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名著大隋唐,老乐歪了,路短了。(西方,幸福谚语)看到“渡江6大明张:6的威力践踏传说中的第一位,2比3更令人佩服”的题目,看到熟悉隋唐系列小说故事的朋友们,将这6位队长一一就座会很不容易。
因为隋唐小说版本太多,所以书中的瓦岗名将也不止6位,甚至所谓的“五虎大将”,就能列出不同的版本。总体算下来,至少10个人能够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秦琼、程咬金、翟让、邱瑞、裴元庆、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尤俊达、谢映登,这还不算早期不在山上的罗成。如果再把罗成列入,11个人选出5虎将,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公式计算,一共有462种组合,恐怕连名目繁多的隋唐书,都未必有这么多版本。所以,哪五位最受认可,也是各说各的理。但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成书时间相对比较早的,又很有代表性的《隋唐演义》,列出的名将排序,相对就比较客观,因为这部小说的瓦岗英雄排名,比较符合历史上真正的瓦岗军制。比如,在《隋唐演义》的瓦岗名将中,我们看不到邱瑞、裴元庆、王君可和谢映登的名字,尤俊达也没有被算作虎将范畴,罗成更是在北平府父亲罗艺的身边,这样一算,11人只剩5位了,而翟让作为瓦岗最早的首领,他的地位跟普通的将领也不一样,名将序列中自然也没有这位“小霸王”,可见,大家熟悉的英雄,就只剩下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和王伯当4人。那么,所谓的6大名将,又把谁遗漏了呢?这两人正是罗士信和徐世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说说罗士信和罗成的关系。其实在早期的隋唐书中,比如《秦王词话》,压根就没出现过罗成的名字,而后在戏曲舞台上,罗成多数也被设定成了字“士信”。总之,罗士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少年英雄,而是罗成被普遍认为是虚构的角色,也正是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但因为罗成的形象太过成功,深入人心,所以老艺人们又重新塑造了一个憨直勇猛的罗士信。然而,老乐才疏学浅,目前还无法确定罗成这个形象是不是《隋唐演义》原著的首创,更不确定第一个将罗成和罗士信分开塑造的作家是不是褚人获,只能说《隋唐演义》中的罗士信更贴近于真实的历史形象,起码没有那么“傻”,都是《隋唐演义》后续的作品,逐渐将罗成和罗士信越来越明显地区分开了。
以至于在如今的隋唐迷心中,罗成是那个神勇潇洒帅气的“冷面寒枪”,而罗士信就是个空有一身力气,不会武艺,但可以震服李元霸的“傻小子”(《隋唐演义》小说中也没有李元霸)。但不管怎么说,罗士信在《隋唐演义》中,还是一员标准的上将,所以他也位列于瓦岗顶级名将之一。至于徐世勣,就是大家更熟悉的徐懋功,这位历史上战功赫赫,跟李靖堪称大唐两大顶级战神的名将,经过小说的不断加工和改编,变成了一位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军师,甚至有些版本,还将他定位成了一位能掐会算的“半仙”。总之,徐懋功越来越像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这种“先生”使得不少人都认为,徐懋功是个只会动脑,不懂武艺,轻摇羽扇的读书人。但在《隋唐演义》中,徐懋功则是文武双全的奇才,就连罗士信都是他推荐给秦琼的。
在简单介绍了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可以认定,《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六人组,算是最贴合历史的瓦岗6大名将,具体的顺序是:左翊卫大将军徐懋功,右翊卫大将军单雄信,左武侯大将军秦琼,右武侯大将军王伯当,后卫将军程咬金,骠骑将军罗士信。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将军名号也有浓厚的小说色彩,且地位也不是与历史完全吻合的。因为公认的天下第三好汉裴元庆,在《隋唐演义》中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裴行俨,他在瓦岗起势的时候,还在跟随父亲裴仁基为隋朝效力。而在真正的历史中,秦琼和罗士信,那时也跟着裴行俨一起在裴仁基帐下效力,最后都是作为裴仁基下属将领归顺了瓦岗。由此可见,演义小说总是在借鉴历史,但会根据自身的情节需要,做出适当的改编。也正是因为《隋唐演义》的设定,才有了瓦岗6大名将,乃至于五虎将的雏形。
说完了这些,接下来再解释标题的含义,就更简单了——经过后世的不断加工和传说,隋唐迷普遍认为罗士信就算不懂武功,也能碾压徐懋功吧?至于单雄信,那更是对秦琼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服口服。然而,经过这样一番简单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大家看到并熟悉的隋唐英雄故事,其实跟早期的内容,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只不过后世的改编更加精彩动人,所以大家更乐于接受属于传说范畴的内容。然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如果结合历史,去辨析书中的真伪虚实,不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儿吗?
1.《【(隋朝将领)】专题瓦岗6大名将:第6的威力在传说中碾压第1,第2对第3更是心服口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隋朝将领)】专题瓦岗6大名将:第6的威力在传说中碾压第1,第2对第3更是心服口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