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华服的儒家经典—— 《周易》
《周易》又名《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宝贵财富。
现在很多外国人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研究《周易》正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周易》的“易”字,有人说是“简易”的意思,也有人说是代表“变易”,就是以占卜工具数目的变化,来推算求问事物的变化和规律,从而达到解释疑惑的目的。所以说《周易》是一本占卜书。全书主要包含五部分,即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和大传,它们形成的年代各不相同。
按传统说法,八卦卦象是上古“三皇”之一伏羲的发明。伏羲认为有八种事物能联系起人们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由此,伏羲画出一种八卦图,以这八种事物代表全部自然现象和规律,同时还分别代表了八个方位。
后来周文王姬昌将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
商末,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对易学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和创新。
周文王不仅承袭了伏羲的先天八卦,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事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还对伏羲的八卦重新排位,进一步从世上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了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性质可以抽象为八种,但具体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只有八种。由此,八卦中每一卦又都可以为太极--即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由此类推成八八六十四卦,反映宇宙间更复杂的变化。他还认为现实的事物有规律可循,人头脑中的思想也是如此,而且其中主导的思想也参与了世界的运行。于是,他又把自己总结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融入其中,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使八卦在运用上更合理、更方便。《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周易》因诞生在伏羲八卦之后,又称“后天八卦”。虽然它在形式上是占筮书,却广泛地记录了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被称为群经之首。
大传是孔子所作。《周易》的成书早于孔子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易》的启发,而且孔子为解释经文所作的“传”也渗透和包含了儒家的思想和哲学。所以《周易》也被列入儒家的“六经”。
孔子曾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如果多给我几年工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连孔子这样的圣人尚且不能穷尽其知识,竟至发出“假我数年”的感慨,《周易》的深奥于此可见一斑。
所谓的“人更三圣,事历三古”,说的就是《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是经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先后完成的。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证明孔子为《易经》作传的说法是可以确定的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周易》作为医学和占卜之书逃过一劫,得以流传下来。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被列入儒家“六经”的《周易》,从那时起,俨然成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典籍,受到推崇,也成为后世信徒们心中的“圣经”。
因为《易经》是一种占卜的学问,属于巫教文化的范围,所以在汉代以后就被也是从巫教文化中分化出来的道教所利用。以后,《易经》更多的是被道家所传承和发展。《易经》将阴阳作为核心和首要的概念,而道家也讲阴阳;同时,《易经》中的太极位图则成了道家的图形标志。
1.《)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看这里!预知祸福的儒教经典——《周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看这里!预知祸福的儒教经典——《周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