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心脉。
而每年高考的作文题目,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十年磨一剑,用自己的母语抒发怎样的情怀,能够抒发怎样的情怀?它不仅是最高分值的一题,这字里行间其实也有着时代的暗语低响。
突然想回望一下过去。
历 史
在那个很不一样的时代,新旧交替,中西碰撞、风云际会的时代,彼时的学子是怎样想着,写着,活着?守护、在意、体现怎样的精神、传统、风骨?
我想在那些作文题目上,就有着隐然和细微的脉络,我希望和你一起看一看。
第 一 卷
1910年夏天,京师进行了一场废除科举以来最重要的“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可官派到美国名校攻读。
国文的考试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题目固然简单,用意却深长。
因为彼时的大清帝国正处在云谲波诡的时代十字路口。
一位考生另辟蹊径,围绕“规矩”二字进行了详尽考据,洋洋洒洒讲述了这两个字的历史源流以及演变。
他很幸运,这篇看似跑题的作文却了考官赏识,他得了满分,也由此顺利进入康奈尔大学。几年后,他从美国载誉归来,很快名满天下。
他叫胡适。
第 二 卷
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三七年,中国的高考全由各院校自行招生。作文是否考,题目为何,全由各校决定。
一九二九年北京大学的国文考试只是一道作文题。
民国时期考试卷
那年作文题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试题是:
“清季曾、李诸人(即曾国藩、李鸿章)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
乙部试题是:“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
这一年,一名报考清华的青年国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数学却惨得十五分,校长罗家伦亲自与他交谈后,认定他日后必大有可为,特准其入学,罗校长看人很准。
他叫钱钟书。
罗家伦绝对不会因学生有一“短”而忽略其“长”。
因十一年前,他报考北大,作文满分,数学零分,在胡适和蔡元培校长的力排众议下,方得畅学北大。
知遇之恩他愿惠及他人。
第 三 卷
1930年夏,一位来自山东的少年风尘仆仆到达京师,少年自负才情,除了清华和北大,其他院校一概不予考虑。
事实证明少年傲有傲有底气,那年他被清华、北大双双录取。最终他选择了清华。
他一直清晰记得当时清华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北大出的国文作文题则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
多年之后,他说北大深厚凝重,清华清新俊逸,差别昭然,仅从作文题目就可见一斑。
他叫季羡林。
第 四 卷
他的学生钱文忠在写关于他的文章时,查阅档案,发现他的数学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
大师的心思我们别猜。
不过,他的数学绝不是垫底的,和他同一年走入清华的吴晗,国文、英文双百,数学零分。
吴晗
被命运垂青地不止是他们。
这一年,国立青岛大学的语文试卷只有两道作文题:《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和《生活杂感》。
一个青年把两道题都做了,因为他的时间很充裕,第二篇作文他只写了三句话: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那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可就是这短短三句话让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击节叫好,给了98的高分。尽管青年数学只得了零分,闻一多还是如获至宝,录取了他。
幸运的青年名叫臧克家。
季羡林和臧克家
第 五 卷
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看起来很奇葩,仅有三四题目供考生自选,其中一题只有三个字:“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
结果只有三位考生对上,较佳的一个答案是:“胡适之”。
出这道怪题是大师陈寅恪,楹联是我国国粹之一,他希望以此来检阅考生的古文基础和国学修养。
他心中的答案是:“祖冲之”,“王夫之”。
陈寅恪
这一年,北京大学的作文题则是将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白话散文。
常常,不难,才是最难。
第 六 卷
一九三三年,日寇步步紧逼,山河飘摇,人心旌荡。这一年的作文题目也暗潮汹涌。
国立中山大学的作文题目简直是大无畏: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每一个有志求学也必该是心怀家国的青年,国立中央大学的作文题目是:
“论今日救亡之道以何者为急务”。
齐鲁大学则是:
“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
江山秀丽叠翠峰岭,我国家如此壮美。
哪个愿臣虏自认?
◔ 这一年,燕京大学作文题,直言要求学生:
提出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抗日计划,或是直接批评国内抗日运动。
◔ 东吴大学是“论青年救国之方针”。
◔ 国立北洋工学院的作文题目很务实:
作文: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
注意:须用文言,以三百字为完卷。字体毋潦草。
◔ 河北省立工学院总不忘百姓疾苦,教育救国之志毕显。他们的作文题目是:
《说明农村破产之原因并筹救济办法》。
◔ 河北省立农学院的题目,直面严峻现实:
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文体不拘)
这一年的作文题目
激烈亦或温和
拳拳爱国之情都让人动容
连绵抗战烽火中,彼时教育部命令各校师生:大家都要各尽其力,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
千水万山,弦歌不辍。
第 七 卷
这之后的各校高考作文题目代表性的有:
◔ 一九三六年,国立中央大学国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 ﹨ 论今日文化之责任
◔ 一九四一年,辅仁大学:《读书志不在温饱论》
◔ 一九四二年,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于诸生不征之使从军而招之使求学,其意义安在?试申述之。
◔ 一九四二年,国立中山大学:士大夫无耻即为国耻说
◔ 一九四四年,国立安徽大学:安定战后民生以何为急务
◔ 一九四七年,国立武汉大学:拟以改善中学国文教学法上教部书
1947 年燕京大学的两名学生
第 八 卷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大海”,一个时代的作文题目也必然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我想,那是一个悲伤的时代,一个沉痛的时代,一个压制的时代,一个阴霾重重的时代。
可那也是,一个明媚的时代,一个有风骨,有天真开阔的时代。
1936 年,中央大学美术学生们在观看老师作画
陈忠实写到:娃娃一片片,都在塬上转。
当年那些娃娃们都已老了啊,走了啊,他们心中的星辰大海都实现了吗?
一个时代远去了……
今日读书人心中的星辰大海又在何方?
1.《一九一二是民国几年专题之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九一二是民国几年专题之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