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唐朝

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浅谈古代梳篦文化的变迁

这是《历史小白学历史》的第六篇文章

我是理工女。

理工女嘛,干活办事都追求个麻利,平时在梳洗打扮这方面也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我自己头发还算长,有时候这个梳头就成为了我无比痛苦的一件事情。本身有时候还着急忙慌赶着上班,还得应付梳子跟我头发之间的缠斗。每次一着急一使劲,不是头发让薅下来几根,就是梳子齿“咔吧”断了;不是我的几根头发跟我告别了,就是梳子的几个齿跟梳子拜拜了。

有时候我就想啊,我们现在人梳头的流程已经很简化了,还这么麻烦。古代的女子,头发又长,还得梳那么大的发髻,用好多簪环首饰,他们都是怎么收拾头发的啊。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样的女孩子对这事都有着共同的疑问。

古人跟我们一样,也得用梳子梳头。不过,梳子在古人手上演变出了很多的造型、很多的材质和很多的功能。随着历史变迁,梳子也逐渐产生了梳和篦的区别,而梳篦文化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也可以管窥历史的变迁。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古代的梳篦文化,看看古人是怎么梳理自己的头发的。

一、起源——梳篦一发动,头屑去无踪

梳篦,其实就是梳和篦的总称。其实,在先秦以前,梳和篦是没有单独的名称的,它们统称为“栉”,就是成语鳞次栉比里面那个“栉”。根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栉,梳比之总名也,梳,理发也,比,导也,今俗谓之箆。”这里看,箆在古代有时候和比是通用的,一个意思。

那么梳和箆有什么区别呢?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急就篇》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栉之大而粗,所以理鬓者谓之梳,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虱者谓之比,言其齿密比也。”意思就是说,齿比较疏的就是梳,齿比较密的就是箆。

根据我国目前的考古资料,现存最早的梳子应该是在江苏邳县刘林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骨梳,距今6000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从同时期出土的这些梳子上看,最早的梳子材料就三种——“骨牙角”,就是动物骨骼、象牙、动物角类。造型上的话,大多呈竖长方形,一般是5个齿或者4个齿,形状是有点像人手。之所以像人手,可能是因为梳起来感觉像人手在挠吧,比较亲切。

江苏邳县刘林出土的骨梳

相比梳子,箆的出现就要相对晚一些了,但是最晚应该不会超过春秋战国时期。在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晚期的楚墓里出土的文物就已经发现了梳和篦,可见当时梳和箆已经存在功能性的区分。那既然有了梳子就已经能梳头了,为什么还要出现一个齿更加密集的篦呢?这就要谈到梳和箆在最初的功能区别了。

前面引用的颜师古的的注解中其实谈到了梳篦的功能性区别。梳子毫无疑问是用来梳理头发,把头发理顺的。而箆的功能就有点意思了,颜师古说箆是用来“去虮虱”的,意思就是清理头上的污垢的。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头发比较长,而且一般没事不会去剪,长太长了就在头上做成发髻。

古代的发髻弄起来是很繁琐的,所以一般也不会每天都拆开,这头发长时间盘在一起不打开,那里头的干净程度大家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里面长个头皮屑啊、什么虱子啊之类的那是常有的。所以就需要有梳齿更密的篦来把头发间的污垢给弄下去。这可真是“梳篦一发动,头屑去无踪”啊。

梳篦最开始只是作为把头发理顺和清理脏污的工具,但是到了秦汉时期,妇女的发髻种类开始变得繁多新奇,在这个阶段,梳妆理发除了个人卫生的需要外,还增加了美的需求。女性对于美的追求,也带动了对于梳妆用品的追求,而梳篦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原有的一些使用不是很便携的造型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新的造型应运而生,那就是马蹄形的梳篦。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杨木马蹄形箆

从图中可以看到,汉代梳篦造型往往是由一个半圆形的梳背和细密的梳齿所结合成的竖长马蹄形。上圆下方,看起来造型很具有简约的美感。据学界研究,这种造型属于是收到了楚文化因素影响的造型风格。相比史前的那种长方形的造型,马蹄形的在握感上无疑是更舒服的,携带和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二、梳篦文化发展的高潮——“钿头云篦击节碎”的大唐盛世

梳篦文化在唐朝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最高潮。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万国来朝的盛世中,随着与各国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人民对美的追求开始充分激发,无论是发髻还是首饰式样也开始不断花样翻新,唐代女性为了“美美哒”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而梳篦作为首饰中的重要部分,其材质、造型和功能上都不断开始有新的元素注入。

从材质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唐代的梳篦的取材之广泛也是空前绝后的,无论是金、银、玉、铜、象牙、玛瑙、水晶、琥珀等等材质都可以用来制造梳篦。比如 1983 年在扬州三元路出土的唐代金梳,就是采用纯金打造,融合锤揲、錾刻等多种工艺,雕刻了非常华丽的纹饰,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从造型上,唐代梳篦除了继承前代的马蹄形造型之外,由于其功能的转变,逐渐产生了箕形梳篦。这一类箕形梳篦,也是对于马蹄形的延续。把马蹄形的两侧梳齿向外扩张,由马蹄形逐渐变成了上窄下宽的簸箕形。同时,箕形梳篦仍然保留了马蹄形的圆润弧形的梳背,但是与前代的纵向延伸造型不同的是,箕形梳篦的造型则是横向延伸。

唐代箕形木梳篦

那么,为什么梳篦的造型会产生由纵向向横向的改变呢?这就要提到唐代梳篦的功能改变。在唐代以前,梳篦大多只是作为生活实用品出现在女性的妆奁中的,只具备梳理头发的功能。但是到了唐代,随着女性在发髻上的创造力不断迸发,妇女的发髻和头饰也越来越走向庞大和华丽的方向。那这么大的发髻总要有些与之相配的首饰来装饰,所以梳篦也在原有的实用品之外,逐渐有了装饰品的功能。

唐代的妇女非常喜欢在自己高大的发髻上插上各种各样的梳篦,露出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梳背来装饰自己的发髻。有的是在发髻前面横着插一把,也有的会在两鬓或者发髻后面也插上几把,晚唐时期甚至还有两把梳子上下对插的,这在敦煌壁画中有着很多的体现。在插梳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梳篦造型在横向上如果能更宽就可以露出更修长的梳背,梳背延长的弧度可以为发髻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这也就解答了梳篦为什么在唐代从纵向造型向横向造型发展。

唐代壁画中的妇女插梳形态

前面提到,唐代妇女的发髻个头非常大,而且花样还很多,为此,甚至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髻鬟品》,专门记录各种发髻,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什么时尚发型手册之类的书吧。唐代诗人卢微君有一句诗说:“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鬓高”,可见唐代女子的发髻已经有一尺多高了。这么庞大的发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大的发量的,所以,就需要借助假发的帮助。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发髻中间也插了梳

假发这事,周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唐朝,称为“义髻”或者“假髻”,已经是城中妇女争相抢购的“时尚单品”了。可是古代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发卡,如何把假发固定在头上这个确实是个难题。常见的一般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钗来别住,另一种就是用梳篦来固定。所以梳篦在唐朝除了增加了装饰的作用,还增加了固定假发的作用。

比如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云:“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啥意思呢?说的是有个宫女头上戴了一个特别高的假髻,用三层钗子固定。但是因为她要跳舞,一蹦跶假髻让风给吹掉了。好在皇帝也不太在意这个事,为此还赏赐了她一头梳子,让她把假髻好好固定一下。看来假髻还就得用梳篦来固定,要不然跳舞容易满场飞假发那就尴尬了。

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造型,插了一脑袋梳子

在唐代,中国的梳篦在材质、工艺、造型和功能上都发展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从实用品摇身一变成为了发髻的装饰物。所以,梳篦的样式和造型越来越华美,花色也越来越多。而梳篦文化在唐代登峰造极,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难怪大诗人白居易要在他的名篇《琵琶行》中用一句“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来形容琵琶女年轻时候的美丽了。

三、宋元明清时期梳篦的发展——功能逐渐分化,造型趋向实用

如果说唐代的梳篦文化还是贵族妇女们独享的时尚体验的话,那么到宋代梳篦文化就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在两宋时期,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女性都以发髻上插梳为乐。只不过,宋代的审美与唐代迥然相异。唐代女性以丰满为美,而宋代则多以清瘦为美;唐代以繁复庄重为美,宋代以清新淡雅为美。这些不同也造成了在梳篦文化上宋与唐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在造型上,宋朝梳篦一改唐朝的马蹄形、箕形造型,慢慢演变成了更加宽扁的半月形。唐代的梳篦梳背与梳齿在造型上是分开的两部分,但是宋代的半月形则用梳背把梳齿包裹在内,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这也能够看出来宋代梳篦在整体造型上要比唐代更为精致和清新。这个造型就有点接近现在的梳子了。

宋代半月形梳篦

从梳篦的戴法上,宋朝也呈现出于唐朝不太一样的方式。在江西景德镇市郊宋代墓葬中出土的陶俑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瓷俑梳篦的插法是在脑后发髻下方横插一把大梳。从此看出宋朝插法已经与唐代的插法迥然不同。

江西景德镇市郊宋代墓葬出土的宋代陶俑

到了元代,由于统治者的简洁质朴不事雕琢的风格,所以元代的梳篦已经逐渐没有了那些镂空和雕花,取而代之的就是纯粹的实用器的造型,毫无任何装饰科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元代包金木梳篦,就能够明显的看到这种趋势。

这造型跟前面那些一比也简单的太明显了吧。看来元代人真是够糙的。

由于女子的发髻在元以后体积越来越小,所以在头上插梳的情况也几乎绝迹。到了清朝,梳篦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功能上呈现出细致化的分化趋势,比如出现了专门梳鬓角、梳发梢之类的梳子,各有各的用处。比如在故宫中所藏的一套琳琅满目的什锦梳篦就能够可见一斑。

其中最长的梳子是用来大面积疏通头发的,中型的月牙梳是为了梳鬓角,八字形的小梳子是用来梳发梢的,那个两面有齿的梳子用来把头皮屑箆掉,其他的很多梳子都有各自的用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此外,图中还可以看到,清朝的梳子造型已经很接近我们现在的梳子了,尤其是最大的那个,整个梳背形成了一张弓的形状,当然了,这里的弓是指的没上弦的反曲弓,大概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很像啊?

总之,从唐以后,梳篦文化的发展从奢华走向了淡雅,从王公贵族的玩物逐渐成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在功能上,逐渐形成了细致的分工,对于不同的部位都有专门的梳子以供使用。在造型上,则由唐代的琳琅满目纷繁华贵逐渐向简单、实用、满足大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历史小白说】

从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梳篦从最早的骨梳,到后来的金银玉石等等多种材质制作;从最初的长方形,到后来的马蹄形、箕形、半月形、弓形等等多个造型阶段;从最初的只起生活使用作用到后来的装饰作用,梳篦文化始终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这背后不仅仅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追求美的脚步,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前进的步伐。

作为每个人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梳篦在为人们的生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记载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从中,也能够梳理出6000多年中国文化的谱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代表,梳篦同时承载着实用属性和艺术属性,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有着艺术的优美。我想,这种二重属性的统一,大概就是梳篦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梳篦研究——梳篦历史中的民间艺术价值分析》 李贵玉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唐宋文化对首饰的影响》 裴成鸣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唐代梳篦艺术研究》 刘思桐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唐代梳篦研究》 张柯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碧琼梳拥青螺髻——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 呼啸 收藏 2012.07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白学历史”,坚持原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或者动动小手给我点个赞,谢谢!

1.《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浅谈古代梳篦文化的变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浅谈古代梳篦文化的变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1476.html

上一篇

【2018年交流会唐朝歌舞团视频】《唐宫夜宴》成爆款,千年舞韵何以走红?

下一篇

2021春晚唐朝夜宴专题之《唐宫夜宴》“火出圈”,文化味才是最大亮点

8唐朝理发专题之《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专题之《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好消息,今晚多了《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很好。这段时间太多人称赞了,今天我要说点别的。 知微见著,细节决定成败,《长安十二时辰》是这几年里最注重细节的影视剧了,哪怕只有一两分钟的镜头,也绝...

【8唐朝理发】专题《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专题《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好消息,今晚多了《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很好。这段时间太多人称赞了,今天我要说点别的。 知微见著,细节决定成败,《长安十二时辰》是这几年里最注重细节的影视剧了,哪怕只有一两分钟的镜头,也绝...

【8唐朝理发】长安人考剪发过夏天?错错错 还是古人有智慧

【8唐朝理发】长安人考剪发过夏天?错错错 还是古人有智慧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最近长安12点的热播成为话题。节奏紧凑的情节和反转的演出吸引了人们的心。电视剧不仅使用了只能写电影的长镜头的叙事手法,导演也展现了整个长安城的风貌。古人爱吃、爱喝、爱穿、爱穿在本电视剧中脱颖而出,恰巧...

8唐朝理发,干货看这篇!《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干货看这篇!《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代收纳器物之美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好消息,今晚《长安十二时辰》加更啦! 《长安十二时辰》的好,这段时间已经有太多人夸过了,今天我们来说点别的。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知微见著,细节决定成败,《长安十二时辰》是这几...

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长安人考剪发过夏天?错错错 还是古人有智慧

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长安人考剪发过夏天?错错错 还是古人有智慧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最近长安12点的热播成为话题。节奏紧凑的情节和反转的演出吸引了人们的心。电视剧不仅使用了只能写电影的长镜头的叙事手法,导演也展现了整个长安城的风貌。古人爱吃、爱喝、爱穿、爱穿在本电视剧中脱颖而出,恰巧...

8唐朝理发看这里!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8唐朝理发看这里!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我们读完了铅画,只是为了呈现不同的历史。 据悉,古人重视孝道,经常以各种形式表达孝心,坚信“身体因皮肤受苦的父母,不敢受损”,使自己的皮肤看起来像命一样。(莎士比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并不是终...

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关于8唐朝理发我想说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我们读完了铅画,只是为了呈现不同的历史。 据悉,古人重视孝道,经常以各种形式表达孝心,坚信“身体因皮肤受苦的父母,不敢受损”,使自己的皮肤看起来像命一样。(莎士比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并不是终...

【8唐朝理发】专题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8唐朝理发】专题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古人为何仍热衷于剪头发?

8唐朝理发相关介绍,我们读完了铅画,只是为了呈现不同的历史。 据悉,古人重视孝道,经常以各种形式表达孝心,坚信“身体因皮肤受苦的父母,不敢受损”,使自己的皮肤看起来像命一样。(莎士比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并不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