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在西安市东桥马家区发现了唐都道史渊志夫妇合葬墓,在这座看似平淡无奇的唐墓中,一个角落的铜镜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
铜镜,在中国已有超过4千年历史,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屈原曾在《楚辞九辨》中歌咏:"合修饰而窥镜兮",可见从那时起,铜镜就已经是人们日常修饰容貌的生活用品。而经历汉代的鼎盛,进入隋唐,铜镜更是迎来了史上最繁荣的历史时期,唐墓中常有出土发现。
那么这件铜镜有何特别之处?原来秘密不在镜面,而是藏在镜背里。
金背瑞兽花枝镜,西安博物院藏
当考古学家拾起这枚看似平平无奇的铜镜,翻转镜身拂去泥土,只见一道耀眼的金光划破千年的尘埃,铜镜的另一面竟不是常见的青铜,而是真正的黄金!除此之外,黄金贴面之上,星罗棋布遍布着精美绝伦的浮雕,粗略看上去,威严的瑞兽,蔓延的葡萄,仿佛一副栩栩如生的唐代贵族图腾。
这就是见于唐代史书,被唐太宗和唐玄宗等唐代帝王视若珍宝的金背镜。
金背镜,又称为金壳镜、贴金镜、金镜等,顾名思义是将黄金雕刻出各类精美花纹,嵌入铜镜背面。这种铜镜造价极高,制作极为复杂,是难得一见的存世极品,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事实上,即便穿越回唐朝,金背镜也是贵重至极的宝物,可以说是铜镜里的顶级奢侈品,地位超过如今的LV。不仅是唐代皇帝最钟爱的珍玩之一,被多次选为皇室礼物赏赐功臣,在之后的岁月里,还因种种历史际遇远渡重洋,珍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其上的盛唐风华,跨越了国界与文化,震撼了无数观赏者的心灵,成为中国风的爆款。
而金背镜代表的中国风,正是盛唐时代留在世界上的一抹金色的背影。
这件从闫智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金背瑞兽花枝镜,当我们走近它,镜面上虽然倒映的不再是千年前的帝王将相,却依然投射着来自盛唐的耀眼光辉。
金背瑞兽花枝镜
金背瑞兽花枝镜,直径约20厘米,厚度在1.3厘米至1.4厘米之间。从器型上看,这件金背镜为典型的八角菱花镜,镜子为双兽钮,整个镜背一气呵成被金灿灿的一片黄金覆盖,只在钮孔处留有2个孔隙。
覆盖其上的金片,看似薄如蝉翼与镜背融为一体,但实际上需要出神入化的锻造工艺。通过仔细观察铜镜边缘,可以大致目测出金片竟厚达约1毫米。
如此厚度的金片,如何完美熨帖于镜身之上?据修复专家说,那是因为金背镜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制作金背镜的工序极之繁复,需要先铸好高浮雕金壳,再上铸铜镜胎,或是分别铸好铜胎和金壳,再将两个粘结在一起,不管实际采取的是哪一种,都足见唐代金银器和铜镜工艺之高超。
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金面之上的浮雕。整个金镜面的装饰以凸起的高线圈分为了2个区域,内圈里用高浮雕的技艺精心塑造了8组动物图形,这些看上去既像狮子又像猴子的动物,据说是佛教中的一种瑞兽,其中3组为母子嬉戏,另外5组皆为单独嬉戏,他们有的如欲攀登,有的站立回首,让人不得不佩服千年前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匠人,是他用充满巧思的双手,创造了这副高低起伏,充满灵动的画面。
金背瑞兽花枝镜
与此同时,金背镜的外圈则四周点缀着飞云纹,浮雕着唐镜闻名天下的"葡萄纹"。只见枝叶繁茂的葡萄藤次第展开,或在中间结着硕果累累的葡萄,或在中间开着石榴一般的蓓蕾,而枝蔓之下,用浮雕技法雕琢了鸿雁、凤凰、鸳鸯、孔雀、喜鹊等象征吉祥的瑞鸟,它们成双成对,有的在葡萄藤枝上安静的相视而立,有的则一动一静,或对飞嬉游,或回首翘望,层次分明而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最终,整幅浮雕收尾于镜缘的鱼子纹,如曲终收拨当心画,将盛唐风华浓缩在金面的方寸之间。
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金背瑞兽花枝镜,让我们不禁想问,它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金背瑞兽花枝镜 细节
首先,这面金背镜见证了盛唐文化的"高光时刻"。当时伴随着大运河的漕运,南北交通畅通无阻,各州府和周边属国的奇珍物产,源源不断运往首都长安城,而从长安绵延西去的丝绸之路,也日复一日迎送着驼铃声声的来往商队,这样的盛景折射到小小的铜镜上,盛放出了脱胎换骨的文化转型。
唐代市场复原
如果说在唐代之前,铜镜尚且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名画《女史箴图》中描绘的场景。进入初唐之后,铜镜艺术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意义,同时还有精神寓意的器物。无论是李白振臂高呼的“高堂明镜悲白发”,还是魏征循循善诱的“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在唐人的精心研磨下,小小铜镜,可以映照花容月色,可以装饰广厦寒舍,还可以比喻人生,驱逐邪恶。
因此,与历朝历代相比,唐代铜镜种类最多、装饰最盛、器型最美。在汉镜的方圆的基础上,涌现出了菱花镜、葵花镜等等新的造型,另外背面装饰也逐步走向富丽堂皇,构图上除了常见的对称式,还有散点式和连续式等新花样。
此外,在雕刻技艺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擅长使用浮雕和透雕等手法,熟练塑造珍禽异兽、葡萄花木、神话人物等等纹饰,最后镜背材质上更是花色繁多,金背、银背、螺钿等等,不一而足,无不彰显着盛唐气度的雍容风雅,金背镜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既然是铜镜中的极品,数量上肯定绝对稀有,只有少数人能使用,阿伦翻阅历史,也证实了这一推测。纵观唐代,金背镜是唐代皇帝热衷的礼物,被多次作为重礼送给臣子。
比如《旧唐书·高季辅传》就记载:贞观18年"太宗尝赐金背镜一面,以表其清鉴焉。"为了表彰重臣工作负责,唐太宗特地赏了金背镜以资鼓励。另外唐玄宗也曾用金背镜赏赐臣子,《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记载:开元18年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彩。千秋节就是唐玄宗的生日,看来这年唐玄宗过生日心情不错,为了回报百官的庆贺,大手笔送了朝廷高官们金背镜。
连金背瑞兽花枝镜的主人公也不例外。从墓志能看出,神龙二年(706年),闫智与夫人裴氏合葬于此,闫智曾任太州司马,"司马"这个职务为六品官职,谈不上是高官,白居易当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还写下《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过闫智死后葬在都城长安,可见仕途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并非潦倒。再联想到当时武则天夺权上位,起用大批寒门官僚的历史局势,这枚铜镜有可能是唐高宗或武则天的赏赐之物,如此更加令人忍不住遐思,不知精美绝伦的金背之后,可曾被武则天指尖轻拂而过。
就这样,小小的金背镜,从唐朝帝王的双手,馈赠给了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文臣武将。而在唐朝之后的千年时光里,金背镜如当空明月,映照了传播域外的盛唐文化,如今在美国和日本的一些顶级收藏里,同样能看到金背镜的身影。
比如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的金背瑞兽花鸟纹金镜。直径约20厘米,形制与西安出土的金背瑞兽花枝镜非常相似,镜体华丽精致,以浮雕手法在金背上雕琢出瑞兽与凤鸟纹饰,从风格上看甚至有可能为同时期作品。
金背瑞兽花鸟纹金镜
另外还有日本千石唯司所藏的八瓣菱花形鎏金镜,直径同样为20厘米左右,浮雕纹饰主要为两龙两鸾,其中一鸾衔绶,展现出华美的盛唐风貌。
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金背镜传承并发展了唐镜艺术里最为华丽的"中国风",极大完善了中国艺术中的纹饰结构: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题材,都将中国风的团形纹饰表达到了美的极致。
掐丝珐琅铜镜式纸镇(清)
在随后的一千年时光里,这种富有韵律的美学吹拂过后世的瓷器艺术,无论青花还是珐琅都受其影响,甚至在如今的生活中仍随处可见。从家用的锅碗瓢盆,到街巷的井盖,甚而到徽章、纪念币和商标等等,都在不经意间透露着来自唐镜纹饰艺术的灵感,装点着我们的日常。
人民币上的宝相团纹
最后在阿伦看来,相信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无论社会发展还是文化影响,盛唐毋庸置疑是一座高峰。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恢弘气宇,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尽管盛衰荣辱被风雨打去,但留在文学上的历史记忆,以及沉淀在文物宝藏上的物华天宝,历经千年时空,依旧震撼今天人们欣赏美的眼睛。
正如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小小的金背镜,曾映照万千模样,如今依旧让远去的盛唐文化照进今天的生活。面对这样历久弥新的盛唐中国风,怎能不叫人点赞呢?
我是作者史徒行者阿伦,关注我,分享走心历史,行走广大世界
更多精彩分享正在进行中,光羽离殇:勿忘离散海外的中国文物(第4期)
谁说中国没有草原文明?深藏纽约的极品金器,继承另一半中国历史
顶级宋朝瓷器长什么样?纽约的博物馆,竟藏着宋瓷里的"爱马仕"
阿伦读隋唐史,可点击查看往期:
历史上的公主复仇记:立志杀掉“干爹”的她,被仇恨毁了一生
决定人生的不是起点,而是拐点:从改变唐朝历史的这场饭局说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整理,侵删。
1.《lv唐朝看这里!你见过铜镜里的LV吗?深藏古墓的盛唐宝镜,连皇帝送礼都爱选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lv唐朝看这里!你见过铜镜里的LV吗?深藏古墓的盛唐宝镜,连皇帝送礼都爱选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