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镇与河朔三镇中另外两镇卢龙、成德一样,都是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传统强藩,但在唐末诸侯争霸过程中,魏博镇貌似实力强大,却只是个虚有其表的纸老虎,在梁、晋两个主角面前不堪一击,尽管魏博镇的归属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梁晋两强争霸的结果。
【源于安史余孽的河朔三镇】
魏博镇最早起源要追溯到百多年前的安史之乱,当时唐王朝急于结束安史之乱,接受了安禄山手下大将田承嗣等叛军将领的投降,任命为卢龙、成德、魏博等镇节度使,这三镇也被称为河朔三镇。
这些安史余孽和朝廷互不信任,之后由于仆固怀恩叛唐、吐蕃入侵,唐王朝放弃了秋后算账的想法。这些藩镇仅凭数州之地也无力和整个大唐对抗,自保有余、扩张不足,首领父子相继,名义上臣服大唐,实际上是独立的割据势力。
魏博镇与其他地方不同,有一个特殊的传统,就是“牙兵”能够左右节度使废立。
所谓“牙兵”,是当年田承嗣在世时建立的一支精锐部队,“父子世袭,姻党盘互,悍骄不顾法令”,给人感觉是藩镇中的藩镇。
在大量财富赏赐和各种资源集中堆积下,牙兵既有强悍的战斗力,又有骄横跋扈的一面,只为自己或能为自己带来财富的统帅而战,如果节度使违背他们的意愿,往往就会以牙兵作乱驱逐或杀掉节度使为结局。这也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时期,在军人和将领不知为何而战的情况下,能够打造出来的最强战斗力军队。
实际上唐代中后期各地藩镇都有这种情况出现,但魏博镇最为严重,五代时期笔记《北梦琐言》中有一句话,“长安天子,魏府牙兵”,意思是在长安皇帝有权,在魏博就是牙兵说话管用了。
因此,成德镇节度使并不是一个能让人愉快的职位,当年唐宪宗时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河朔三镇中第一个向朝廷投降,使唐宪宗达成元和中兴重新统一中原的成就,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身为节度使总要向手下赔笑脸,一有不慎可能就会身死家灭,真的没什么意思。
唐末五代,魏博镇节度使罗绍威借助朱温力量彻底解决了牙兵问题,但魏博镇因此陷入内乱沦为二流藩镇,最后被李存勖收入囊中,结束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割据历史。
【唐末魏博牙兵的最后一次选择】
魏博镇最后二十年的统治者是罗弘信、罗绍威、罗周翰爷孙三人。
罗弘信担任魏博节度使是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当时的节度使担心牙兵作乱,索性放弃位置出家为僧,身为魏博高级将领的罗弘信站了出来,竞争并不激烈,杀人不多就拿到了这个位置,“牙兵”们无可无不可的接受。
这是魏博内部事务,其他势力一般不会干涉。当时赶巧朱温派到魏博办理其他事务的使者死在这次权力更替过程中,加上和罗弘信争位置的人向朱温求援,朱温有了介入的借口,于是派了一支部队过来看看能不能捡到什么便宜。
朱温出兵干涉魏博的决心并不坚决,而且朱温身边还有一大堆敌人或者说是麻烦,所以罗弘信花钱免灾,送来大笔赔偿和犒军费用,朱温见好就收退兵回了汴州,罗弘信坐稳了魏博节度使的位置。
【梁晋之间的防火墙,却被朱温一击而破】
当时李克用和朱温都处于扩张阶段,李克用向东南方向攻打河北地区的昭义军,昭义军向朱温求援,而朱温为了避免李克用势力发展的太快就出兵援助。
李克用和朱温的控制区域并不接壤,从朱温地盘前往昭义要通过魏博,罗弘信拒绝了朱温借道的要求,朱温无奈只得派遣大将率领数百精锐走小道去了昭义。
在李克用攻势下,昭义军支撑不住,索性把朱温支援过来的将领、士兵一股脑抓了,当做投名状献给了李克用,昭义军地盘被李克用占领。这段时间朱温一直在淮南和徐泗等地征战,对河北战事鞭长莫及,吃了这个哑巴亏。
不久之后的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朱温再次和魏博、成德两镇协商借道攻打河东,又被拒绝,朱温当时已经实力大增,“全忠乃自黎阳济河击魏”,正式开始攻略河北。
朱温是入侵者,魏博军是抗击侵略,按理说应该能够发挥最大战斗力,结果魏博军竟然被朱温打了一个五战五败,损失惨重,这只能用朱温有主角气运来解释。当然,后来李克用打魏博时也是每战必胜,两个唐末主角的战斗力远超这些传统藩镇。
罗弘信不敢再战,派人向朱温厚礼求和,朱温也知道想彻底占领魏博镇需要付出重大代价,这样的赔本买卖不能干,于是送还了抓来的俘虏后退兵,“魏博自是服于汴”。
罗弘信只是畏惧朱温军事力量的强大,并不是真的归顺朱温,仍然与李克用保持联系,想必有借李克用力量报朱温入侵之仇的意思。
不久,同样的情况出现了,这次是朱温攻打山东西部郓州、兖州的朱瑄、朱瑾兄弟,李克用为了给朱温找麻烦,不断的出兵援助。与之前朱温出兵河东要借道魏博一样,李克用先后几次派兵南下,也都是从魏博通过。
第一次李克用只是派了五百精锐骑兵,史书上没记载罗弘信的态度,毕竟人数少,罗弘信完全可以假装不知道。不过朱温山东战事持续很久,几年之后的乾宁二年(895年)、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先后两次每次派兵万骑援助朱氏兄弟,还是通过魏博镇南下,这已经是一支足以影响战局的强大力量了,无论罗弘信还是朱温都不能假装不知道。
于是,朱温给罗弘信去信,“克用志吞河朔,师还之日,贵道可忧”,不轻不重的挑拨了一下。当时李克用军军纪并不好,最后一支援军路过魏博有“侵暴魏人”的事情发生,罗弘信就调集三万精锐夜袭,把河东军撵出了魏博地界。
“弘信自是与河东绝,专志于汴”,这是魏博镇正式与朱温势力结盟的开始。
【救魏博于危难,魏博成了朱温的铁杆盟友】
魏博镇的立场改变使李克用损失不小,不但无法继续支援朱氏兄弟,让朱温有机会吞并整个山东西部,而且李克用之前派遣的万余援军和大将史俨、李承嗣也被隔绝在了山东,后来朱温取胜,这些将领南下投奔了杨行密,加强了淮南军的骑兵力量。
这段时间李克用已经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之后李克用占据的幽州叛晋自立,朱温实力开始超过李克用,罗弘信更是坚定了跟朱温走的决心。
朱温很是小心的处理和魏博镇的关系,当时山东战事正到关键,朱温担心罗弘信在身后打自己主意,每次罗弘信的使者到汴州,朱温都是向北方魏博镇方向拜谢,把罗弘信称为“六兄”,话里话外都是恭维。
这个罗弘信没有看透朱温的枭雄本质,当年朱温在“蔡贼”秦宗权凌厉攻势下几乎覆灭,来援助朱温的朱瑄、朱瑾兄弟享受过同样的恭敬,现在朱温却翻脸不认人,前车之鉴尚在,罗弘信仍然轻信了朱温。
(朱温京剧脸谱)
当然,李克用对魏博的连续进攻也让罗弘信做了这个无奈的选择,这也是李克用后期衰落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于自己军力过于自信,做事比较简单粗暴,把应该争取的盟友推到了对立面。
为了打通通往山东的道路,李克用在乾宁三年四月、十月两次出兵攻打魏博,都是轻易战胜魏博军,然后在朱温大军来援的情况下无法取胜退兵。
失去支援的朱氏兄弟支撑不住战败,朱温借机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魏博镇改变立场,并成了阻挡李克用南下的第一道防线,为朱温稳固黄河以南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罗弘信病死,他的儿子罗绍威继任魏博节度使。
同为河朔三镇的幽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有了争霸天下的野心,大军十万南下攻打魏博镇,罗绍威在朱温救援下才未受大的损失,“绍威德全忠,故奉事愈固”,之后朱温征战天下的过程中,魏博军也积极出兵协助,朱温也给自己这个铁杆盟友一些好处,罗绍威被加封为邺王。
幽州来攻时,罗绍威同时向朱温和李克用两方求援,朱温动作快,李克用队伍还没到战事就已经结束,“绍威复与河东绝”,李克用失去了一个与魏博改善关系的机会。
(李克用京剧脸谱)
【牙兵的覆灭】
到此为止,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魏博镇能够左右节度使废立的“牙兵”,在历次守土作战中丝毫没有起到作用,魏博军竟然成了人见人欺的弱鸡。要说朱温和李克用是主角打不过也就罢了,同是河朔三镇的幽州卢龙镇都能轻易战胜魏博军就不好解释了。
新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应该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战斗力不咋地,还动辄犯上作乱,罗绍威“心恶之,力不能制”。于是,罗绍威找到了朱温,要借朱温的力量彻底解决牙兵问题。
当时是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朱温天下十有七八,李克用这个大敌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而河朔三镇中魏博、成德只能算是朱温势力的盟友,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朱温正想借机进一步掌控河北,就派遣大军七万,打着和魏博共同攻打幽州为名进入魏博。
正好有个机会,朱温嫁给罗绍威的女儿亡故,朱温派遣一批精锐士兵秘密潜入魏州城,罗绍威同时派人进入兵器库把弓弩弓弦、盔甲束带都割断,之后朱温军和罗绍威亲兵攻打牙军,“牙军欲战而弓甲皆不可用”,被堵着大营门口杀了个精光,连这些人的家属都没放过,“凡八千家,婴孺无遗”。
“牙兵”是被解决了,但罗绍威惹了一个大麻烦,魏博几万军队都来自本乡本土,和牙兵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罗绍威下手如此之狠辣,还借助外人力量,魏博军所有将领都心生恐惧,罗绍威千方百计安抚也没能取得效果。
很快,有将领据城自立,还得到其他不少城市的响应。朱温大军还在魏博,立刻起兵平乱,当时的朱温军处在鼎盛时期,一战而下,之后屠城杀光了城中军民老少,自立的将领被“锯杀”。
朱温不是白干活的,不但要有辛苦费、劳务费,连七万大军驻扎魏博半年的粮食草料都要罗绍威供应,仅供应的牛羊猪就近七十万头,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二十天就要吃掉一头牲口,估计朱温军中的普通士兵也能每天有肉吃。
彻底失去魏博军信任的罗绍威只能依仗朱温的力量才能坐稳节度使位置,再也无法保持相对独立的超然地位,意识到这点后罗绍威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他心知肚明,罗家在魏博永世割据的企图破灭了。
罗绍威担心朱温一道命令把自己拿下,或者武力解决魏博,主动拥戴朱温代唐立国。朱温“虽不许而心德之”,这个马屁拍的恰到好处,之后不久朱温就启动了接受唐哀帝禅位的程序。
【罗氏家族在魏博统治的结束】
朱温建立后梁后,魏博镇被更名为天雄军,罗绍威虽然仍然是邺王、天雄节度使,但由于没有自主权,时间又短,五代史中没有把邺国当做割据势力看待。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罗绍威病重,索性很识时务的上书朱温要求放弃节度使位置退休。朱温吃相还不算难看,派人安慰罗绍威要保重身体,说就算是为我也要多吃些东西,你要是有不测,你的子孙后代将永远富贵,同时任命罗绍威年幼的儿子罗周翰继任。罗绍威一年后病亡,罗周翰果然被任命为节度使,朱温算是说话算数了一次。
不久之后梁晋争霸形势逆转,接替李克用继任晋王的李存勖柏乡之战大破朱温军,朱温在河北几乎只剩下魏博镇一块地盘了,这里就成了双方的主战场。
当时朱温手下头号大将杨师厚率军驻扎魏州与李存勖军对峙,杨师厚对罗周翰这个小孩子担任节度使一直有想法,只是担心朱温反对才没有行动,“(杨师厚)久欲图之,惮太祖威严,不敢发。”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死篡位,杨师厚没了约束,立刻夺了魏博节度使的位置。朱友珪得知后,也不敢指责这位领军大将,调罗周翰担任宣义节度使了事。
宣义镇是当年朱温起家时最早控制的地盘之一,罗周翰这个节度使位置不过是个摆设,此人估计是很识时务的,没招惹别人,也没参与到后梁皇位之争,几年后后梁末帝时期还有过一次加官进爵的记录。
【魏博归晋,一百五十年割据历史的结束】
罗家在魏博镇的统治虽然结束,但魏博镇仍然存在。杨师厚这位后梁名将本来就掌握大军,又有了魏博六州这块地盘,下一步是割据一方还是索性再进一步全在一念之间。
不过没等有进一步举动,杨师厚于后梁末帝朱友贞贞明元年(915年)病亡,后梁算是逃过一次安史之乱。朱友贞也意识到不能让魏博这样的割据藩镇继续存在,就仿效唐王朝帝王压制藩镇的做法,准备把魏博一分为二。为了防止魏博军发生动乱,朱友贞还调集了六万大军展示实力。
魏博军果然不服从调遣,起兵反叛并杀掉了朱友贞派来接收的官员,朱友贞这时还在考虑政治解决,双方条件没有谈拢。
魏博军没给朱友贞更多的时间,索性叛梁投晋,让处在胶着状态的梁晋争霸局面变得明朗。李存勖虽然担心魏博军这次投降有诈,但仍然派军来援,挡住了朱友贞派来的六万大军。
李存勖个人魅力没的说,尤其是年轻时英明果决,对归顺的魏博军恩威并施,一方面严肃军纪,杀掉了领头的八个将领骨干,谣言祸乱及骚扰百姓的士兵全部杀掉,同时又让魏博军中的精锐“银枪效节都”为自己帐前亲卫,压制住了这群骄兵悍将,“众心由是大服”。
收拢魏博镇军心民心之后,自然就有识时务的魏博将领主动表态要放弃割据,请李存勖兼任天雄军节度使,李存勖也要彻底解决魏博割据问题,象征性推辞后接受。
到此,魏博镇割据河北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结束,天雄军虽然仍然存在,但只是后唐统治下的一支正常军队,人事任免由后唐皇帝决定,后来一个名人石敬瑭就曾经担任过天雄军节度使。
(石敬瑭)
从魏博、成德等传统藩镇的表现来看,随着唐王朝的腐朽衰落,这些藩镇同样也在沉沦,空有百多年积累,却没有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力量。
欧阳修对魏博等割据藩镇极其反感,《新唐书》中总结,河北之地“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馀年,卒不为王土。”这也是唐代之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普遍看法,把割据势力当做第一大敌,并变本加厉的开始限制武将。
不过唐王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黄巢农民起义,朱温和李克用都是新兴势力,北宋王朝在唐亡百年后仍然无法收复河北之地只能说是大宋不争气,把这两件事情怪到藩镇头上,未免有些不客观。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割据势力想要更进一步难度也非常大,朱温、李克用当皇帝远比武则天当皇帝困难的多,后世王朝也没见谁彻底取消了皇后这个编制。中央政府如果有足够实力的话,藩镇反而是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个可选方案,至少在对外扩张、抵御外敌入侵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1.《5个唐朝战士看这里!唐末五代最强藩镇魏博,牙兵左右主帅废立,在主角面前却不堪一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个唐朝战士看这里!唐末五代最强藩镇魏博,牙兵左右主帅废立,在主角面前却不堪一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