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强韧的精神,这本就不该是全民运动才对。
马拉松的上古起源,是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后,雅典统帅米勒狄派出一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赶回雅典报信。
从马拉松前往雅典的一路上,菲迪皮茨使劲地奔跑,结果当他抵达雅典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
菲迪皮茨激动得喊出“我们胜利了”这句话之后,倒在地上与世长辞。源头开创者,最强壮的士兵都跑死了,足证此项运动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风险。
是经济发展,让马拉松成为了流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需要追求一点精神上的东西,无论是真有这个需求,还是跟风附会,强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持久需求。
大富豪玩得更high,前几年流行的登山运动,许多富豪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人抬着上喜马拉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众面前用“挑战自我”来赋予自己更脱俗的形象。
富豪们的行动对普通人带动极大,自我赋予意义又是人类本能,因此经济发展后的中国,马拉松突然就成了一门“显学”。
况且,这对地方的形象展示和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除了少数高精尖行业无需人气,绝大多数同质化竞争的城市,是需要热热闹闹的。不信你看,只要是发达城市皆熙熙攘攘,濒死的城市才门庭冷落。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 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185场,规模赛事 1828 场,规模赛事场人均规模为 3898 人,认证赛事场均规模 11874 人。
赛事数据和参赛人数狂长的背后,马拉松产业也体现出强劲的动力。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共128家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65亿。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戏曲搭台,经济唱戏。唱戏的都是经济,搭台的随风潮变化而变。这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意,但也需要注重组织的完善和安全。
这次白银市的教训,希望所有要搞大型活动的城市,都能深深的吸取。把参与者、参赛者当成自己的领导,一切安排就都能完善了。
以上,是我能拿得准的部分,以下是我把握不准的,写出来,供大家自己思索。
04
这些极限运动到底有没有意义,我内心的一个看法是并没有。古话说的好,“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意思是生命是宝贵的,不要轻易冒险,轻易浪费。
现代许多极限运动,说穿了就是自我赋予意义的行为。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到底还要做出多少荒唐的举动才算够!
而内心的另外一个声音则是:人类的冒险和牺牲精神,正是我们进步的源泉。没有莱特兄弟的以身犯险,飞机还不知道啥时才能发明出来。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践先行者“万户”就是这么个“傻子”。
他的故事甚至变成了典故叫“万户飞天”,15世纪,一位叫万户的明朝官员手执两张风筝,将自己捆绑在座椅上,椅后加装47枚火箭,用蜡烛点燃火箭后升空,不幸的是,万户最终殒命。
万户虽未成功,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誉为火箭飞行第一人。1970年,在英国布赖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会议上,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正式以“WanHoo”命名,从此,万户被很多人知晓。
谁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和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一直深植在族群之中,等待到合适的机会就会萌芽。
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富有冒险精神的极限运动,我相信这两种声音会一直存在下去。
当然,怎么看待是一回事,组织者的责任是让每个运动者都安全回家是另一码事,责任的追究和教训的汲取,与继续发展极限运动之间并不矛盾,我其实也不太想看到“因噎废食”的情况发生。
每个事件都可以拆解成许多层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和看法,但对于主政者来说,责任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妥善组织,精心安排,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而且,这种精心组织安排在摆个茶杯都能拿尺子比划的文化氛围下,并不陌生和艰难。
希望这21名勇士在天之灵安好,也愿以后的极限运动安好。
1.《91wan明朝传奇专题之21人遇难!越野赛成“夺命跑”?甘肃死亡越野赛背后令人深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1wan明朝传奇专题之21人遇难!越野赛成“夺命跑”?甘肃死亡越野赛背后令人深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