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民国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看这里!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阅读历史,了解今天,广西各地的历史解说,鲜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民国初立、广西各省慢慢实行地区行政改革,制定了《广西地方官暂行章程》相关规定,对部分地区实行了新的行政管理,通俗地说,对部分地方实行了“开土归流”、“撤资府柳县”等,改为省县两级制,即县区制。

比如清代沿革下来的土司制度,府州制度逐步取消,其行政实行撤并。

其中,到民国4年8月(1915年),经内务部批准,将兴隆、白山、古零3个土司及下旺土司的首城头、那马的王耿城头、安定土司的奇零地合并成立隆山县,县治设在白山圩,隶属南宁道。

这就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系列文章的第二十篇——隆山县。

隆山县从1915年8月设立,到1951年6月,与那马县合并,成为马山县,新组的马山县县治设,则选在隆山县城厢镇(今白山镇) ,于7月1日正式办公。其独立县制历史仅35年零10个月。隆山县后来的历史由马山县所续写了,那隆山县独立的历史沿革故事,了解的可就少了。

从地方历史沿革来说,实际上那马县,隆山县组成马山县,也只不过是再度组合罢了。因为马山县这片区域,基本就是当年王守仁的思恩府甲地开置土巡检九司范围。这些情况在上篇《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介绍过

在嘉靖年间,因为田州起乱,王守仁来此地平乱,事件平息后,在七年嘉靖,为了分拆,减弱地方势力,减少区域不稳定因素,以便于管理,于是,王守仁在此开置九司,即兴隆,那马,白山,定罗,旧城,下旺,安定,都阳,古零。

这当中的白山,兴隆,古零三土司地,即是后来隆山县的主体了。当然,这三土司地的历史也并不是从嘉靖年开始,这还得从岑瑛这个人说法。

岑瑛是个传奇人物,他主宰这一带的时候,把辖思恩土州分置成13个堡,其中现在马山境内就有乔利、兴隆、 白山、那马、定罗、古零六堡,这也是这些地名最早见于史籍的开始。

王守仁平乱以后,论功行赏。

当时丹良堡土舍王受,随征有功,故晋堡为司,授白山土司,并世袭土巡检。这白山王氏一族的历史记载就比较清晰了,十八代人世袭从明清直到1915年改土归流。

还有一种说法,王受的家世在地方来说,也是显赫的,其祖王青,建康上元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倭驼里沙街人),也是在宋时随狄青南征,因功获受丹良堡土舍世袭,传了二十四代才到王受,从宋皇佑年到民国四年止,王受一族上下总记四十二世。

因为王受本来是思恩府的一名世袭土舍(土舍为土司治下属官),虽不是一方的最高长官,土皇帝,那是也是在地方说话有份量人物,明朝廷想推行改土归流,这无疑让王受的利益严重受损,所以,他不服朝廷改制,于是在嘉靖六年,联合同样想法的原田州府土目卢苏攻打田州府和思恩府府城,官兵城破败走。

但后来被王守仁率兵田州、思恩的八寨叛乱,按他的对策,对王,卢二人实行招抚,有了王守仁的保证,二人的利益保住了,也就率其众七万接受招抚。在之后,受抚后二人反跟着王守仁去镇压八寨起义,王受因此得转授白山土司土巡检一职。

覃益,其祖先山东益都人,也是宋时随狄青南宁的将士,到他这一代,在明弘治间,先从征交趾,获授恩恩州土舍,在嘉靖年的田,思乱事中,他护卫思恩府城有功,故授古零土司,也晋堡为司,世袭土巡检。覃氏一族管理古零到1915年改土归流的记载十六代人。

韦贵,应该是一位地方带兵的将领,但在战事中“破敌建功”,所以得到王守仁题授兴隆土司,并世袭土巡检,一直到1915年改土归流共世袭十八代。
韦贵家世也有点历史了,他先祖是山东邹县人,也是随狄青征侬智高,停兵之后籍居思恩州,到他时随王守仁征岑猛,以功授冠带舍人。后来古零土司开置后,他就得到古零土巡检一职。

虽然他只是一方土巡检,但他在思恩府中也掌管的一部分兵事,在嘉靖十八年时,思恩府土目卢回、刘现,安定土司黎德等率三千余人反叛,劫掳村乡,占据旧府城 (乔利),把领兵的韦贵打得直退武缘(时为思恩府城,即现在武鸣),历三年才平息。

关于白山,古零,兴隆三土司的历史,最为清晰全面的,是白山土司,因为在清嘉庆年间,时任白山土司巡检的王言纪主修了一本《白山司志》,十分完整的记录了白山土司这一行政区域的历史,这也是古代土司制度中为数不多修有地方志的土司。

因为土司制度的特殊性,所以,这本志书实际上也是一本家史书籍,把家族宗系,地方人文,地理,历史都综合在一起,成为后人研究这区域历史的重要文献。

这三大土司的行政区域有多大呢?按土司制度中的行政区域划分,土人聚居之处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土州,土府就等于州府,但低半级;土司也类似于县了,而常见的“乡”,在这些区域叫城头,一城头就等于一乡。

白山土巡检司在清嘉庆之前分上下两段,共十七城头二百八十四村,清末才又增加六合城头、五社城头,五坡城头、八坡城头、里当城头、龙湾城头、勉圩城头。司治最初驻于上旺城头的巴白村(今新汉村下刁村后背),万历元年(1573年)王吴迁于乔利的岑瑛故城。崇祯十七年(1644年)王万化又迁那马城头的横于村,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如纶为避吴三桂之乱迁司治龙(陇)兔村,后复迁于巴白村旧地。

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一璋迁司治于所属博学城头博结村 (今马山县城),才稳定下来,慢慢的才有了城建,在后来数年中,建起了土司衙署(现在县政府地),城池等等。城池规模也大,东,南面以石山为墙,长161丈,西,北面土墙282丈,高七尺,宽八尺,设南,西,北三门。

在古代,很多地方的市场建设是没有规划的,特别是像这种土司城,街道弯曲狭窄无章法,6条街道千余米,片石铺地。后来成为隆山县城,才扩建,街道才相对整齐一点,到现在成为了马山县城,县城环境布局如何,九十年代读书时,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曾坐车匆匆一过,只记住了马山羊肉,其他就没有多深的印象了。

兴隆土巡检司辖十六个城头,即四黄城头、兴庄城头、上利城头、下利城头、乔利城头、上十三满城 头、下十三满城头。黄宽城头、龙肚城头、上满城头、中满城头、下满城头、林圩城头、李圩城头及今都安县之大化一带的两个城头。

起初司治设在乔利的岑瑛城附近,筑石城周围长七十丈,高六丈,城北一门曰顺义,明末兵燹,移治于卢(芦)何城头剥何村,无城,后迁至兴隆旧圩 (兴隆粮站附近)。
古零土巡检司辖八个城头,即六地城头、 六陇城头、上念城头、下念城头、内归化城头、外归化(又名卑畔)城头、那学城头、三隘城头。司治一直在古零圩,没有建设正式的城池。

由于兴隆,古零两地没有像白山那样重视文献记录,只是各种古籍中一言半语的记载,如今很多故事也就说不清楚了。

到民国四年(1915年),兴隆、白山、古零三个土司,以及周边地方的一部分拆并,取兴隆的“隆”,白山的“山”,改为隆山县。

改土归流之下,王,韦,覃三大土司家族统治区域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隆山县的县长也就由国民政府委派,不过在那个乱世之下,县长的任职就有点走马观花之感了,隆山县从1915年设县到1949年不过三十四年间,隆山县县长一职就历四十二任,在职最长不过三年,短的连半个月都不到。

刚改制时,全县实行区团制,分东,南,西,北,中五区二十三团。

在1921年,为实行“地方自治”,废除区团制度,实施乡村甲制度,改东区为群贤乡, 南区为集贤乡,西区为举贤乡,北区为立贤乡,中区为城厢镇。

到1932年,广西省政府委员会通过各县等级表,隆山划为三等县。慢慢的,隆山县与周边的上林,都安县有了一些频繁的拆并。

到1934年止,上林县的上级乡,原属插花飞地的岭环、新黄、大羌、小羌等4个村,水绵村、乐平村和才黄村,都安的金钗乡都陆续划入隆山,而隆山的佛子圩一带地方归上林县管辖。自然,拆拆分分在《广西各县等次表》的指导之下,隆山县成为了四等级,

到1937年7月1日,武鸣又析出杨圩乡,归隆山县管辖。并且隆山,上林二县重新划县界,由镇龙马路南边的拉毫山脚直割至北部上苗山脚小坡处。《广西各县等次表》又重新分级,隆山划为四等乙级县。
1947年,隆山县20个乡镇再次调整,改为12个乡,这也是隆山县独立县制的最后改动。

1949年12月4日解放隆山县城, 成立隆山县人民政府,县城设在城厢镇。同时,废除原行政区划的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全县建立14个乡126个村。

短暂过渡后,到1951年6月,隆山县与那马县合并,取那马的“马”和隆山的“山”两字合为新县名,即马山县,新县治设在原隆山县城厢镇(1982年改称白山镇)。

原隆山县地成为马山县最初其中的六个区,之后,这些地方的历史也就是马山县的历史了,在几十年的变革中,如今马山县辖下依然有白山,古零的名字流传,只是已经不是曾经的白山,古零了!

他们的历史故事,得挖掘才能重温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二: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马山县

缅怀之为烈士献束花:广西各县各时期烈士名单二——南宁马山县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五,泗城府行政区划范围,泗城府故事

广西人文:鱼生之城,茉莉之乡,一根乌木定横州·南宁横州沿革(南宁)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柳州)

广西人文:再说三融故事——一拆为二话融县之融安县长安镇(柳州)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桂林)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桂林)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百色)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百色)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钦州)

广西钦北防地区的“划出,划入”历史(钦州)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玉林)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玉林)

广西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梧州)

广西最小的县——蒙山县历史中的”乡里“行政区地理划分(梧州)

广西人文:八桂中心,来人做宾,史说来宾县的千年沿革

广西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来宾)

广西贵港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广西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贵港)

桂平的“乡里乡亲”,你知道你是那个“乡”,那个“里”的人吗?(贵港)

桂平:浔州府之武宣城故事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贵县县域地图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平南县域地图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浔州府

你知道云南的广西府,云南的南宁县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广西人文:粤桂通衢古铜州——《北流县志》话北流

广西人文:浅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县(现田林境)几大姓氏的历史

桂平:秦·布山之争,桂平 or 贵县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广西第一古县到底是哪里

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布山是秦置,汉置还是南越置

广西人文:名噪一时的太平天国王侯是哪里人?看看各县志如何记载

广西人文:科举进士哪家强,藤县才子佳话多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五——天国盛衰转折关键之北王韦昌辉

广西人文:从桂籍科举状元浅聊科举制度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名字最复杂,最难认,最难写的城市——玉林:这不是我的本名

广西人文:名人故里与历史遗址争论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八)——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百色·平果)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善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1.《1935民国 北流县志看这里!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35民国 北流县志看这里!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1643.html

上一篇

民国时的高考作文,跟如今一比,不战而胜

下一篇

【一家四代移民国家】专题马耳他移民 教育、医疗、四代移民、经商,需100多万人民币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广西有座世所罕见的山峰,下面是喀斯特上面是丹霞,真是不可思议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广西有座世所罕见的山峰,下面是喀斯特上面是丹霞,真是不可思议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从低到高,从东部到西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重力地形、喀斯特地形、黄土地形、雅丹地形、丹河地形、海岸地形、风沙地形、冰川地形等多种地质地形。 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虽然常见,但是基...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之广西北流名门望族东平梁氏概述(上)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之广西北流名门望族东平梁氏概述(上)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东平杨氏概览(第一部分) 北流董平良从事 梁的祖先梁左,字东平,原籍河南省泸州,南宋进士,法定正义医生,宋道宗咸顺三年(公元1267年),北征派遣,广西制型检察院。 南宋灭亡后,不甘仕元,隐居北流。慕...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苏州周吴新森:阅读历史,了解今天,广西各地的历史解说,鲜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富南,只要查阅这两个字,十之八九就找到了东南亚历史上那个富南故国,这是中国古籍上出现的第一个东南亚故国。如果加上...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玉林这个溶洞有点冤,郭沫若和徐霞客都为它宣传还是鲜少人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玉林这个溶洞有点冤,郭沫若和徐霞客都为它宣传还是鲜少人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说到广西的龙洞,大家先了解一下桂林的七星岩、官岩、芦笛岩,如果有对广西略知一二的朋友,就会知道巴马的水晶宫、天鹅岩等。但是广西玉林有一个很棒的龙洞,很少有人知道。 这正是北流勾漏洞。 勾漏洞风景名胜区...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干货看这篇!圭江水运,河汉江声共北流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干货看这篇!圭江水运,河汉江声共北流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闺秀水花轻。 一座座桥从圭江横跨而过。 沙街码头沧桑数百年。 圭江于此竞飞舟。 “双镜驿前双小洲,年年于此竞飞舟。翻思夺锦青天上,河汉江声共北流。”这是明代大学者解缙眼中的圭江。 从容县到圭江上游的重...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圭江水运,河汉江声共北流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圭江水运,河汉江声共北流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闺秀水花轻。 一座座桥从圭江横跨而过。 沙街码头沧桑数百年。 圭江于此竞飞舟。 “双镜驿前双小洲,年年于此竞飞舟。翻思夺锦青天上,河汉江声共北流。”这是明代大学者解缙眼中的圭江。 从容县到圭江上游的重...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干货看这篇!玉林这个溶洞有点冤,郭沫若和徐霞客都为它宣传还是鲜少人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干货看这篇!玉林这个溶洞有点冤,郭沫若和徐霞客都为它宣传还是鲜少人知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说到广西的溶洞,大家首先都会想到桂林的七星岩、冠岩、芦笛岩······要是对广西略有了解的朋友,会知道巴马的水晶宫、百鸟岩等,但是在广西玉林,有一个很精彩的溶洞却鲜少人知。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民国北流瓷器,广西第二

【1935民国 北流县志】专题民国北流瓷器,广西第二

1935民国 北流县志相关介绍,北流制陶瓷业历史悠久。宋代的灵窑不仅是北流陶瓷史上最兴盛的时期,而且在广西宋代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宋末,北流瓷业突然衰退,至元明时期,则近乎消失,毫无踪迹可寻,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清代康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