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唐朝

641年唐朝,干货看这篇!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且看看大唐国力如何?

王玄策剧照

每当我们的南亚邻居不和平的时候,王贤策这个名字总是再次在网络上大规模出现。

关于这个人我们先来看下《旧唐书》记载: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义表、王玄策出使摩伽陀国,随后的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唐太宗再次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再次出使。①这次出使,王玄策居然留下了用大唐强大的号召力调动了诸多藩属国兵马,在印度当地为另一个藩属平叛的事迹。本文就简单叙述下这段历史的背后,唐王朝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

公元六世纪中期,印度笈多帝国崩溃,群雄分立,争战不休。七世纪初期,中天竺尸罗逸多(戒日王)兴起,几经征伐,终重建帝国。王玄策第二次出使时,恰逢尸罗逸多亡故,其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兵袭击王玄策,王玄策使团只有三十余人,贡物被掠夺。当时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王玄策的失败并非他个人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所致。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果人们是可以接受的,就算王玄策无所作为,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王玄策并没有选择默默的忍受这样的结果。他毅然选择了反击,成则扬大唐国威于域外,败则沦为笑柄、罪人也在所不惜。

虽然当时大唐声名极盛,但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域,王玄策与他那只有三十余人的唐朝使团的力量相比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阿罗那顺并没太重视王玄策这个大唐的使者,使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得以趁夜逃脱。王玄策并没有因为远离中原,得不到国家的支持,身无兵马,双方实力对比悬殊而退缩。而是凭借其过人的胆略和出色的外交,选择了向周边友好国家借兵反击的道路。

在周边众多国家中之间王玄策选择了吐蕃和泥婆罗,其原因不难想见。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对各民族奉行平等的友好的民族政策,被各民族尊为天可汗,贞观十五年(641 年)唐太宗派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出嫁吐蕃松赞干布,唐与吐蕃和亲,而文成公主的和亲巩固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促进了两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从王玄策出使的事迹,我们不难看出,文成公主的和亲不仅加强了两族的交流,给吐蕃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也对唐朝与天竺诸国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吐蕃位于唐与天竺诸国之间,经吐蕃到泥婆罗在转到别的天竺诸国的蕃尼道,被称为唐与天竺之间最便捷的道路,是当时唐朝与天竺诸国往来的重要路线,唐朝的高僧、学者往来天竺,也大多循此路径,吐蕃对当时的中印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吐蕃相较于唐朝,更靠近印度,使其兵威可直达印度,这与唐朝虽然声名远播,却无法对天竺诸国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军事影响,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既然唐、吐蕃关系极为良好。此时的吐蕃也在松赞干布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与尼婆罗等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可以想见吐蕃其实也不希望在阿罗那顺的领导下出现强大而贪婪成性的邻国。

事实上阿罗那顺的袭击王玄策所带领的唐朝使团的行为,严重影响周边各国相互间的友好交流,影响吐蕃与天竺各国之间的正常往来。故吐蕃借兵援助王玄策反击阿罗那顺是合情合理的。

王玄策向之借兵最多的是泥婆罗国王。帮助王玄策反击阿罗那顺的这个泥婆罗国王到底是谁,说法不一。但王玄策能成功向泥婆罗借兵,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唐朝对当时印度诸国实行友好交流的和平外交政策,唐朝与泥婆罗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王玄策在第一次出使印度到达泥婆罗时,就得到了国王那陵提婆的热情款待。第二,泥婆罗与吐蕃本来就关系密切。

从泥婆罗和吐蕃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泥婆罗的借兵一方面是由于和唐朝关系友好,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吐蕃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王玄策这次求援借兵的外交活动先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突破口,进而游说泥婆罗国王那陵提婆。王玄策是如何游说吐蕃、泥婆罗的,我们不得知,也无从猜想,但王玄策却真的办到了。吐蕃出兵一千余骑,兵虽不多,但应该都是精锐,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了吐蕃对这件事的态度。有了吐蕃的支持,王玄策再从泥婆罗那里借兵七千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也正由于有了吐蕃这个这一地区的强者的支持,有了这八千余精锐之师,才使那些原来不满阿罗那顺,却畏惧其实力的小国,敢于站出来支持王玄策,反对阿罗那顺。而反观阿罗那顺,篡位自立,统治尚未巩固,在王玄策统率的吐蕃、泥婆罗联军的打击下难免士气低下,所以以数万之众不敌八千之兵也是理所当然。王玄策在成功地利用各国形势,借到吐蕃、泥婆罗之兵,得到各国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后,其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我们看到在战场上他的副手蒋师仁比他更为活跃,②不难看出,所以王玄策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不能简单的被双方的兵力对比,被斩杀多少,俘虏多少这些数字所蒙蔽。

王玄策是使者,是外交家,领兵征战非他所长。但是王玄策运用他过人的胆识、眼光,施展外交手腕,合理的利用各方势力,有效的组织各种反对阿罗那顺的力量,对阿罗那顺进行致命的打击而取得的胜利。最后,玄策执阿罗那顺献阙下,使使者受辱,贡物被劫这一耻辱,转变为扬大唐国威的美事,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其影响是深远的,为以后的唐与天竺诸国友好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光这一点王玄策对于中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就功不可没。

那么为何唐王朝始终几乎没有与天竺诸国大规模的作战过呢?这是因为唐太宗在对外武力上更重视的是西边的突厥和北边的高丽,而对天竺更重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友好交流。从开疆拓土方面来说,中国与印度有喜马拉雅山脉相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纵使唐朝兵甲再盛,但要控制天竺诸国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与突厥对中原构成实质上的威胁,有可能动摇唐朝的统治不同,天竺诸国再强大也难于对唐朝在中原的统治造成根本上的威胁。反之,当时的中国也不可能去威胁当时的印度诸国的安全。简而言之,当时的中印两国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平等、友好地进行各个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彼此的发展,是两国交往的主流。因此,唐朝对当时的印度较之对突厥、高丽等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政策。阿罗那顺对王玄策的掠夺,破坏了中印间的友好交往,事实证明是不得人心的,受到了多国的反对,最终失败被俘。王玄策成功击败阿罗那顺,为当时的中国与印度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许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王玄策完成了与天竺诸国友好交往的任务就是最好的,

因为出使使节搞好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完成出使任务就可以了,如非必要李世民是不需要炫耀武力的。这一点从王玄策每次出使也就是二、三十人也可见一斑。而除了第二次外,王玄策一般的出使情况也正是平平常常的进行他的和平访问交流之旅。他那过人的胆识,高超的外交手腕此后很少有用武之地。而王玄策击败阿罗那顺,保证了当时中印交通的顺畅,维护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安全,使中印之间政治、文化、经济的友好交流得以继续。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王玄策的反击无疑是为了当时中印之间的友好交往这个政治服务的,有利于唐朝与当时天竺诸国的共同发展。

最后说下王玄策的结局:王玄策回唐被擢升为朝散大夫。而王玄策终其一生也止步于此。王玄策在出使天竺过程中的杰出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官职升迁上的太大助力,他前任李义表在出使天竺时也是朝散大夫,可以想见王玄策即便没有击破天竺生擒阿罗那顺的功勋,平平常常的出使最后也能被提升为朝散大夫。

也正因为王玄策终其一生仅是从五品的朝散大夫,所以正史无传。同时,王玄策出使击败阿罗那顺并将其擒回长安的时候,还带回来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王玄策相信那逻迩娑婆寐能合长年药(即长生不老药),遂将那逻迩娑婆寐推荐给唐太宗。太宗命那逻迩娑婆寐为他合长年药,太宗服药后无效,不久暴疾而亡。按常理来说,作为推荐人王玄策难辞其咎,但是王玄策并未因此获罪。此中缘由冷研粉丝中若有人了解,还请告知笔者。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吹雪

1.《641年唐朝,干货看这篇!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且看看大唐国力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641年唐朝,干货看这篇!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且看看大唐国力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2638.html

上一篇

孔子“找工作”:在周游十几年里,差点当个小国君

下一篇

关于641年唐朝我想说公元641年3月2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援藏干部文成公主入藏

641年唐朝,干货看这篇!公元641年3月2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援藏干部文成公主入藏

641年唐朝,干货看这篇!公元641年3月2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援藏干部文成公主入藏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文史公说:“注:图八又称一次同盟费、蒋经会盟费,另一个名字是[侄子舅舅同盟费],名字有点别扭。谁是侄子,谁是舅舅?但是总是亲戚吗,总比战争好。 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

641年唐朝看这里!唐朝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与胜负一览表

641年唐朝看这里!唐朝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与胜负一览表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唐朝在290年中,对内对外的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无年不战。 其中对羁縻州内的僚人、西原蛮、岭南蛮的平叛战争,时断时续,所以不好区别是内战还是外战,又因规模不够大,故不列入。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641年唐朝专题之从关中本位到关洛双子星:唐朝两都制形成的前世今生

641年唐朝专题之从关中本位到关洛双子星:唐朝两都制形成的前世今生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王朝之一,文治武功都有不俗的表现。 作为为数不多不修长城的朝代,自信开放的大唐气象一直为众多古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唐朝的建立可以说是继承隋朝的基本盘,无论疆域、制度乃至文化面貌上...

关于641年唐朝我想说历史上的今天——764年12月12日,吐蕃军占领长安,唐代宗出逃

关于641年唐朝我想说历史上的今天——764年12月12日,吐蕃军占领长安,唐代宗出逃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

【641年唐朝】历史上的今天——764年12月12日,吐蕃军占领长安,唐代宗出逃

【641年唐朝】历史上的今天——764年12月12日,吐蕃军占领长安,唐代宗出逃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宋、赞、建浦被认为是实际入境者。 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

641年唐朝看这里!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看这里!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公司章程13年(639年) 2月,夏朝停止宗室和功臣作为世峰道士。 4月,太宗行幸九成宫。阿史那结社率因不受重用而生怨,与其党羽四十余人谋反,袭击行宫,折冲孙武开等击退之,阿史那结社率遂北逃,渡过渭水...

641年唐朝专题之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专题之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公司章程13年(639年) 2月,夏朝停止宗室和功臣作为世峰道士。 4月,太宗行幸九成宫。阿史那结社率因不受重用而生怨,与其党羽四十余人谋反,袭击行宫,折冲孙武开等击退之,阿史那结社率遂北逃,渡过渭水...

【641年唐朝】专题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专题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641年唐朝相关介绍,公司章程13年(639年) 2月,夏朝停止宗室和功臣作为世峰道士。 4月,太宗行幸九成宫。阿史那结社率因不受重用而生怨,与其党羽四十余人谋反,袭击行宫,折冲孙武开等击退之,阿史那结社率遂北逃,渡过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