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很大。
一是对商业的贡献。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商业繁荣。
二是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宋朝的科学技术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三是对海洋贸易的贡献。南宋的海洋贸易成就巨大。
四是对文学发展的贡献。宋朝的文学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极高峰。
但是宋朝最大的缺点是一条腿走路,即重文轻武,国富兵弱,就像一个人拥有无数的金钱,但是却没有能力保护,这必然会招来无限祸端。
这一点从祁新龙《景德元年》里宋辽的争端、宋朝和西夏的相处模式以及宋朝所采取的化解方式就能深深体会到,宋朝就像一个富有的大草堆,周围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想从宋朝扯一点,所以无论战争输赢,他们都会不定期地进行骚扰,抢不到城池那么向宋朝要一些钱财也很不错。
宋朝对北边辽国,是从心底惧怕,所以不愿意交战,宁愿花岁币买平安,对西夏却是因为不堪其扰,只想边境安宁,也是花岁币打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宋朝都是付出财富的一方。
也许对宋朝的执政者来说,他们认为岁币没了还可以再创造,而战争带来的是生灵涂炭,是国力衰弱。
1
其实,宋朝的基调从赵匡胤开始就定下了,从他设局的“杯酒释兵权”就注定了宋朝文治将高于武功。很多人对赵匡胤定下的重文轻武表示不理解,尤其是很多后世人喜欢用马后炮的方式吐槽,认为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重文轻武。
不可否认,重文轻武是宋朝执政的弊端,但是如果我们从五代十国开始去看这一段历史,就会对赵匡胤的决策给予理解。
五代十国每一个开国君王几乎都是上一个国家的武将,而灭亡每一个国家的也几乎都是这个国家的武将,就连赵匡胤自己建立的宋朝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来的,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的宋王朝对武将的忌惮又有什么不合理的呢?
总体说来,赵匡胤不是一个残暴的君主,虽然也没有跳出飞鸟尽良弓藏的俗套,但是每一位功臣几乎都是善终,也算是开了开国君王的先列了。
且经历过五代十国几十年的生灵涂炭的战乱,宋朝是唯一统一了中原的朝代,太祖太宗本身都是武功卓越的人,对武将还是有着一定的天然好感,对战争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待周围国家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但是,当时间过去了几十年,王位传到了宋朝的第三代君主宋真宗手里时,宋朝就完全地进入了文臣治国的时代。
景德元年的宋辽战争特别能够体现出宋朝文臣治国的局面,尤其是宋真宗从骨子里惧怕辽国军队,从骨子里厌烦战争,他特别的渴望和平,渴望到宁愿花很多的岁币去购买。
他对檀渊之盟的直接谈判者曹利用交代,只要不割地,哪怕每年给辽国一百万岁币也行,当曹利用回来后对他身边的太监竖起了三根手指,他以为是三百万岁币,一开始心疼生气,但是转念一想三百万也行,只要两国边境再无战事即可,当听到是三十万岁币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三确定后他心中狂喜,给曹利用许多的嘉奖,实际上曹利用本人是抗拒和谈的,因为此时辽国军队已经陷入宋朝的包围中。
景德元年的这场战争,辽国以举国之兵南下,但是却被宋朝的军队一一击败,几经转折,勉强攻下一个很小的不重要的城池,主帅萧挞凛中箭身亡,这时候是宋朝最佳的反击时机,但是因为宋真宗的惧怕,他非常渴望这场战争快速结束,希望辽宋边境归于和平,所以,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他却做出了讲和的决策,愿意每年给辽国岁币稳定宋辽边境,结下了檀渊之盟。
这也给宋朝后世君主开了花钱买和平的先例。但是如果一味地指责这次的结盟其实也大可不必,毕竟这次的结盟也真的让宋辽和平了百年,至于后来的靖康之耻,不能全然怪罪于和平,因为说起来辽国是先于北宋灭亡的。所以,靖康之耻的原因是北宋自太祖太宗后的的所有君王没有居安思危的远见,尤其是从檀渊之盟后,北方最强大的辽国不再进犯,让宋朝的这些帝王觉得天下太平,四方安乐,他们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舞文弄墨上面,尤其到了宋徽宗这里,天赋异禀的文学才华让他更是对周围的危险视而不见,对崛起的女真族毫无警觉,这才有了靖康之耻的祸端。
2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从娘胎就发育不足,如果后天疗补得当,是有望成为健康的“孩子”的,但是最有能力的两任父亲未能治好其病,接棒到了第三代的宋真宗,已经全然放弃了完全健康强壮的想法,一副任其自生自灭的放任状态,但是私心又希望它能自愈。
但我想宋真宗一定不是从内心自愿放弃让宋朝强壮的,他只是被吓破了胆,因为他看到父亲为之付出的惨痛代价。
其实宋真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幸运君王,因为在他即位后遇到的几任宰相对他对朝廷都是肝胆相照,呕心沥血的,无论是李沆、毕士安还是寇准、王旦,遗憾的是寇准后来陷入党政,过于偏激,王旦没有李沆、毕士安那样的魄力,以至于被宋真宗成功贿赂收买,默许了宋真宗的泰山封禅闹剧,既劳民伤财又带坏了宋朝从上到下的风气,后来的宋徽宗有样学样,大兴土木,建造艮岳,激起全国多地多群体造反,伤了国体,动摇了根基,最终被金灭亡。
说回景德元年,这一年的宋辽大战,可以看出此时宋朝的武将素质是十分优秀的,面对辽国这样的强敌,他们的守城御敌十分的有经验,让野心勃勃的萧太后陷入了深深的包围圈中。可惜的是宋真宗因为内心的恐惧和不自信,未能抓住机会一举歼灭来犯的辽国军队。
本来这一次决战可以令辽国再无侵犯的能力,但是宋真宗选择了放虎归山,然后宋辽两国变成了两只老虎交朋友,一起发财一起乐,全然想不到隐匿周围的那些“狼群、鬣狗”,以致于百年后两只老虎先后被之前没看在眼中的“鬣狗”毁灭。
3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听过下级贿赂上级,同级间贿赂,从没听过上级去贿赂下级,而皇帝贿赂大臣更是令人无法想象,但是历史上却真的存在这样的皇帝。宋真宗就是中国历史上贿赂收买大臣的三位皇帝之一。
第一个是唐高宗贿赂长孙无忌,封长孙无忌孩子官,还送金银珠宝,想要换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但是长孙无忌装醉不接话;
第二位就是宋真宗贿赂宰相王旦,以赐酒之名赐了一壶珍珠封王旦的口,让他不要反对自己伪造天书、假造祥瑞封禅泰山,这成了王旦最遗憾的事情;
第三位则是明朝朱祁玉,因为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抓,他被大臣们拥立为明代宗,听这号就知道只是代理,为了稳定军心而已,但是明朝此时已经有了皇太子,那是明英宗的儿子,不是他的儿子,他死后,皇位应该传给明英宗的儿子,但是他想传位给自己儿子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又怕大臣们反对,于是给内阁首辅、东阁大学士等人加官加工资,顺便再送点钱,进而顺利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为何要贿赂?说明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或者是有悖良俗的,必然会遭到正直的大臣反对,于是便有了低下身段去贿赂下属的行为。当然,这三位皇帝也都不是昏君、暴君,他们知道立国之本是君臣和睦,不能因自己的私心动摇国本,硬来肯定不是明智之举,所以便有了贿赂大臣的荒唐举动。
4
景德元年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不值得一提,相互之间看起来也毫无关联,但是这些事情却对宋朝的后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关乎到国运。
比如一个平民老百姓敲响登闻鼓告当朝宰相寇准曾经谋反,虽然当时就已经查清纯属诬告,但这其实是党争出现的端倪,只是被宰相毕士安用强硬的手段给压下了。
再比如一个寡妇反复敲响登闻鼓,竟然拉下了前后两个宰相,这隐隐出现了官场贪腐的端倪。
还有明明辽国军队已经被宋朝军民逼入死路,宋真宗却出人意料地同意和谈,并且定下檀渊之盟,每年给岁币购买和平,这开启了宋朝花钱买和平的传统,让宋朝后来的继位者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没有钱摆不平的国家,一味地沉迷于发展经济、文化,忽略边防、忽略军政、忽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比如后来崛起的女真族,也就是金朝,于是有了令宋朝上下永远的耻辱——靖康耻!
5
宋真宗之所以懦弱胆小,一是因为他的伯父赵匡胤和父亲赵光义在他心中就如神一样的存在,但是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也打不过辽国军队,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肯定无法与辽国抗衡,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才有了檀渊之盟这样的城下之盟的奇葩协定。
说到底,是宋真宗的原生家庭没有带给他足够的自信,带来的只有自我否定,一种对比后的自我否定。
究其原因,固然有赵匡胤和赵光义的高光带给他的压力,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赵光义从没有想到让他的儿子去军队中历练,因为他认定了文臣治国的方针,认为只要修好文化课,懂得治国方针,就可以统治那帮文臣了。
而且赵恒原本也不是天选之子,所以无论是哪方面刚开始也没有往治国能力方面去培养。
虽然最终他登上了皇位,但是皇位却是自动降落的,他没有费一丝力气,也因此没有丝毫御臣的经验。
景德元年时若没有强势的寇准,只怕从宋真宗时代宋朝便已经与辽国隔江而治了,若没有寇准的强势,只怕他就成为宋跑跑了。
6
都说弱国无外交,但是宋朝是唯一的强国无外交,这个问题的根就出在宋朝重文轻武,文臣独大却又无力御敌,但是又不敢放权给武将,于是花钱买和平就成了宋朝上下一致的决策。
如果说檀渊之盟有错,那就错在赢了却依然要花岁币买和平,姿态放得太低。要说檀渊之盟辽宋双方得利的是谁?当然是双方的老百姓。错就错在双方都太渴望和平,忘记除了辽宋还有其他国家虎视眈眈,忽略了其他国家的动向,一味地沉浸在和平繁荣的温柔乡里,丧失了基本的危险嗅觉。
其实反思一下,为什么赵光义两次北征都告失败,很大的原因是他没有放权给武将,试想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武将,他如何去拼尽全力,如何去运筹帷幄,即使有好的计谋,没有实际的兵权也无法实施。当然也有路途遥远,以步兵为主的宋朝军队优势远不如马背上的民族,在行军速度与阵法移动上是吃亏的。
所以,这个病根从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无法改变。
再如果,当时没有檀渊之盟,宋真宗听从了主战派的观点,对辽国军队进行合围歼灭,宋真宗就不会泰山封禅了么?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时宋真宗估计更是有恃无恐,连一丝牵制都没有了,他岂不是更加逍遥自在。
所以,宋朝走向衰落覆灭不是因为檀渊之盟,而是因为为君者不喜战争,为君者害怕战争,为君者没有长远的眼光谋略,为君者缺乏胆魄,他们更喜欢偏安一方。
为君者喜欢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本是好事,本是美德,但是没有居安思危的敏感就是为君者的失职无能了。
7
我们看到宋朝有好多赞扬大好河山的绘画作品,比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尤其是《清明上河图》,我们能够看出热闹的街市,繁华的都市,但是隐藏在其中的隐患也不该被忽略,比如本该有士兵值守的岗亭却空空如也,证明宋朝的当政者是多么的懒政,多么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世界毫不关心,只要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热闹祥和就不管其他,对外界逼近的危险毫不留心。
宋朝之所以屡屡被犯,周边小国之所以敢来骚扰,是因为宋朝之间没有将相和,只有相压将,在宋朝,文臣看不起武将,自己却又没有能力领兵抗击外辱,久而久之,外族人都知道了宋朝这一弊端,但是宋朝自己却死抱着不放,认为立国之本就必须文臣统治,武将不能惯着。而且为了防止武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人脉混熟了,结党营私,还实行了轮岗制度。
国富兵弱是宋朝最大的缺点,不能文、武两条腿同时走路,宋朝从一开始就是跛脚行进,以至于后来亡国。
但是也要看到,蒙古人的铁骑不仅是踏遍中原,更远达欧洲,亡国无数。国家被蛮族所灭并不代表这个国家是落后的,如同古罗马,现在谁会否定古罗马的成就呢?同样,宋朝也是如此,它的繁华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独树一帜的!
1.《【5代和宋朝】从《景德元年》的檀渊之盟闲谈宋朝的得与失、成与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代和宋朝】从《景德元年》的檀渊之盟闲谈宋朝的得与失、成与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