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隋朝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从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入手,探讨儒家理学在元朝的空前影响

科举取士,即古代国家政权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一制度从隋唐开始到清代的广西中断,期间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选拔了无数名臣文史国家的栋梁,选择者也同样充满了恶毒和谄媚的人。

世界上公认的最后一场科举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距今天也已过去了百年。

但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进程中,该制度并非一直连续不断施行,蒙古灭南宋后,回顾追溯前朝灭败的教训,认为唐宋金之科举乃大弊,遂弃之不用,选官多依出身评定。由是中断了唐以来的科举之路,直到元仁宗皇庆二年,朝廷才开始商榷重开科举的议题,并于仁宗延祐二年正式开科取士,同时明确了考试的内容,即德行为首,经术为先,词章次之。

仁宗诏书记载: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

从此改变了唐宋以来以诗词文赋取士的习惯,开始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唯一重点,儒家程朱理学由此开始正式登上学术舞台,华山论剑近六百年。

古代科举制度考试情景

引言

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八年后灭亡南宋,完成了帝国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王国。但从1279年一直到1315年,这36年间竟然完全没有科举取士,也创造了科举自实行以来中断时间最长的记录。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36年几乎已经是大部分人的半辈子了,报国无门,仕途无路,知识分子们只好把大把的精力投入了纯文学纯学术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也为元朝中后期儒家学说研究水平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奠定了学术基础。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又经过了五位皇帝,科举依然停滞,直到1311年元仁宗即位,看到所任用的朝堂干练之臣多为儒士,才逐步决心重开科举。1313年,仁宗召集朝廷重臣程钜夫、贯云石、李孟等人商讨科举之事,最终听从了翰林院承旨程钜夫的建议,于同年十一月下诏开科取士,并于两年后的1315年正式施行。

忽必烈肖像图

据元仁宗诏书记载:诏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能者,充贡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试于廷,赐及第出身有差。帝谓侍臣曰:‘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

在明确开科取士之后,同时定下了科举的考试内容,《中书省奏准试科条目》规定: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定下了儒家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基调,儒家程朱理学从此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学术界数百年的无敌存在。

现从儒家程朱理学推动外族统治者施政观念转变、对当时选才标准的确立和促进元代文学盛世的出现三个方面,对儒家程朱理学在元朝的巨大影响做一探讨。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一、程朱理学推动蒙古族统治者转变施政观念

程朱理学即指的是北宋程颢程颐二兄弟和南宋大儒朱熹所推立的儒家学说新解,来源于子思,提倡心性学说,认为万事万物皆有一个理,通过格物可以致知,即认识到真理。此儒家新学是由二程经弟子四传至朱熹,朱熹是该学说的集大成者,但在南宋时期,理学却始终不占主流学术地位,或与当时科举以诗词歌赋考察、策略为主,儒家经学并不受重视有关。程朱理学的辉煌从蒙古族的入主中原开始拉开了序幕。

  • 1、前朝覆灭留下了呼之欲出的铺垫

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丞相四十四岁的江苏人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宣告了一个偏安一隅的汉人政权彻底告别了这块中华土地。这块土地从此开始了由蒙古族统治的时代,到1368年明朝建立,蒙古族的统治共持续了89年。

南宋与蒙古军队的对战情景

一个新的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急需的是恢复生产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朝堂之上急需能臣官吏解决统治一个庞大帝国所遇到的问题,如何选择能臣官吏成了朝廷的重大议题。很显然,这个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取得胜利之后,很容易认为朝廷需要的是干事的实干家而不是吟诗弄月的所谓才子们,前朝南宋的例子就在眼前,科举取士选拔的所谓才子们又如何?不是照样的不堪一击,百无一用。

在经过了激烈讨论之后,蒙古贵族们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胜利,他们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能人,但能人的评价依据便是出身和军功,如果依照南宋的科举取士,则一定会重蹈覆辙。由此开始,除蒙古族外的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的知识分子基本断绝了仕途发展的道路。南宋士大夫喜好高谈阔论,最终误国误民的教训让蒙古统治者们倍加提防,甚至连南宋本朝的知识分子也认为通过科举取士的官员爱好舞文弄墨,堕于躬行实践,事到临头不中用。

蒙古贵族们

据《送黄济川序》云:数十年来,士大夫以标致自高,以文雅相尚,无意乎事功之实,文儒轻介胄,高科厌州县,清流耻钱谷,滔滔晋清谈之风,颓靡坏烂,至于宋之季极矣。

可见时人对当时南宋科举的失望,人们的期望也促使着取代南宋的元朝政府能够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前朝的流弊,重振朝堂的清流之风,一场新的对学术的需求和渴望呼之欲出。

  • 2、激烈研讨确定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

在社会逐渐稳定之后,蒙古族统治者开始了思考他们的执政方式,开始逐渐理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区别,不再如初期那般叫嚣着要将土地全部变为放牧的草原。他们一面回避着南宋科举取士过于浮华的结果,又一面探讨着新的施政方式,问题的焦点就在于是继续靠野蛮的蒙古贵族维持统治还是借助汉人儒士的力量增强统治?

忽必烈亲率部分军队南下

忽必烈在一次朝堂的讨论中询问大臣们对于科举的看法,其中有一个叫徒单公履的官员上奏说,科举类教,道学类禅。意思是科举如同佛教一般受元世祖重视,而儒家经学就如同他看不起的禅宗一般。忽必烈闻言大怒,认为徒单公履误解了他。

有《董文忠神道碑》云:八年,侍读徒单公履欲行贡举,知上于释崇教抑禅,乘是隙言:儒亦有是科,书生类教,道学类禅。上怒已,召先少师文献公、司徒许文正公与一左相庭辩。

在忽必烈看来,徒单公履并没有认识到宋金时期的科举以词赋为主,轻视经史,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教训,相反,他认为儒家的经学是极为重要的学问,而其中的程朱理学更是重中之重。

元仁宗头像

元世祖的观念得到了彻底贯彻,在元仁宗即位后,任用大批汉族儒士,国家治理取得极佳的效果,也正是在这些汉族儒士的推动下,中断了三十六年的科举又被提上了日程,并最终由皇帝颁布开始实施,同时规定了儒家程朱理学为官方指导教材,凡应试者皆须依从朱子著述而绘就成文以论对。至此,程朱理学长达三朝六百余年的官方地位正式开始确立,元朝开始了依靠儒生治国的施政方式。

二、儒家经典的学以致用成为人才选拔的标准和依据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朝廷就开始大规模招揽人才,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些蒙古贵族继续依靠着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上功夫和蒙古族的出身占据着朝廷的高位,而朝廷招募的另一些人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前朝的儒生。随着这些儒生参与朝政的日渐频繁,他们的能力也不断地得到认可,于是乎传统的儒家文化万合时宜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蒙古族统治者,元朝统治者开始认同中原农耕文明的文化,并开始学习领会。

蒙古人弯弓射箭的场景

在充分吸收汉族政权南宋和女真政权金灭亡的教训后,元朝统治者们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本朝的人才选拔,为的是极尽可能避免庸人误国的局面,元世祖忽必烈务实的风格在朝堂内外得到极大贯彻执行,前朝所有的浮华全部推倒重新审视。这一作风也为儒学经典成为官方高奉的圭臬创造了可能性。

元世祖即位诏记载: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务施实德,不尚虚文。虽承平未易遽臻,而饥渴所当先务。

在元朝统治者以实用为本的治国理念下,出于对宋朝金朝灭亡教训的总结,以及考虑到朝廷汉族儒生官员的出色表现,最终确立了人才选拔的标准从唐宋金以来的诗词歌赋考核转变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应用。在南宋时期逐渐完整成型的儒家程朱理学得到了肯定,成为了钦定的人才选拔依据。

《元史》资料

三、程朱理学对元代出现文学盛世的极大助力

在科举实施,儒家程朱理学成为钦定考试内容之后,元帝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前途开始逐渐明朗,对经史的研究热情前所未有,程朱理学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同时在文人间的相互诗文酬答中,元代的文学也得到了极大得解放,元代的文学盛世开始出现。

据《元诗选》记载:延祐、天历之间,风气日开,赫然鸣其治平者,有虞、杨、范、揭,一以唐为宗,而趋于雅,推一代之极盛, 时又称虞、揭、马、宋。

在元仁宗初年时期,当时的文坛领袖卢挚、姚燧谢世,通过科举录取了欧阳玄、张起岩等文学名家入朝,逐步兴起了文学的盛况。后来随着南方文人的大量北上进京,元大都北京一时之间人才济济。南北文人不仅在科举考试的科目程朱理学方面相互商讨,还在诗文歌赋中加强交流,比如先后步入馆阁的马祖常、欧阳玄和张起岩是当时北方文坛的代表,而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则是南方文坛的表率。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书法展示

在科举重行以来,以程朱理学为取士内容不仅大大拓展了知识分子上升的渠道,更激发起元朝中期的文学盛世,这也是仁宗皇帝所始料不及的。知识分子间建立在功名上的学术探讨不断加深着彼此间的联系,随着对程朱理学思想的深入理解,文人之间的认可也不断在加深。这些都是元朝文学盛世必不可少的推动要素。

结语

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从马背上开始,最终放下马刀拿起了经书。有元一代共享国祚89年,期间科举中断43年,包括前期元仁宗以前的36年,和元顺帝时蔑儿乞氏伯颜坚决反对科举不得不停止的7年。元朝共施行科举取士仅仅只有46年,累计录取进士1100多人,可谓是历朝历代之最少。但在蒙古族最高统治者三十多年的挣扎下最终开启了儒生治国的模式,引导社会逐步回归正轨换发生机。

明清科举流程

给元朝统治者带来极大思想震撼的学说便是兴起于北宋完善于南宋的程朱理学,在它指导下的儒生不仅是元朝的能臣干吏,更是引领元代文学风骚的风流人物。在元朝恢复科举以前,程朱理学依然有了很深的积淀,当时的文人仕途无路只能将精力建立在儒家经学的纯学术研究上,程朱理学的思想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甚至传到了当时的倭国日本。

在元代统治者充分吸取宋朝金朝灭亡的教训之后,怀着极大地敬意将儒家程朱理学列入科举取士的唯一必考科目,从此以后建立起儒生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范式,而程朱理学也随着官方哲学地位的建立逐步显现出威力,理学的影响力甚至一直跨越了后世的明清时期。就当朝而言,程朱理学不仅是蒙古族统治者收拢儒生借以治国的手段,它的存在更是推动了元朝盛世文学的到来,元朝文风的豪迈旷远甚至不亚于大唐,而它的雄健和魅力又元朝两宋。

参考文献:《元仁宗诏书》、《元世祖即位诏书》、《送黄济川序》、《董文忠神道碑》、《元诗选》等。

1.《【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从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入手,探讨儒家理学在元朝的空前影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从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入手,探讨儒家理学在元朝的空前影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5755.html

上一篇

关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我想说程介明 | 停课与复课:失与得

下一篇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对唐代的文学有何影响?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对唐代的文学有何影响?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9500.163.com) 唐代科举 唐代,是中国封建史上最为不可忽视的一个时代,被无数的文人所向往的一个时代。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在国力臻于极盛的同时,唐代文化也以其独特文...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科举取士的利弊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科举取士的利弊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但是从明朝的开国开始创立科举考试体制,以朱熹的《四书章句》为标准,推崇《大学衍义》等传统,是出自朱元璋的创制规定,此后在明朝和清朝沿用了约600年,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另如以宋儒理学家的严峻规范思想,...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唐代取士制度:为何教育“全面发展”的背后,透露着一些妥协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唐代取士制度:为何教育“全面发展”的背后,透露着一些妥协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影响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建立并开始完善的。 可以这样说,隋唐时期即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科举制度形式建立的塑造期,简单来说,就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方向问题、科举制度形式问题、科...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看这里!古代入仕为官,真的太难了——解读中国科举考试的作用与弊端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看这里!古代入仕为官,真的太难了——解读中国科举考试的作用与弊端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科举制度是中国长期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划时代的选拔方式。 它改变此前人才的选拔权力集中在权贵手中,寒门士子难以得到提拔的情况。科举考试用诸多用处。它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平台,也提倡了一种勤学、好...

关于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我想说宋太祖朝科举取士,礼制是另一个可以证明王朝正统性的手段

关于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我想说宋太祖朝科举取士,礼制是另一个可以证明王朝正统性的手段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本文由作者文史大视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宋太祖朝科举取士的社会背景 建隆元年(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将士们的拥立下,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中国这个王朝虽然短命,却开创了国家以才取士的先河,沿用上千年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中国这个王朝虽然短命,却开创了国家以才取士的先河,沿用上千年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秦始皇开始建立大秦帝国,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随着期间王朝的变化,有选拔历代固有官员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隋朝以前的王朝,法院选拔官员主要在士族,通过推荐等方式任命官员,隋朝以后的王朝出现了...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中国古代“高考”:隋朝开创科举,1300年“八股文取士”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专题之中国古代“高考”:隋朝开创科举,1300年“八股文取士”

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相关介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进化是随着制度创新特别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而一代一代地进化的。 近古以来中华文化风貌的形成,很大意义上要归功于科举制度的熔铸。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