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春节,家家贴对联,格外喜庆热闹。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联美似乎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前常见的春节习俗似乎只剩下大连和丹饭等。很少举行庙会和放鞭炮。网络和旅游等娱乐活动逐渐被取代。
在众多春节习俗中,年画更是逐渐淡出现代年轻人的视野。很多一出生就面对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的00后,也许都没有见过年画。本文简略的梳理一下中国的年画起源与分类、发展,以及在新时代的当代转变。
01.年画的起源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早源于古代的门神画,门神画最早被称为“门画”,古书如《荆楚岁记》、《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都有记载。历史上民间对年画还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的产生与年关联密切,“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俗自古传承至今。多年来,在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呼吁下,政府和学界都在加大对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年画在当代社会的新生越来越受关注。
02.年画的特点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03.年画的产地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村,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04.《年画·画年》
CCTV-17春节特别节目
CCTV-17春节特别节目《年画·画年》即将在2月12~18日(大年初一~初七)每天20:30播出跟着王冰冰、张信哲等嘉宾一起探秘年画的秘密重新认识中国民间年画。
第一集:一站千年
门神,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等。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民间深受欢迎的守护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门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本集将跟随几位和门神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在现代文明的环境下,如何去传承、探寻、守护和创新门神文化。
杨柳青年画义成永画店传承人杨鹏自小就生活在年画世家,祖上曾经为宫廷画师,并且为故宫绘制巨幅门神。杨鹏耳濡目染,对年画有着深沉的爱,这些爱包含了传承的担当和父母的心血在里面。他们周游国内外,传播年画文化,寻找那份属于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马志强从2013年开始就收集和复刻古板年画。退休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收藏古年画和抢救复刻老版年画,尤其是对门神钟爱有加,如今他已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完成了205对、411幅门神的雕版。他希望能让后人系统而全面地看到中国最漂亮的门神年画。
门神服装品牌创始人林进亮,国外学成后回国,一次偶然看到母亲过年在贴门神,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守护的含义对他来说就是让家人平安,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于国人何尝不是。自此,门神品牌应运而生,门神服装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穿到了我们的身上,守护着每个人。
第二集:美妇胖娃
年画是年的映射,一种用理想色彩激荡起来的缤纷生活。在年画的世界里,你总能看到小孩子圆润胖乎健康可爱,妇女美貌动人衣着常新,家庭的幸福美满都寄托在他们脚下也展现着人们心中最朴实的愿望。如今,随着时代的变换,年画中的美妇胖娃可能改变着容貌,改变着衣着,但唯一改变不了的是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星悦是位美国姑娘,歪果仁研究协会副会长,b站博主,今年过年期间要拍一个有年味的vlog,给她的外国朋友们展示传统中国年味。她来到杨柳青寻找年画里的东方美人,跟着杨柳青“玉成号”第七代传承人张宏一起,体验了给杨柳青年画中古典仕女“化妆”,感受了杨柳青年画中国美女的精致古典美。
“情歌王子”张信哲曾经演唱拍摄MV《上海姑娘》,让他感受到百年前上海月份牌中的上海姑娘的美,开启十几年的月份牌原稿收藏之路。月份牌源自上海小校场年画,他要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为他收藏的月份牌原稿办个特别的展,展现出民国时期上海美女的独特风貌。
苏州工艺美院服装系教师宁萌,常年沉浸在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中吸取创作灵感,历经不断地打磨、创新,她将桃花坞中的仕女搬到设计里,参加了米兰时装周,将年画中苏州仕女的娇柔美丽展现在了国际视野。
山西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郭全生收到一个订单,要给将要新婚的家庭印制一幅《麒麟送子》,年画中的胖娃娃栩栩如生,百姓心里最朴实的愿望都寄托在这幅年画里。
第三集:吉祥神兽
传统木版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众多动物的形象,并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寓意和内涵。而这种寓意和内涵不只停留在年画上,早已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里。如今,传统的技艺正在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创新的想法正在拉近与时代的距离,而亘古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集将深入展现年画中吉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碰撞所呈现出来的魅力。
鱼作为吉祥神兽,常常出现在各地年画中,娃娃抱鱼是年画中经典之作,央视记者王冰冰与歪果仁研究协会副会长星悦一起在查干湖体验了“美女抱鱼”,以及“年年有鱼”的中国习俗。
夹江年画的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张荣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夹江年画的染料完全由植物和矿物质制成的。他立志要把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给恢复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这项技艺终于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并创作了一幅娃娃抱鱼年画图。
杨家埠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古老的传统。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是杨家埠年画开印的日子,在这一天每家画店都会摆上供品祭拜财神,祈求财神保佑,诸事顺利,印画发财。杨志滨作为杨家埠年画技艺的传承人也不例外,今年为了迎接牛年的到来,他印制了一幅杨家埠最具代表性的年画《大春牛》。
湖南滩头高腊梅作坊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马上就要成为双胞胎的母亲了。她是一名典型的九零后,今年她得到了一个与当地的一个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虽然还有十几天就要临产,但她还是奔波在滩头老家和长沙之间。她特别设计的春牛年画上市的时间正是她宝宝出生的时候,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送给宝宝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敬请关注大年初一到初七,CCTV-17推出由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央新影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农耕文化纪实影像“乡土记忆”系列纪录片《年画·画年》。
1.《cctv宋朝艺术,干货看这篇!预告 |《年画·画年》CCTV-17春节特别节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cctv宋朝艺术,干货看这篇!预告 |《年画·画年》CCTV-17春节特别节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