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作为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历史上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
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 马可·波罗将忽必烈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称赞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可以说,单从版图来看,忽必烈的确是将元朝带向了一个巅峰。
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的疆域最广,国力照比铁木真时期更强,亦使来自草原的蒙古国有了在中原称帝的资本。元朝历史上仅有两位皇帝重视汉文化:一个是成祖忽必烈,另一个是尊崇儒术的元仁宗,而元仁宗对汉文化的尊崇,完全是受了忽必烈的影响。
众所周知,因为民族差异的原因,蒙古皇帝向来抵触汉人,但是,忽必烈却是个例外。忽必烈不但不排斥汉文化,还打算将汉文化融入到蒙元统治中。在他的麾下,有一员汉族猛将,忽必烈对其尊敬有加,更将他尊为“大哥”。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在元朝倍受恩宠的汉将——董文炳。
董文炳出身将帅世家,他的父亲董俊曾为元朝立下赫赫战功。董俊早年担任蒙军右副元帅,在灭金战争中表现出色,屡立奇功。后来在与金军决战时,董俊死在战场上,令人扼腕叹息。父亲战死沙场时,董文炳只有十六岁,但是,由于董氏家学渊博,此时的董文炳少年老成,对兵法的理解已不逊于其父。
1235年,朝廷任命董文炳担任藁城令,董文炳虽资历不深,但是,他却擅长听取旁人的意见,对属下恩威并施,颇有威信,竟也将藁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因为,藁城是唆鲁禾帖尼的汤沐邑,董文炳与忽必烈因此相识。1253年,董文炳带着四十六名手下追随忽必烈远征大理,虽路途艰辛,但董文炳及其部将未有丝毫怨言,深得忽必烈嘉许。
自此,忽必烈经常将董文炳及其部将带在身边,董文炳在陪同忽必烈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屡立军功,深受忽必烈器重,逐渐成了忽必烈的亲信。忽必烈上位后,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卫队,忽必烈心目中早有人选,他对其余应征亲军指挥使的武将说道:“亲军非文炳难任”,随后,将护卫御驾的重任交给了董文炳。
在此之后,忽必烈私下见到董文炳都会尊称他一声“董大哥”,对董文炳以兄弟身份平等相待。
1262年,汉将李璮作乱,忽必烈命董文炳率军平叛,董文炳不负所托,镇压了李璮的叛乱。因为,李璮的原因,忽必烈开始对世侯心怀芥蒂,随即,下达了一系列削弱世侯权力的政策。当时,除了董氏外,所有的世侯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在此消彼长之下,董氏隐隐成了朝廷里地位最高的汉侯家族。
在后来的南征中,董文炳率领蒙军攻城略地,为忽必烈打下大量地盘。在某次宋元之战中,宋军箭如飞蝗,董文炳的左臂中了一箭,箭矢贯穿了董文炳的胳膊戳进了他的左肋。谁知,董文炳满不在乎地拔出箭矢,将箭丢给左右,继续在前线督战。
1276年,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南宋皇帝开城投降,南宋亡于蒙古。蒙军班师后,丞相伯颜向忽必烈汇报道:“今我大元平定宋国,董文炳居功至伟。”忽必烈说道:“文炳追随我征战多年,他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
1277年,董文炳在上都觐见忽必烈,忽必烈委以董文炳重任,派他前往元大都主持政务,并说道:“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即而行”。简单来说,就是大都的枢密院、中书省不论大小政务,均需由董文炳过目。
董文炳说:“主上所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细。且吾少徇则济奸,不徇则致谗,谗行则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吾是以预其大政,而略其细务也。”董文炳手握大权,但他却非常有自知之明,在来到大都后并未干涉政务,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制衡其他权臣,保证政局的平稳。
1278年,61岁的“董大哥”病逝家中,享年六十一岁。
董文炳有两个儿子,长子在与宋军决战时身中数枪,马革裹尸;二儿子董士选能力出众,深得忽必烈器重,在朝廷身居要职。1294年,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登基,他按照祖父对董文炳的称呼,将董士选称呼为“二哥”。
从辈分上来看,铁穆耳应该称董士选为“二叔”才对,或许是因为此时的铁穆耳贵为一国之君,所以才“乱了辈分”。
某次,铁穆耳打算御驾亲征,征讨西南,董士选苦口婆心地劝铁穆耳不要发兵,铁穆耳一意孤行,后来,果然在战场上失利。铁穆耳回朝后,叹息道:“二哥的话,果然是经验之谈,没听董二哥的建议是我的错。”此后,铁穆耳对董士选更加重视。
并且,除了董文炳、董士选外,其他董氏宗族亦在元朝政权中任职,董氏堪称元朝时期最受器重的汉官家族。
参考资料:
【《元史·董文炳传》、《新元史》卷七至卷十二:本纪第七至第十二】
1.《关于1294年元朝忽必烈我想说忽必烈身边最厉害的“汉臣”,一人掌管枢密院、中书省,权势滔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294年元朝忽必烈我想说忽必烈身边最厉害的“汉臣”,一人掌管枢密院、中书省,权势滔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1942.html