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朝、十六国、太和改组后北魏、地方行政史领域存在着各政权封国的郡县行政长官有历史像,一三国时期封国行政长官只是像的复杂现象。
这一现象根源于西晋武帝太康十年( 289年 ) 改诸王国相为内史之诏, 从此, 王国行政长官称为内史, 公以下封国的行政长官称为相, 并且这一制度被东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太和改制后的北魏所承袭, 以致诸王朝史书中内史、相交错而见。两晋以及宋齐梁陈时期, 内史与王国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确定, 以两晋为例, 从晋书粗略搜集到的近六十位内史中, 86% 的可见到与之相应的封王。与内史相别, 相是公国以下封国所在郡县行政长官名称。兹以江夏公与江夏相为例, 江夏郡公是卫瓘子孙的袭封之国, 故作为公国所在, 江夏郡长官为相。考江夏公与江夏相存在时间大体一致, 此尤可为证。江夏公渊源如下: 卫瓘初袭父爵阌乡侯, 惠帝永平元年( 291年)进为兰陵郡公, 子卫璪袭爵。大约在怀帝永嘉五年 ( 310年 ) 或稍前, 因东海王越食兰陵, 改卫璪为江夏郡公, 食邑八千五百。卫璪于怀帝永嘉五年( 311年 )没于刘聪, 数年后, 晋元帝司马睿以卫瓘玄孙卫崇承袭,之后延续不衰。在桓玄失败( 404年桓玄败、死 )十年之后的安帝义熙九年 ( 413年 ), 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表讼羊祜被夺嗣封, 提到江夏公国: “ 故太保卫瓘本爵萧阳县公, 既被横祸, 及进第秩, 始赠兰陵, 又转江夏。中朝公辅, 多非理终, 瓘功德不殊, 亦无缘独受偏赏, 宜复本封, 以正国章。时卫玙承爵江夏公, 上表自陈并请求”。结 果 是 荀 伯 子 的 提 议 并 不施行。 那么江夏郡公国依然存在到东晋结束。目前所见最早的江夏相任职是怀帝永嘉五年( 310年)征南将军山简任命卞敦领江夏相, 最晚的是安帝义熙十一年 ( 415 年) 刘虔之为江夏相。排列纪、传所见江夏相任职资料, 可显示出一百多年间江夏相的任职很连贯, 并且与江夏公国的存在时间相一致。
刘裕建宋, 继承了晋朝的封国行政长官制度,内史与相并存。南康郡公刘邕与前南康相王歆之的趣事可为证:“先是, 郡县为封国者, 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 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 始革此制, 为下官致敬。河东王歆之尝为南康相, 素轻邕。后歆之与邕俱豫元会, 並坐。邕性嗜酒, 谓歆之曰:卿昔尝见臣, 今不能见劝一盃酒乎?歆之因学孙皓歌答之曰:昔为汝作臣, 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 亦不愿汝年。” 这条资料前半段反映了晋至刘宋时期国主与封国行政长官之间的关系变化, 其中内史、相并列; 后半段显示南康郡公国行政长官为相, 从中可见刘宋对晋制的继承。
晋、宋时期江夏郡行政长官的称号变化同样反映了内史、相的区分原则一同晋制。如上所考,两晋时期江夏郡行政长官为江夏相, 至刘宋, 江夏相的称号消失, 而江夏内史的称号出现, 这是因为司马氏皇朝的江夏郡公在改朝换代时消失,刘宋有自己的江夏王。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元年( 424年)封刘义恭为江夏王, 可见到较早的江夏内史任职者是元嘉三年 ( 456 年 ) 程道惠。以上可见刘宋封国行政长官的称号区分原则与两晋一致。
齐、梁、陈三代依然继承前制, 内史、相并见于南齐书、梁书、陈书。十六国同样有内史与相并存现象, 至少可以肯定部分政权的封国行政长官在内史与相的区分上是承袭西晋制度, 如后赵、前燕。谈后赵。石勒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 ( 319年)十二月在群臣请求下称赵王, 群议建赵王国如下: “请依刘备在蜀、魏王在邺故事, 以河内、魏、汲、顿丘、平原、清河、钜鹿、常山、中山、长乐、乐平十一郡, 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间、上党、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 合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封内依旧改为内史”。最后一句说的很清楚, 赵王国封内属郡长官由太守改为内史。此后可发现任职者, 如 樊 垣 为 章 武 内 史, 石 聪 为 汲 郡 内史, 皆因章武、汲为赵王国属郡。
后赵又有新平相, 前秦末姚苌攻新平, 新平太守苟辅率郡人顽强抵抗, 史官追溯原因: “初, 石季龙末, 清河崔悦为新平相, 为郡人所杀。悦子液后仕坚, 为尚书郎, 自表父仇不同天地, 请还冀州。坚愍之, 禁锢新平人, 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酋望深以为惭, 故相率距苌, 以立忠义。”可见后赵新平郡长官为相, 前秦则为太守, 称号变化应该与封国有关。石勒赵王国内郡行政长官为内史, 那么相应该为非王国行政长官称号, 这与西晋制度一致。再看前燕。在慕容廆于晋元帝大兴四年( 321年)十二月接受辽东公并开国之后, 直到其继承者慕容皝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 337年)即燕王位之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 二人领有辽东公国,辽东郡行政长官为辽东相, 资料所见辽东相皆在此期间。目前所见最早的辽东相为裴嶷, 任职时间在晋明帝太宁元年 ( 323年 )正月, 距离慕容廆为辽东公开国一年时间。此后还可见到晋成帝咸和六年 ( 331 年 ) 有韩矫为行辽东相,咸和八年( 333年 )慕容皝即位后韩矫为正辽东相, 咸和九年( 334年)杜群为辽东相, 并且, 咸和八年慕容仁起兵反慕容皝, 自称辽东公, 也任命庞鉴为辽东相, 说明前燕公国行政长官为相。在咸康三年 ( 337年 )慕容皝为燕王后, 出现了内史的称号。可查到具体任职者有咸康四年( 338年)崔焘任成周内史、鲜于屈任营丘内史, 咸康七年 ( 341 年) 阳裕任唐国内史, 在慕容皝即位燕王之后。甚至还出现了辽东内史, 任职者为宋该。以上郡长官之所以开始称内史, 是因其隶属燕国, 为王国属郡, 故其长官称内史。兹有一证, 晋穆帝永和三年 ( 347年 )慕容皝“罢成周、冀阳、营丘等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 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 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 吴人为吴县, 悉隶燕国。”可证营丘、成周等原为燕王国属郡。这条资料没有提到唐国郡, 但是可推测唐国郡也包括在内, 当初慕容廆设成周、营丘、唐国三郡分别安置豫州、青州、并州的流人, 唐国与成周、营丘应是邻郡。当慕容廆父子为辽东公时, 辽东郡行政长官称为相, 而一旦成为燕王, 其属内郡行政长官马上变为内史, 这也说明前燕封国行政长官制度与西晋一致。
十六国的封国资料过于疏略, 只能做有限的考察。大致可以说, 十六国时期至少部分政权沿袭了晋武帝太康十年关于王、公等封国行政长官的区分, 即王国行政长官称为内史, 其他称为相。
讨论到此, 将对于杨结任慕容氏中山相的困惑提出来。在追溯弘农华阴杨氏杨播一系在十六国时期的活动情况时, 学者们会引用杨播高祖杨结任慕容氏中山相这一史料,但杨结所任中山相究竟属于五燕政权的哪一个, 史书皆不明说。至明代嘉兴屠乔孙、项琳本十六国春秋则明确称杨结“仕垂至中山相, 为后燕中山相, 不知何据。”至今日, 学者基本上认为杨结所任为后燕中山相。
以上是对于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封国行政长官制度的一个考察。自晋武帝太康十年 ( 289年)区分王国与非王国行政长官称号, 这一区分原则被日后的十六国南朝、北魏所奉行, 从而造成了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地方行政长官称号更加纷繁的特色, 郡守与内史、相并存, 县令与相并存。
1.《探究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地方行政长官称号纷繁现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探究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地方行政长官称号纷繁现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