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宋朝有话说|赵匡胤:"朕也想强如汉唐,可朕做不到啊"

时间:公元1127年1月9日 地点:开封皇城内 人物: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妖道郭京 赵佶:"道长,你这"六甲之术"当真可以挡住女真人么?" 郭京:陛下放心,此"六甲神术"乃是我道家秘术,不仅可以挡住女真人攻城,择日出兵三百,可直袭至阴山。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早年间我学这秘术可是相当不易!想我六岁那年上山砍柴,在山中见一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如神仙临世,抓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位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日后必成大事"……

赵桓:"唉,这个,道长!道长!受累离我远点,唾沫星子崩我脸上了"

太监:"官家!官家!大事不好了,女真人攻进内城了!"

郭京:"两位陛下不要担心,贫道这就做法去借天兵!"(提起道袍,一路小跑,不见踪影)

赵佶:"……"

赵桓:"……"

女真士兵冲进场内,将二人捆绑!剧终!

———————————————我 是 分 割 线———————————————

以上为超小型话剧《靖康之耻——大内揭秘》的剧本。从精神上大致还原了北宋灭亡前夕的情景。以上剧本本人不要求版权,想真正拍出来在年会演出的不用怕侵权。(画外音:"呸!你这破剧本谁演啊,好好写东西")

额,好吧。各位看官应该品出来了,咱们今天要说宋朝了。宋朝作为非议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朝代,一篇一期肯定是讲不完,从今天开始啊咱们要出一个宋朝的系列叫《宋朝有话说》慢慢和大家聊聊这个王朝。

提到宋朝其实好多人会非常不屑,甚至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代人站在所谓"上帝视角"去审视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很多东西。而现代人概念当中古代王朝的强大,大多数都是以军事,领土面积作为衡量标准的。在这方面宋朝确实挺惨,我无意推翻这点,毕竟领土面积实打实在那,可如果让宋朝统治者彻底背这个锅,确实也有点强人所难,说实话换了谁可能都不好使。

毕竟宋朝军事不强大有部分原因是先天的,就好比你指望一个先天心脏病患者去搞马拉松运动,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是要洗白宋朝,这个真不是我洗,今天我就在客观层面和各位看官细细道来。

唐宋元明清,是个小孩子都会背的一段中国朝代顺序,但宋太祖赵匡胤有话说!"朕的前面真心不是唐朝,朕的大宋不是唐朝的继承者,唐朝半毛钱遗产我都没看见"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规律,大一统王朝在因内部问题崩溃的时候,接替他们的政府都没有能力单独接管那庞大而破碎的版图,导致肯定会出现大分裂的乱世。

符合以上情况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汉和唐,汉朝在黄巾起义后迅速崩溃(具体内容详见本人文章《被忽悠瘸的历史————"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细思极恐的黄巾起义》一文)迎来了乱世三国。三国时期因罗贯中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被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

而罗贯中的另一本小说《残唐五代演义》却没火起来,也让很多人忽视了一段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

朱李石刘郭,

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四帝,

拨乱五十秋。

短短五十余年中原大地先后有五个王朝,十四任皇帝。周边更是小国林立,怎一个乱字了得。

直至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汴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在猛男赵匡胤的带领下,963年灭荆南国;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而后吴越国和清源军传檄而定纳土归降。除北汉占据的领土(今山西省中北部)外华夏故地基本实现统一,领土面积大约有230万平方公里。

但强如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其开疆拓土的功绩也仅限于此。

因为这个王朝先天不足的情况太致命,致命到赵匡胤这样的猛男也是一筹莫展。中原王朝历来最大的外部威胁均是来自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每名男子都是一个合格的兵员,且不需要太怎么训练,成军成本非常之低。

在战马方面游牧民族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冷兵器时代,可以说,谁拥有了强大的骑兵军团,谁就在战场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汉朝和匈奴就是典型的例子,从"白登之围"到"封狼居胥"通过百年间的蓄养战马汉武帝才能有资本对匈奴实施战略反攻!所以"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伏波这句话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和民间马匹要求不同,军马匹必须放牧,要有大片的牧场供马匹生长繁衍。中原王朝历史上,马匹的天然牧场大致有两个,一个在西北(今陕西北部,甘肃大部,青海和新疆部分地区),一个在东北(辽东一带)。

"去他奶奶的,老子一个地方都没有!"(宋太祖掀桌中······)

而且导致宋朝没有蓄养战马的地方还是唐朝的锅,在"黄巢之乱"中收复长安的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唐僖宗赐姓李,并封为夏州节度使,赐军号为"定难军"。其所辖地区为今天的陕北地区、宁夏全境、甘肃大部和内蒙青海部分地区。唐朝灭亡后,党项族虽然对中原政权一直表示臣服,但事实上已经形成割据,拓跋思恭的后代李元昊更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高大夏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西夏。得!西北的马场不在大宋管辖范围内。

那东北地区呢?更是没戏!本来唐朝对草原上少数民族都是连拉带打的政策,搞平衡主义,防止一家独大,可唐朝末期藩镇割据自顾不暇草原上的平衡被打破,就在唐朝灭亡的同一年,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契丹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等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辽东早就是人家契丹人的地盘了。

缺少战马只能组建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于是有宋一朝和北方外族的战争就陷入了"打得过,追不上和打不过,跑不了"的怪圈无法自拔。

综上所述如果非要说宋朝继承了唐朝什么资产的话,那绝对是负资产。

饶是如此其他朝代还能背靠长城防线进行防守,可是宋朝嘛……("陛下!陛下不要再掀了,宫里没几张好桌子了")

宋朝最大的伤痛就在"幽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本想削弱自己姐夫石敬瑭的兵权,可惜用力过猛逼反了石敬瑭。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割让为代价请求契丹出兵相助。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大喜过望,这相当于大马路上捡了一张彩票结果还中了头奖!遂出兵相助,帮助石敬瑭打败李从珂,后唐灭亡后晋建立。而"幽云十六州"的百姓们一夜之间就换了国籍。

如果您对"幽云十六州"没什么概念,那请看以下地名并结合地图观察。

所谓"幽云十六州",是指

(今北京市区)、(今北京顺义)、(今北京延庆)、(今北京密云)、(今天津蓟州)、(今河北涿州)、(今河北河间)、(今河北任丘市北)、(今河北涿鹿)、(今河北怀来)、(今河北宣化)、(今河北蔚县)、(今山西应县)、(今山西朔州市东)、(今山西朔州市区)、(今山西大同市云州区)。

其所辖范围基本都分布在长城南侧,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自东向西长600余公里,南北宽约200余公里,全部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分布其上的太行、燕山等山脉绵延数千里,屏蔽着华北平原,拱卫中原腹地,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分水岭。

"幽云十六州"并不是在宋朝手中丢的,但对宋朝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以步兵为主的宋朝失去了防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还有那依山而建的万里长城。自此从宋辽边界到北宋首都汴梁的800公里之间,一马平川,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作为一代雄主开国之君,赵匡胤对"幽云十六州"重要性认识的非常清醒。他曾说"天下视幽蓟为北门,无幽蓟则天下时常不安"。

作为一个能说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皇帝,现在卧榻之侧有一只不在笼子里的狼,可想而知老赵的心里压力有多大。

作为一个有战略大局观的皇帝,在没有必胜把握的前提下,赵匡胤的打算是存活北汉作为宋辽两国的战略缓冲区。而且中原地区饱经战乱,国家也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休养生息。

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祖也是煞费苦心,《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陷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可明眼人都知道,如此战略要地想要用钱赎买回来无异于与虎谋皮。

不但国境线的安全无法保障,国都的位置也极其尴尬,早年间纵横家张仪就给汴梁的地理形势下过定论"魏之地势,固战场也"。汴梁周围没有关隘险阻,在这种地方建都辽国骑兵随时可以兵临城下,安全感和幸福感真心没有保障。

可能有朋友就要问了,那为啥还定都汴梁?这个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当年朱温灭唐的时候其封地势力范围就是汴梁,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除了后唐外其他四个中原王朝全部定都汴梁,汴梁的发展在同时期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且赵匡胤是靠兵变上台的,全面继承了后周的政治遗产自然也就包括现成的首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太祖也有过自己的考量,在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他提出"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对!迁都,这地不安全,去洛阳!洛阳就安全了么?你还别说,真的比汴梁安全多了!洛阳四面群山环绕、雄关林立,临洛水,负邙山,望伊阙,据成皋,控崤函。"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如此描述可不是白来的。而且从私人角度讲,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没想到这一对国家有利的想法招来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并且理由繁多,比如起居郎李符的理由就是洛阳现在太穷了,饱经战火,不适合皇家居住。但这个理由太牵强。都指挥使李怀忠的反对理由还说得过去"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诚然汴梁当时经过多年经营漕运便利,可取天下米粟以养京师,在这点上洛阳确实不行。但这也是汴梁缺点所在,赵匡胤觉得,既然汴梁城中所需物资都要仰仗水路补给,一旦水路被截断,汴梁被围困那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一一反对也就罢了,自己最亲近的弟弟晋王赵光义也明确表示反对。再谈到京师地势不利于防守的时候,他引用了《史记·吴起列传》的一句话"在德不在险"。

如此政治正确的话让赵匡胤无法辩驳,一脸黑线!在群臣和亲弟弟的反对下,迁都计划就此夭折。

赵匡胤沉痛的说"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他的预测是正确的。不迁都,京师的生存就全倚仗漕运,运河的开掘和疏通就成了国家头等大事,无休止的工程量一定会让百姓疲于奔命的。

至于群臣和晋王赵光义为什么反对迁都,其实很简单。群臣在开封经营多年,你让他们放下既得利益豪宅美舍跑去开发新首都,做梦呢!赵光义更是在开封府尹任上任职十六年之久,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如果迁都势必影响他在朝中的势力。况且赵光义的野心还不止如此。

"幽云十六州"缺失加上游牧民族的大量骑兵优势,再加上无险可守的都城。在这三项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赵匡胤心里的苦估计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契丹骑兵动不动就饮马黄河,大宋的西军更是只能看着党项铁鹞子的屁股望而兴叹。军事上的积弱导致了宋朝总给人一种非常憋屈的感觉。

在如此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赵匡胤也只能委屈的说一声"朕也想强如汉唐,可朕做不到啊"!

1.《宋朝有话说|赵匡胤:"朕也想强如汉唐,可朕做不到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宋朝有话说|赵匡胤:"朕也想强如汉唐,可朕做不到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6779.html

上一篇

20句宋朝诗句看这里!当时只道是寻常。总会有几首诗词感悟,令你瞬间清醒

下一篇

7说宋朝看这里!宋朝—当时世界的第一经济强国

【一句话概括宋朝】专题梦回大宋,知否知否,一半绿肥,一半红瘦

【一句话概括宋朝】专题梦回大宋,知否知否,一半绿肥,一半红瘦

一句话概括宋朝相关介绍,宋代是我最想回顾的朝代之一。 另两个,是汉唐。 一、千年回望 千年之回望,如果还有,是商周,顺便路过一下~秦代。 汉代,奠定了汉文化宽厚的基础。 宽宽大大的上衣下裳,走起路来,就像有穿堂风过一样,内里...

关于一句话概括宋朝我想说梦回大宋,知否知否,一半绿肥,一半红瘦

关于一句话概括宋朝我想说梦回大宋,知否知否,一半绿肥,一半红瘦

一句话概括宋朝相关介绍,宋代是我最想回顾的朝代之一。 另两个,是汉唐。 一、千年回望 千年之回望,如果还有,是商周,顺便路过一下~秦代。 汉代,奠定了汉文化宽厚的基础。 宽宽大大的上衣下裳,走起路来,就像有穿堂风过一样,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