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路上,第一站在三亚。

所以提前来一段时间,做些必要的准备。

在三亚闷头眯眼逍遥了一段日子,因空见色,日久生情,就很想写写三亚。拿起笔来才发现对三亚最多的记忆竟然是喝酒,我能记得在黎寨痛饮三天山兰酒的快意,能记得小觑了地瓜酒而被掀翻在地的尴尬,热闹的大排档人声喧哗,昏黄的小酒馆灯光如莹。其他的印象需要慢慢收集,我把自己的三亚泡在了酒里。

网上写三亚游记的太多了,也难怪,这个充满了热带风情的海滨城市,风骚如许,浪漫如斯,引得全国的荷尔蒙都飘荡过来,吸引力炸膛。

我很认真的看了许多三亚游记,并科学地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美女写的,一类不是美女写的。

美女写的游记多,点击量也大。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满屏的胸,大的小的、真的假的。还有满屏白花花的腿儿,长的、加长的、直溜的、罗圈儿的。

美女们在那些如雷贯耳的景点面前杵着S造型,摆着各种剪刀手,柔韧性好的都快把自己扭成曲别针了。别说,莺歌燕舞的,还挺好看。

不是美女写的,没印象了。

* 三亚与天涯 *

很多汉字,其意不必甚解,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字魅力,三亚、天涯、海角这些词便是属于自带光环的,巧的是他们都属于三亚。

关于三亚名字的由来,至少有六七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两条河汇聚成“丫”字,俗称三丫,雅称三亚,是说甚为可疑,不太靠谱。

另有一种说法,三亚的名字来源于黎族先民的口语音译,意为“河边的沙田”,从资料的可信程度,推理的合理程度来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最为接近真相,当然,这只是我认为的。

“天涯”、“海角”不特指某地,是中国文人的心头苦,它的情感存在远比其地理存在更为久远。文人矫情,出个远门就哼哼唧唧,心情不爽,离开家离开媳妇远了点,哪里便都是天涯,若有美女相伴,哪有天涯?都特么是家。温柔乡里,他乡便也是故乡了。

雍正五年,“天涯”二字被一个叫程哲的人刻在南海边的一块石头上,从此天涯便专属于三亚。程哲是雍正时期崖州的知州,约略相当于今天的三亚市市长。程市长霸气的举动对三亚来说,功德匪浅。

* 三亚人 *

荔枝沟社区有个三亚学院,一个被父母逼婚快要崩溃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美女如云,说的时候口水淋漓。但是,真正让人口水淋漓的,是三亚学院对面落笔洞里发现的那八颗牙。真巧,都说露八颗牙的微笑是最美的微笑,这跨越万年的微笑确是上天赐给三亚一份厚礼。这一笑倾国倾城,意义重大,硬生生的把三亚最早的人类活动,定格为至少一万多年前,一跃成为人类早期活动地区之一。

关于这些先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孤悬海外的小岛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几十万年前就来到了三亚,猛生孩子多种树,繁衍生息。

另一种说法是,一万多年前,曾发生过全球海平面大倒退,使得三亚与大陆相连,这些先民从两广、福建,溜溜达达就过来了。三亚史上第一批炒房团正式成立。

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种说法哪种正确。我倾向于第二种,当然,这需要另外一些证据加以证明。

反正,来到岛上的先民们应该是幸福的,简单挡几片叶子就行,不挡也没关系,不冷。至少不用像在大陆的时候,冬天为了找一件御寒用的貂儿,举着石头满山追着猫科动物跑,又累又危险。

这些三亚最早的原住民,与殷商时期渡海而来的骆越族,构成了今天的黎族先祖,骆越族为百越族的一支。汉唐宋元时期戍边、避难、贬谪而来的汉族,漂泊而来的回族,作为特殊技能人才引进的苗族,共同构成现在三亚多民族的基本版图。便是在这多民族的融合之下,形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三亚人文。

* 三亚的黎汉交融 *

三亚各民族至今还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这一点其实是很难得的。

历史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通常是伴随着武力征伐与杀戮的。汉文化的传播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温情脉脉,媚眼如丝。强势的时候,凭借的是武力的高压。实在搞不定的时候,也要派一些远房的侄女、山寨的公主们,在异族血统里掺沙子。人家本来高鼻碧眼,两代之后,便被整成了鞋拔子脸单眼皮。搞得四境之外,那些桀骜的汉子们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我大汉的外甥们淘气罢了。

早期来三亚的汉族人,多为避祸贬窜而来,自身尚且灰头土脸,哪有闲心思管别人的三从四德?明清之际,虽然朝廷监管的力度加大,但苦于山多林密,管理成本太高。基本上是只要不造反,便各由其是。基于此,黎族得以与汉族杂处而能保存自己的民族个性。

不同种族文化之间的排异是天然属性,明清时代的汉人初见欧洲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是个什么玩意?”他们觉得自己是见到了鬼,所以称人家为洋鬼子。与汉人的人生初见,葡萄牙史籍记载的是:他们是能工巧匠,就是太丑了。

黎汉之间自然也会有这种排异,但是,人性中那些善良的本质,使得民间的交融真诚而自然,润物细无声。其中,影响深远,不得不提的是:黄道婆,鉴真和苏东坡。

黄道婆,这个逃难来到三亚的汉人童养媳受到了黎族人最热情的接纳。三十年后,回到了故乡上海的黄姑娘,利用熟练掌握的黎锦技术,使得整个中国的纺织业有了飞跃。黄道婆的主要功绩应该是将黎族人种植棉花、纺织棉花的技术带到汉人区。小时候,满街弹棉花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若说他们的祖师爷是黄帝,典型的抱大腿,我认为他们最应该膜拜的祖师爷是黄道婆。

鉴真六次东渡,第五次被台风吹到三亚,这是冥冥之中三亚与佛的一段缘份,前世注定。鉴真在三亚盘桓一年之久,兴建庙宇,讲经传法,他的每次传法都是千人以上的规模,可见影响之巨。从此律宗南山一脉,心香缕缕,永留三亚。这部分史实中国几乎没有记载,日本史籍《唐大和尚东征传》记得详细,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侧面了解一下唐时期的三亚。

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苏东坡,虽然他被贬斥在儋州,但是影响力却遍及整个海岛,三亚当然也受惠不浅,所以这里要提一下。

元祐党争中被贬得跟头把式的苏东坡,谪居广州惠州,仍不改达观本色,午觉睡得爽,做了首诗,相当于发了个朋友圈。他的知己政敌章惇一看,哎呀,你过得挺舒服啊?接着贬,去琼州(海南)吧,看你还得瑟不?

“东坡不幸海南幸。”苏东坡,这个汉人的璀璨明珠将儒家文化深植于海南,一时间这个蛮荒的孤岛上弦歌四起,书声琅琅。海南的首位举人、首位进士皆为东坡弟子。与王阳明坐而论道的明代大儒钟芳,也是这一思潮的受益者。书香一脉,不绝于缕,日后升腾全岛的文化之火,就此引燃。

三亚现今的一切,正是得益于这种相对独立、温和而非峻急的黎汉相容,包括三亚人独特的性格和饮食,都深受此影响。长久的自由状态,炎热的气候,没有了儒家繁杂的饮食礼仪的羁绊,使得琼菜质朴自然。这反而成就了其极度清淡的特点,我认为琼菜是最能够体现食材自身的清甜本色的菜系。

同样的影响也体现在三亚人的性格上,三亚人少了些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多了些敬天法祖,知足达观。你能感觉到三亚到处是一种闲适的慢生活,便是这种对现世安稳的极大满足,就是嘛,人生又何必行色匆匆。

三亚不仅有能让人血糖升高的浪漫海滩,同样也有着质朴天然的内核,当然,这一切需要你自己慢慢体会。当你饱览了三亚极美的自然风光,饕餮般的横扫了各种海鲜大餐,不妨放缓脚步,用心深入另一个层面上的三亚。我的建议是,找个热情的黎族村寨,带上美酒与诚意,痛饮三天,一个真正的、热情的三亚会迎面而来。


作者:西恩

微信公众号:youdiaohaianxian

1.《三亚在商朝叫什么?我来告诉你答案三亚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亚在商朝叫什么?我来告诉你答案三亚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